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压均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1775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压均匀装置,该装置包括均压网和设备接地引下线,均压网包括以杆塔支柱为中心的多个回路和连接线,回路之间通过连接线连接成一体,相邻回路之间间隔0.5‑0.8m,多个回路的总长度在18‑22m的范围内;设备接地引下线用于连接杆塔支柱和均压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在大电流入地时,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地表周围电势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人员或牲畜的受电击伤害的风险,同时装置隐蔽,不影响避雷针塔、避雷线塔的基础设施。

Ground voltage uniformity device around lightning rod tower and lightning wire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压均匀装置
本技术涉及变电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压均匀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变电站等电力场所内设置有避雷针塔、避雷线塔,用于接引雷电流,防止站内设备受到大的雷电流的损害。当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引接大的雷电流入地时,会在塔的地表周围形成电势分布。如果地表周围土壤电阻率分布不均匀,导致雷电流入地形成电势分布不均匀,则容易对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的人员造成损伤。现有技术中,一般在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将垂直接地体打入地下,与避雷针塔、避雷线塔的接地引下相连,用于引接雷电流入地,如附图1所示。一般做法为打入一根或三根垂直接地体。打入一根垂直接地体用于雷电流入地,但是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势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会在垂直接地体入地处出现较高的电势值。并且打入垂直接地体,需要避开塔底部的基础,一般的垂直接地体引线在3~5米,距离引下位置较远。打入三根以上垂直接地体方案,每个垂直接地体入地电势值较一根或两根垂直接地体低,电势分布较均匀。但是,三根垂直接地体的间距须在5米以上,导致占地面积大,施工工程量大,接地材料用量较大等。因此,本领域尚缺乏一种可以有效解决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势分布不均匀问题以及占地较大问题的电压均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压均匀装置,本技术的电压均匀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在大电流入地时,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地表周围电势分布不均匀造成的人员或牲畜的受电击伤害的风险,同时装置隐蔽,不影响避雷针塔、避雷线塔的基础设施,且施工方便快捷,减少土壤开挖,减少用地,降低工程难度,减少工程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压均匀装置,该装置包括均压网,所述均压网包括以杆塔支柱为中心的多个回路以及连接线,所述回路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线连接成一体,相邻所述回路之间间隔0.5-0.8m,多个所述回路的总长度在18-40m的范围内;优选地,19-30m;更佳地,20-25m;以及设备接地引下线,所述设备接地引下线用于连接所述杆塔支柱和所述均压网。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回路的数量为2-5个。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回路为铺设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连接线的数量为2-4根。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连接线围绕所述杆塔支柱均匀分布。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设备接地引下线和所述杆塔支柱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设备接地引下线和所述均压网之间为焊接。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装置放置于地表下方,距离地表0.8-1.0米。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所述装置的上方为高阻层,所述高阻层由细沙和碎石铺设而成。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设备接地引下线的数量为2-4根。本技术的主要优点包括:(a)在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将雷电流引入大地时,均匀分布雷电流在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产生的电势;(b)提高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人员的安全性,减少雷电流对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人员产生电击的风险;(c)装置隐蔽,不影响避雷针塔、避雷线塔的基础设施;(d)容易施工,方便维护;(e)占地较小,减少用地;(f)减少工程量,降低施工难度。应理解,在本技术范围内中,本技术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接地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例中的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压均匀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例中的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压均匀装置的平面图。各附图中,各标示如下:1-杆塔支柱;2-支柱接地线;3-放热焊;4-水平接地体;5-垂直接地体;6-均压网;7-设备接地引下线;8-素土层;9-砖层;10-细砂层;11-高阻层;12-第一回路;13-第二回路;14-第三回路;15-连接线;16-支撑支柱。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大量筛选,首次开发了一种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压均匀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压均匀装置为设置在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的水平接地装置,比现有技术中垂直向下方向的垂直接地体更容易施工安装,且装置占地少,可以和杆塔基础一起施工,施工方便快捷;该电压均匀装置与避雷针塔、避雷线塔连接,采用多圈环绕的方式疏导电流,使得雷击电流流入大地时,电流在地表上产生的电势差分布均匀,提高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人员行走的安全性,减少人员受到电击的伤害,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技术。术语如本文所用,术语“避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如本文所用,术语“避雷针塔”是杆塔顶部装设有避雷针,用于接引雷电流,保护周围设备不受雷电流的损害的设备。如本文所用,术语“避雷线”是为了保护设备,避免雷击而安装的引雷入地的导线,也称“防雷线”。如本文所用,术语“避雷线塔”是用于挂载避雷线的杆塔,接引雷电流,保护周围设备不受雷电流的损害的设备。如本文所用,术语“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如本文所用,术语“电势”是在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跟它的所带的电荷量之比是一个常数,它是一个与电荷本身无关的物理量,它与电荷存在与否无关,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物理量。如本文所用,术语“垂直接地体”为金属材质的圆柱形物体,垂直放置在地表中,用于将电流引入地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附图为示意图,因此本技术装置和设备的并不受所述示意图的尺寸或比例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压均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n均压网,所述均压网包括以杆塔支柱为中心的多个回路以及连接线,所述回路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线连接成一体,相邻所述回路之间间隔0.5-0.8m,多个所述回路的总长度在18-40m的范围内;以及/n设备接地引下线,所述设备接地引下线用于连接所述杆塔支柱和所述均压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雷针塔、避雷线塔周围地表电压均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均压网,所述均压网包括以杆塔支柱为中心的多个回路以及连接线,所述回路之间通过所述连接线连接成一体,相邻所述回路之间间隔0.5-0.8m,多个所述回路的总长度在18-40m的范围内;以及
设备接地引下线,所述设备接地引下线用于连接所述杆塔支柱和所述均压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的数量为2-5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为铺设为圆形、椭圆形、正方形或长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的数量为2-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博汪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