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500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盲孔区,所述盲孔区包括有盲孔透光区以及围绕所述盲孔透光区设置的盲孔边缘区,所述盲孔透光区的彩膜基板上设有第一透明支撑物,所述第一透明支撑用以支撑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彩膜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在所述盲孔边缘区的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处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透明支撑物,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位于盲孔透光区的所述第一透明支撑物,得以改善显示面板光学均一性的问题。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改善彩膜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的形变的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智能终端屏幕发展至今已经能够将屏占比的比例达到大于90%的全面屏程度,基于全面屏的结构设计,摄像头、听筒、感应器等需要通过打孔(例如盲孔)的方式安装在面板显示区域中。现有设计在盲孔透光区处会保留液晶层,而在应力的作用下导致面板发生形变,在盲孔透光区内部则会因为缺乏支撑,而使得盒厚偏低导致显示不均,造成显示面板光学均一性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以改善显示面板光学均一性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有盲孔区,所述盲孔区包括:盲孔透光区,所述盲孔透光区的彩膜基板上设有第一透明支撑物,所述第一透明支撑用以支撑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彩膜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以及,围绕所述盲孔透光区设置的盲孔边缘区,在所述盲孔边缘区的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处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透明支撑物。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第一透明支撑物的宽度大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有:一薄膜晶体管阵列衬底;一栅极绝缘层,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衬底的上方;一介电质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一平坦层,位于所述介电质层上;以及一钝化层,位于所述平坦层上。>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有一第一开孔、所述介电质层设置有一第二开孔,并且所述平坦层填满于所述第一开孔以及所述第二开孔。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钝化层设置有一第三开孔。可选地,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第一透明支撑物与位于所述盲孔边缘区的所述多个第二透明支撑物的高度相等。可选地,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第一透明支撑物的高度高于位于所述盲孔边缘区的所述多个第二透明支撑物。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钝化层设置有一开孔。可选地,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第一透明支撑物的高度高于位于所述盲孔边缘区的所述多个第二透明支撑物。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液晶显示面板通过位于盲孔透光区的第一透明支撑物,可以解决盲孔透光区处因彩膜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之间的形变而导致的显示不均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用作实例、示例或例证,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减少盲孔透光区的液晶、改善盲孔透光区基板之间形变的效果,使得安装在盲孔透光区的电子设备(如取像设备)正常地功能发挥。请参照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20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20,其包括有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22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22以及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之间的液晶层23,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0包括有盲孔区,其设置有盲孔透光区与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周围以黑矩阵(BlackMatrix,BM)222遮蔽的盲孔边缘区,所述黑矩阵222设置于所述彩膜基板22上。具体来说,彩膜基板22包括有彩膜衬底221以及依序形成于所述彩膜衬底221上的黑矩阵222、色阻层(未图示)、用以覆盖保护色阻层的保护层(OC)223以及一上配向层2211,并且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包括有薄膜晶体管阵列衬底211以及依序形成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衬底211的缓冲层212、栅极绝缘层213、介电质层214、平坦层215、钝化层216以及一下配向层2212,其中黑矩阵222开设有一开孔,所述开孔的区域即为盲孔透光区,而在黑矩阵222的非开孔区域则是由于被黑矩阵222遮蔽,因此该区域为非显示的盲孔边缘区。进一步地,位于彩膜基板22的所述盲孔透光区与所述盲孔边缘区对应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设置,也就是说彩膜基板22的盲孔透光区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的盲孔透光区重叠,彩膜基板22的盲孔边缘区亦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的盲孔边缘区重叠。在本实施例中,透明支撑物为在液晶显示器标准制程中为了避免彩膜基板22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的间隔过于靠近导致设置于盲孔透光区的电子设备功能受到影响,因此会使用显影蚀刻方式在盲孔边缘区域中的彩膜基板22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之间形成多个第二透明支撑物25,用以支撑彩膜基板22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然而这样的方式仍然会使得于盲孔透光区的彩膜基板22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的间距过于靠近。因此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地在盲孔透光区中的彩膜基板22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之间形成一第一透明支撑物24,用以加强盲孔透光区的支撑以减少彩膜基板22以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的形变。具体地,所述位于盲孔边缘区中的所述多个第二透明支撑物25以及位于盲孔透光区的第一透明支撑物24通过显影蚀刻制程形成于所述上配向层2211上,并且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1的下配向层2212接触并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位于盲孔透光区的透明支撑物24与下配向层2212密合,并且于盲孔边缘区的所述多个第二透明支撑物25也与下配向层2212密合。为了方便说明,下文所提的实施方式中位于盲孔透光区区的多个第二透明支撑物皆与下配向层密合,因此不再多加赘述。在下文中,第一透明支撑物及第二透明支撑物可以为光间隔物(PhotoSpacer),为了方便说明,下文示例性地以第一光间隔物及第二光间隔物称呼。在本实施例中,于盲孔透光区的第一光间隔物24的宽度略大于盲孔透光区的宽度,并且第一光间隔物24与周围的盲孔边缘区皆有部份的重叠,善加利用了盲孔边缘区的空间以寻求更好的支撑力。在另一实施例中,光间隔物可以形成于所述保护层223上而后覆盖上配向层2211,即形成保护层223后通过显影蚀刻制程将光间隔物形成于保护层223上,而后再将上配向层2211覆盖于光间隔物,使得光间隔物上的上配向层2211与下配向层2212直接接触并合,其中所述光间隔物包括位于盲孔边缘区的多个第二光间隔物25以及位于盲孔透光区的第一光间隔物24。本专利技术并未对光间隔物直接形成于保护层223上或是上配向层2311上作限制,仅要是在于盲孔透光区中形成有第一光间隔物24皆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有盲孔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区包括:/n盲孔透光区,所述盲孔透光区的彩膜基板上设有第一透明支撑物,所述第一透明支撑用以支撑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彩膜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以及,/n围绕所述盲孔透光区设置的盲孔边缘区,在所述盲孔边缘区的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处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透明支撑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有盲孔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区包括:
盲孔透光区,所述盲孔透光区的彩膜基板上设有第一透明支撑物,所述第一透明支撑用以支撑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彩膜基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以及,
围绕所述盲孔透光区设置的盲孔边缘区,在所述盲孔边缘区的所述彩膜基板上设有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处对应设置有多个第二透明支撑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第一透明支撑物的宽度大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有:
一薄膜晶体管阵列衬底;
一栅极绝缘层,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衬底的上方;
一介电质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上;
一平坦层,位于所述介电质层上;以及
一钝化层,位于所述平坦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盲孔透光区的所述栅极绝缘层设置有一第一开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兴唐维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