一种双机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电动客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6286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机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包括:依次串连且形成循环水回路结构的电池组A、电池热管理机组A、电池组B和电池热管理机组B,其中,所述电池组A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电池组B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组B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电池组A的进水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客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电动客车上位置较为分散的不同电池组进行循环散热,有效的防止动力电池热失控,延长电池的工作寿命,方便实用。

A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wo unit power battery and its electric b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机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电动客车
本技术属于电池热管理
,特别涉及一种双机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电动客车。
技术介绍
电动客车是一种较大型的新能源汽车,其一般是全部使用电能来驱动汽车行驶,噪音小,行驶稳定性高,并且实现零排放,在各大城市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电动客车体积较大,重量较高,车身整体较长,电动客车需要在车身前后分别安装动力电池组,以确保电动客车的能源。目前,普通电池的热管理主要针对位置集中的电池组进行管理,而在面对电动客车上较为分散的电池组时,普通电池的热管理往往无法实现很好的散热控制,造成局部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影响电池组的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机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能够解决目前普通电池的热管理在面对电动客车上较为分散的电池组时,其无法实现很好的散热控制,造成局部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影响电池组的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机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包括:依次串连且形成循环水回路结构的电池组A、电池热管理机组A、电池组B和电池热管理机组B,其中,所述电池组A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电池组B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组B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电池组A的进水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依次串连且形成循环水回路结构的电池组A、电池热管理机组A、电池组B和电池热管理机组B,其能够对电动客车上位置较为分散的不同电池组进行循环散热,有效的防止动力电池热失控,延长电池的工作寿命,方便实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包括第一水泵、第一热交换器、第一压缩机、第一冷凝器,所述电池组A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进水端a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出水端b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组B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冷却流体出口端c还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冷却流体进口端d连接;电池热管理机组B包括第二水泵、第二热交换器、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所述电池组B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进水端a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出水端b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组A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冷却流体出口端c还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冷凝器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冷却流体进口端d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压缩机、冷凝器和热交换器依次串连且形成一个循环制冷回路结构,其中压缩机连接冷凝器,在压缩机作用下,冷凝器能够把冷媒传输进入到换热器中,冷媒在热交换器中能够吸收流过水流的大量热量,从而实现对水进行降温的效果,然后吸收热量后的冷媒通过热交换器又回到压缩机内,完成一次制冷过程,安装方便,节能环保,制冷效果佳。进一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还包括第一冷凝风扇,所述第一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凝风扇前;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还包括第二冷凝风扇,所述第二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凝风扇前。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冷凝风扇和第二冷凝风扇能够提升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冷却效果。进一步,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分别并联有膨胀水箱。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膨胀水箱补充适当能够冷却液,增加热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进一步,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管道上和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管道上均安装有膨胀阀。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膨胀阀有助于控制冷媒的流量,提高冷却效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客车,其能够解决目前由于电池组布置位置不相同,造成不同位置的电池组所处的环境温度不一样,带来电池组同步工作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动客车,其包括:车身、后车仓、电池组A、电池组B、电池热管理机组A和电池热管理机组B,所述电池组A、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和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均固定安装在车身顶部,所述电池组B固定安装在后车仓内,所述电池组A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电池组B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组B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电池组A的进水端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对车身上不同位置的电池组进行同步冷却,让电池组能够在相同的温度环境下工作,从而提高电池工作的稳定性,为电动客车的使用推广奠定基础。进一步,所述管道均为带隔热层的管道。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考虑到夏日高温,采用带隔热层的管道能够有效保护管道,并且确保冷却水的温度。进一步,所述电池组A由至少两个串连的电池组成;所述电池组B由至少两个串连的电池组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动客车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动客车的侧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2、电池组A,4、电池组B,6、电池热管理机组A,8、第一水泵,10、第一热交换器,12、第一压缩机,14、第一冷凝器,15、第一冷凝风扇,16、电池热管理机组B,18、第二水泵,20、第二热交换器,22、第二压缩机,24、第二冷凝器,25、第二冷凝风扇,26、膨胀水箱,28、膨胀阀,32、车身,34、后车仓,36、电池;40、带隔热层的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机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串连且形成循环水回路结构的电池组A(2)、电池热管理机组A(6)、电池组B(4)和电池热管理机组B(16),其中,所述电池组A(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6)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6)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电池组B(4)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组B(4)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16)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16)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电池组A(2)的进水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机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依次串连且形成循环水回路结构的电池组A(2)、电池热管理机组A(6)、电池组B(4)和电池热管理机组B(16),其中,所述电池组A(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6)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6)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电池组B(4)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组B(4)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16)进水端连接,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B(16)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电池组A(2)的进水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机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热管理机组A(6)包括第一水泵(8)第一热交换器(10)、第一压缩机(12)、第一冷凝器(14),所述电池组A(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水泵(8)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水泵(8)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的进水端a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的出水端b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组B(4)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的冷却流体出口端c还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压缩机(12)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机(12)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冷凝器(14)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14)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的冷却流体进口端d连接;
电池热管理机组B(16)包括第二水泵(18)、第二热交换器(20)、第二压缩机(22)、第二冷凝器(24),所述电池组B(4)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水泵(18)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水泵(18)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的进水端a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的出水端b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组A(2)的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的冷却流体出口端c还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压缩机(22)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压缩机(22)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冷凝器(24)的进口端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24)的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仁磊肖玉飞黎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植一客成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