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铁车载补票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铁票务系统,具体是高铁车载补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我国的铁路系统越来越发达,2008年8月,我国第一条高铁—津京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时代的到来,2013年至2018年,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3.34万公里,其中高铁1.8万公里,到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其中高铁2.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近世界高铁总量的三分之二。因为高铁站一般离城区较近,且运行时安全平稳、快速准时,相对机票而言费用较低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铁出行,但是,由于高铁行驶速度较快、行程较远,鉴于安全因素,其无座票的比例相对较低,且高铁票务系统采用每个站点都预留车票额度的售票方式,导致高铁列车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多路段有空座,但是乘客却无法买到票的情况。所以部分乘客采用分段买票、上车再补票的方式出行,但是,现有的所有高铁列上均未安装自助补票装置,而是采用乘务员口头询问的方式进行补票,这样不仅加大了乘务员的工作量,也给乘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高铁列车上急需一种便于 ...
【技术保护点】
1.高铁车载补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微处理器(2)、身份证识别模块(3)、显示屏(4)和电源系统(5),所述微处理器(2)、身份证识别模块(3)和电源系统(5)均设置在壳体(1)内,显示屏(4)设置在壳体(1)表面,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3)、显示屏(4)和电源系统(5)分别与微处理器(2)连接;所述壳体(1)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升降驱动机构(9),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定位板(901)、驱动电机(902)、减速齿轮、定位套管(903)、导向管及调节丝杆(904),所述驱动电机(902)安装在定位板(901)上,所述定位套管(903)竖直设置且其上端与定位板(901) ...
【技术特征摘要】
1.高铁车载补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微处理器(2)、身份证识别模块(3)、显示屏(4)和电源系统(5),所述微处理器(2)、身份证识别模块(3)和电源系统(5)均设置在壳体(1)内,显示屏(4)设置在壳体(1)表面,所述身份证识别模块(3)、显示屏(4)和电源系统(5)分别与微处理器(2)连接;所述壳体(1)上表面设置有两个升降驱动机构(9),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定位板(901)、驱动电机(902)、减速齿轮、定位套管(903)、导向管及调节丝杆(904),所述驱动电机(902)安装在定位板(901)上,所述定位套管(903)竖直设置且其上端与定位板(90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速齿轮和导向管均固定于定位套管(903)内且减速齿轮设于导向管上方,减速齿轮与驱动电机(902)输出轴啮合,所述调节丝杆(904)上端穿过导向管且其螺纹与减速齿轮啮合,其下端与壳体(1)顶部固定连接;其中:
身份证识别模块(3),用于识别旅客身份信息并将身份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2);
显示屏(4),为红外触摸显示屏,用于获取乘客输入的信息并将信息传输至微处理器(2),及显示微处理器(2)发送的信息;
电源系统(5),用于为整个装置供电;
微处理器(2),用于接收身份证识别模块(3)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长讯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