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给油系统
本技术涉及化油器
,具体为一种新型的给油系统。
技术介绍
化油器是在发动机工作产生的真空作用下,将一定比例的汽油与空气混合的机械装置。化油器会根据发动机的不同工作状态需求,自动配比出相应的浓度,输出相应的量的混合气,为了使配出的混合气混合的比较均匀,化油器还具备使燃油雾化的效果,以供机器正常运行。目前市面上通用的小型汽油机系列化油器大都采用油压差进行直接进油,油箱燃油通过油箱与化油器的高度差进入浮子室腔内,当发动机将处于长时间不工作状态下,带油开关结构的化油器,需手动关闭油开关将进油管道关闭,不带油开关结构的化油器,进油管道无法关闭,燃油直接与浮子室腔相通。上述两种结构,关闭、开启油开关,操作繁琐、不便捷;持续进油无法调整,易漏油。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给油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给油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给油系统,包括给油系统主体、给油系统主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给油系统,包括给油系统主体(1)、给油系统主体(1)上端所设的负压进油系统(2)与给油系统主体(1)下端所设的注油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油系统主体(1)的左上端开设有负压孔I(102),所述给油系统主体(1)的右上端设有进油腔(104),且在进油腔(10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负压进油系统(2),所述负压进油系统(2)的上端设有负压盖(201),所述负压盖(201)的中间设有腔体结构的真空室(203),所述负压盖(201)的左上端开设有与真空室(203)相连通的负压孔II(202),所述负压孔II(202)的左下端与负压孔I(102)的右上端通过连接孔(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给油系统,包括给油系统主体(1)、给油系统主体(1)上端所设的负压进油系统(2)与给油系统主体(1)下端所设的注油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油系统主体(1)的左上端开设有负压孔I(102),所述给油系统主体(1)的右上端设有进油腔(104),且在进油腔(10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负压进油系统(2),所述负压进油系统(2)的上端设有负压盖(201),所述负压盖(201)的中间设有腔体结构的真空室(203),所述负压盖(201)的左上端开设有与真空室(203)相连通的负压孔II(202),所述负压孔II(202)的左下端与负压孔I(102)的右上端通过连接孔(103)相连通,所述真空室(203)的上端设有真空室上膜片(204),所述真空室(203)的下端并且在进油腔(104)的上端设有真空室下膜片(205),所述真空室上膜片(204)与真空室下膜片(205)之间设有真空室膜片弹簧(208);
所述注油系统(3)的外侧设有与给油系统主体(1)的下端面相固定连接的油杯(301),且在油杯(301)内并且在给油系统主体(1)的下端面上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302),所述注油系统(3)的底部并且在给油系统主体(1)的端面上固定设有进油单向阀组件(5)与两个出油单向阀组件(6),所述进油单向阀组件(5)与进油腔(104)侧面所开设的进油孔I(105)相连通,且在进油孔I(105)的端口处固定连通有进油管(4),且其中一个出油单向阀组件(6)的下端与给油系统主体(1)内所开设的出油孔I(106)相连通,所述另一个出油单向阀组件(6)的下端与给油系统主体(1)内所开设的出油孔II(1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明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大立通用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