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大坡道区段的接地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812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12:15
一种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大坡道区段的接地模块,以减少钢轨回流比例,从而降低钢轨电位,并从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角度统筹考虑,有效解决齿轨路段的接地问题,确保工作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包括路基路段、桥梁路段和隧道路段,以下行行车方向为上坡路段、上行行车方向为下坡路段,所述上坡段设置一回地线,以该回地线为主、下行钢轨和下行回流线为辅构建下行强电系统接地网、和下行弱电系统接地网,所述下坡段以上行钢轨为主、上行回流线为辅构建上行强电系统接地网和上行弱电系统接地网。

A new type of grounding module for gear rail ramp section of mountain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大坡道区段的接地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流27.5kV牵引供电制式的新型山地轨道交通,具体为一种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路段接地模块。
技术介绍
国内近年大力发展旅游+交通融合产业,出现了一种新型旅游山地轨道交通。区别于城市轨道交通和传统意义上的铁路,其具有列车速度低、牵引负荷小,而线路长、站间距大、桥隧比高,坡度巨大等特点。由于线路坡度跨度巨大,因此电力机车在不同的坡度路段采取不同的牵引策略。在粘着路段(限坡40‰)采用传统轮轨牵引,而在局部齿轨路段(坡度40‰至120‰)采用轮轨、齿轨同时牵引,以保障机车具备足够的牵引动力。目前,我国采用交流27.5kV牵引供电制式的铁路或城轨项目中,接地系统分为两个方案:方案一为强、弱电系统分开构建接地系统,并保持一定的绝缘安全间隔,其中牵引供电系统是以钢轨、回流线和大地构建全线完整的回流系统;方案二为全线上、下行分别设置贯通地线,使强、弱电系统的接地系统通过贯通地线联系在一起,牵引供电系统是以贯通地线、钢轨、回流线和大地构建全线完整的回流系统。对于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路段的接地方案,由于齿轨路段坡度巨大、线路长且列车行驶速度较慢,列车必须长时间持续满功率取流,造成上坡方向牵引网电流非常大,而下坡方向列车几乎不出力,牵引网电流较小,所以上坡方向将导致钢轨电位的明显抬升,危及行车安全,因此,方案一无法满足齿轨路段上坡线路的接地要求;若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路段的接地方案采用方案二,由于沿线山区土壤环境复杂且线路较长,全线综合贯通地线作为隐蔽工程常年埋设在地面以下,长期受电流的冲击易发生腐烛断裂,运营维护非常困难。同时,粘着路段坡度相对齿轨路段较小,牵引电流小且上下行较为均衡,钢轨电位可以满足规范要求;齿轨路段虽然坡度大,但下坡方向牵引电流小,钢轨电位也可以满足规范要求。从节约工程投资、方便运营维护的角度考虑无需全线上、下行分别敷设综合贯通地线,因此,方案二应用于新型山地轨道交通也有其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大坡道区段的接地模块,以减少钢轨回流比例,从而降低钢轨电位,并从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角度统筹考虑,有效解决齿轨路段的接地问题,确保工作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路段的接地模块,包括路基路段、桥梁路段和隧道路段,以下行行车方向为上坡路段、上行行车方向为下坡路段,其特征是:所述上坡段设置一回地线,以该回地线为主、下行钢轨和下行回流线为辅构建下行强电系统接地网、和下行弱电系统接地网;所述下坡段以上行钢轨为主、上行回流线为辅构建上行强电系统接地网和上行弱电系统接地网。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根据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路段接地要求的特殊性,将上、下行的接地方案设计思路分开考虑,在上坡段设置一回地线,以地线为主、钢轨和回流线为辅构建接地模块,在下坡段不再设置地线,以钢轨为主、回流线为辅构建接地模块,减少钢轨回流比例,从而降低钢轨电位,有效解决齿轨路段因上坡造成的钢轨电位过高问题,确保工作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且有效节约接地工程投资、减少运营管理的工作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大坡道区段的接地模块的示意图。图中示出构件和对应的标记:路基路段L1、桥梁路段L2、隧道路段L3,地线1,下行回流线2,下行钢轨3,上行回流线4,上行钢轨5,下行牵引供电所亭6,第1电缆7,下行强电系统接地网8,第2电缆9,下行弱电设备室10,第3电缆11,下行弱电系统接地网12,第4电缆13,下行强电电缆金属外皮14,第5电缆15,下行弱电电缆金属外皮16,电第6缆17,第1吸上线18,第1扼流变压器19,第7电缆20,第8电缆21,上行牵引供电所亭22,第9电缆23,上行强电系统接地网24,上行弱电设备室25,第10电缆26,上行弱电系统接地网27,上行强电电缆金属外皮28,第11电缆29,上行弱电电缆金属外皮30,第12电缆31,第2吸上线32,第2扼流变压器33,第13电缆34,第14电缆35,第15电缆36,下行桥梁结构钢筋37,下行桥梁接地装置38,第16电缆39,下行强电电缆金属外皮40,第17电缆41,下行弱电电缆金属外皮42,第18电缆43,第3吸上线44,第3扼流变压器45,第19电缆46,上行桥梁结构钢筋47,上行桥梁接地装置48,上行强电电缆金属外皮49,第20电缆50,上行弱电电缆金属外皮51,第21电缆52,第4吸上线53,第4扼流变压器54,第22电缆55,第23电缆56,隧道结构钢筋57,第24电缆58,下行强电电缆金属外皮59,第25电缆60,下行弱电电缆金属外皮61,第26电缆62,第5吸上线63,第5扼流变压器64,第27电缆65,上行强电电缆金属外皮66,第28电缆67,上行弱电电缆金属外皮68,第29电缆69,第6吸上线70,第6扼流变压器71,第30电缆7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于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路段的接地模块,包括路基路段L1、桥梁路段L2和隧道路段L3,以下行行车方向为上坡路段、上行行车方向为下坡路段。所述上坡段设置一回地线1,以该回地线1为主、下行钢轨3和下行回流线2为辅构建下行强电系统接地网8、和下行弱电系统接地网12。所述下坡段以上行钢轨5为主、上行回流线4为辅构建上行强电系统接地网24和上行弱电系统接地网27。即根据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路段接地要求的特殊性,将上、下行的接地方案设计思路分开考虑,在上坡段设置一回地线,以地线为主、钢轨和回流线为辅构建接地模块,在下坡段不再设置地线,以钢轨为主、回流线为辅构建接地模块,可以有效解决齿轨路段因上坡造成的钢轨电位过高问题,且可以有效节约接地工程投资、减少运营管理的工作量。所述路基路段L1:下行牵引供电所亭和弱电设备室之间保持一定的绝缘安全距离,并分别各自与下行强、弱电系统接地网连接,下行强、弱电系统接地网分别与地线连接,上行钢轨与下行钢轨横向连接,下行钢轨与下行回流线分别与地线连接,下行强、弱电电缆的金属外壳分别与地线连接。参照图1,下行牵引供电所亭6通过第1电缆7接入下行强电系统接地网8,下行强电系统接地网8通过第2电缆9与地线1连接。下行弱电设备室10通过第3电缆11接入下行弱电系统接地网12,下行弱电系统接地网12通过第4电缆13与地线1连接。下行强电电缆金属外皮14通过第5电缆15与地线1连接,下行弱电电缆金属外皮16通过第6电缆17与地线1连接。下行回流线2通过第1吸上线18和第1扼流变压器19与下行钢轨3连接。下行回流线2通过第7电缆20与地线1连接,下行钢轨3通过第8电缆21与地线1连接。上行牵引供电所亭和弱电设备室之间保持一定的绝缘安全距离,并分别各自与上行强、弱电系统接地网连接,上行钢轨与上行回流线分别与上行强电系统接地网连接,上行强、弱电电缆的金属外壳分别与上行钢轨连接。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路段的接地模块,包括路基路段(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路段的接地模块,包括路基路段(L1)、桥梁路段(L2)和隧道路段(L3),以下行行车方向为上坡路段、上行行车方向为下坡路段,其特征是:所述上坡段设置一回地线(1),以该回地线(1)为主、下行钢轨(3)和下行回流线(2)为辅构建下行强电系统接地网(8)、和下行弱电系统接地网(12);所述下坡段以上行钢轨(5)为主、上行回流线(4)为辅构建上行强电系统接地网(24)和上行弱电系统接地网(2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路段的接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路段(L1),下行牵引供电所亭(6)通过第1电缆(7)接入下行强电系统接地网(8),下行强电系统接地网(8)通过第2电缆(9)与地线(1)连接;下行弱电设备室(10)通过第3电缆(11)接入下行弱电系统接地网(12),下行弱电系统接地网(12)通过第4电缆(13)与地线(1)连接;下行强电电缆金属外皮(14)通过第5电缆(15)与地线(1)连接,下行弱电电缆金属外皮(16)通过第6电缆(17)与地线(1)连接。下行回流线(2)通过第1吸上线(18)和第1扼流变压器(19)与下行钢轨(3)连接;下行回流线(2)通过第7电缆(20)与地线(1)连接,下行钢轨(3)通过第8电缆(21)与地线(1)连接。


3.所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型山地轨道交通齿轨路段的接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路段(L1),上行牵引供电所亭(22)通过第9电缆(23)接入上行强电系统接地网(24),上行弱电设备室(25)通过第10电缆(26)接入上行弱电系统接地网(27);上行强电电缆金属外皮(28)通过第11电缆(29)与上行钢轨(5)连接,上行弱电电缆金属外皮(30)通过第12电缆(31)与上行钢轨5连接;上行回流线(4)通过第2吸上线(32)和第2扼流变压器(33)与上行钢轨(5)连接;上行回流线(4)通过第13电缆(34)与上行强电系统接地网(24)连接,上行钢轨(5)通过第14电缆(35)与强电系统接地网(24)连接;下行钢轨(3)通过第15电缆(36)与上行钢轨(5)连接。


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凇黄文李剑邓云川智慧陈纪纲何宏国王典斌袁勇陈刚许晓蓉尹磊姚夕平曹毅峰邱俊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