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罩壳及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6224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4:33
一种电磁继电器罩壳,罩壳内部设有固定衔铁组件、回位弹簧、动衔铁、电磁铁和顶杆,所述罩壳的顶壁设有用于顶杆上下移动的杆孔,所述顶杆穿过杆孔与罩壳内的动衔铁相配合,所述杆孔内径与顶杆外径相等,杆孔的孔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使杆孔孔壁与顶杆杆体的接触面减小。电磁继电器罩壳模具包括成型杆孔的型芯,所述型芯包括中央圆柱和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端部设有形成杆孔孔壁上凹槽的凸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磁继电器罩壳,通过将杆孔内径与顶杆外径设计为相等的,保证了顶杆与杆孔能够紧密配合,避免因孔径过大而造成顶杆松动;在杆孔内壁设置凹槽以减少孔壁与顶杆杆体的接触面,减少了顶杆动作时的阻力,其模具减少了维修频次。

Electromagnetic relay cover and its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磁继电器罩壳及其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磁继电器,具体涉及电磁继电器罩壳及其模具。
技术介绍
电磁继电器多用于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中,电磁继电器的罩壳顶部设计有杆孔,杆孔被要求与顶杆高度配合。如果杆孔的孔径过大,容易使顶杆松动而发生歪斜,影响动作的稳定性;如果杆孔的孔径过小,容易使顶杆因动作阻力过大而影响电磁继电器的脱扣力。此外,电磁继电器的罩壳是由聚甲醛塑料注塑加工成型,为保证罩壳杆孔处的毛刺质量,模具通常设计为为圆柱形型芯的对插结构,这种结构下的型芯容易受到侧向扭力,再加上型芯的直径较小,在生产过程中容易折断,使得模具维修的频次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电磁继电器罩壳及其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继电器罩壳,罩壳内部设有固定衔铁组件、回位弹簧、动衔铁、电磁铁和顶杆,所述固定衔铁组件与电磁铁相连,动衔铁通过回位弹簧与固定衔铁组件接触连接,所述罩壳的顶壁设有用于顶杆上下移动的杆孔,所述顶杆穿过杆孔与罩壳内的动衔铁相配合,所述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继电器罩壳,罩壳(1)内部设有固定衔铁组件(A)、回位弹簧(B)、动衔铁(C)、电磁铁(D)和顶杆,所述固定衔铁组件(A)与电磁铁(D)相连,动衔铁(C)通过回位弹簧(B)与固定衔铁组件(A)接触连接,所述罩壳(1)的顶壁设有用于顶杆上下移动的杆孔(3),所述顶杆穿过杆孔(3)与罩壳(1)内的动衔铁(C)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孔(3)内径与顶杆外径相等,杆孔(3)的孔壁上设有凹槽(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继电器罩壳,罩壳(1)内部设有固定衔铁组件(A)、回位弹簧(B)、动衔铁(C)、电磁铁(D)和顶杆,所述固定衔铁组件(A)与电磁铁(D)相连,动衔铁(C)通过回位弹簧(B)与固定衔铁组件(A)接触连接,所述罩壳(1)的顶壁设有用于顶杆上下移动的杆孔(3),所述顶杆穿过杆孔(3)与罩壳(1)内的动衔铁(C)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孔(3)内径与顶杆外径相等,杆孔(3)的孔壁上设有凹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1)的顶壁外部设有第一凸台(1a),顶壁内部设有与第一凸台(1a)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的第二凸台(1b),所述杆孔(3)贯穿设置于第一凸台(1a)、第二凸台(1b)的中央,所述凹槽(5)的下部贯通第二凸台(1b)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设置于杆孔(3)孔壁的中下部,凹槽(5)的长度小于杆孔(3)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的数目为多个,凹槽(5)等距设置于杆孔(3)的孔壁上且在杆孔(3)上形成对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孔(3)为圆形,所述凹槽(5)为弧形槽、V形槽或矩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孔(3)被凹槽(5)所减少的孔壁面积至少为剩余孔壁面积的三分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桂涵唐璠黄良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