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导显示液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990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8:08
本申请涉及一种波导显示液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存储电容,其第一电极连接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电路,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薄膜晶体管、复位信号端和复位电压端,其中,复位信号端连接复位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复位电压端连接复位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复位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采用本申请的方法,复位电压的极性与要写入的数据极性相同,使得存储电容Cst第一电极的电压极性在数据写入前已经进行了反转,这样使得数据写入时,数据电压与存储电容Cst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差值减小,缩短了写入完全所需的时间,优化了显示效果。

A waveguide display liquid crystal driving circui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波导显示液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本申请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导显示液晶驱动电路、液晶显示装置和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光电显示技术的日益成熟,显示装置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中因为拥有寿命长、光效高、辐射低、功耗低等特点,基于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逐渐取代了传统射线管显示装置而成为了近年来显示设备产品主流的发展方向。波导显示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无背光,可以透明显示,在驱动原理上与LCD有明显的不同,需要RGB分时显示。具体来说,每一帧画面需要逐行写入数据,待全部行数据写入完成立刻进行显示,在该帧显示结束、在下一帧显示之前,重复进行所述写入过程。然而由于液晶的特点,需要采用记性反转的方式进行数据的写入,通常使用的驱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帧反转、列反转、行反转、点反转。各驱动方式互有优劣,以帧反转驱动方式为例,其驱动过程具体可描述为:在液晶面板图像显示时,液晶面板前一帧输出某一极性的数据,在下一帧输出相反极性的数据并进行循环。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液晶驱动电路图,数据信号DATA连接薄膜晶体管T1的第一极,扫描信号接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薄膜晶体管T1的第二极与接地信号之间并联有存储电容Cst和负载电容Clc。工作时第一帧时数据信号DATA提供正极性的数据,那么在第二帧提供负极性的数据,在第三帧提供正极性的数据,在第四帧提供负极性的数据,...,依次循环。因为RGB分时显示,所以在正常60Hz下,RGB显示时间时间变为1/3,另外再加上数据每次都要反转,使得数据充分写入的时间较长,显示时间只有2-3ms,这样液晶2ms的相应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就会造成出现图2所示问题,在显示面板的上部A1由于从写入到显示的时间较长,数据能够充分写入,显示效果好。而显示面板的下部A2由于从写入到显示的时间较短,尤其是最下面几行像素,在数据还未充分写入进行了显示,使得显示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的波导显示液晶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液晶显示器,具体而言本申请提供一种波导显示液晶驱动电路,包括存储电容,其第一电极连接像素电极,还包括复位电路,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薄膜晶体管、复位信号端和复位电压端,其中,复位信号端连接复位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复位电压端连接复位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复位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包括显示面板,其中,至少显示面板下部的部分像素使用所述的驱动电路驱动。进一步地,所述至少显示面板下部的部分像素为至少下半部分像素。进一步地,对具有所述驱动电路的像素,将每一行或每一列像素的驱动电路的复位电压端连接到一起,构成多个条状电极。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条状电极中至少部分条状电极通过汇流部分连接到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多个条状电极中部分条状电极通过第一汇流部分连接到一起;所述多个条状电极中另一部分条状电极通过第二汇流部分连接到一起。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驱动,其包括如下步骤:电压复位:通过复位信号端输入复位信号使得复位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导通,使得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的电压与复位电压相同;数据写入:对存储电容进行数据写入。其中复位电压的极性与要写入的数据电压极性相同,且相邻帧的电压极性正负交替变化。进一步地,对一行或一列像素的存储电容同时进行所述电压复位过程。进一步地,通过汇流部分对多行或多列像素的存储电容同时进行复位操作。进一步地,通过第一汇流部分对部分行或部分列像素的存储电容同时进行复位操作;通过第二汇流部分对另一部分行或部分列像素的存储电容同时进行复位操作;其中第一汇流部分和第二汇流部分的电压极性相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技术效果:在所有行数据写入之前要进行像素的存储电容Cst的复位操作,而且复位电压的极性与要写入的数据极性相同,这就使得存储电容Cst第一电极的电压极性在数据写入前已经进行了反转,这样使得数据写入时,数据电压与存储电容Cst第一电极的电压的差值减小,缩短了写入完全所需的时间,优化了显示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现有波导液晶显示驱动电路图;图2现有显示屏幕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波导液晶显示驱动电路图;图4为本申请电路驱动方法图;图5为电路信号时序图,其中左侧为前一帧;右侧为后一帧;图6为实施例1行反转驱动时的RST连接方式;图7为实施例1行反转时前一帧数据输入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1行反转时后一帧数据输入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列反转驱动时的RST连接方式;图10为实施例2列反转时前一帧数据输入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2列反转时后一帧数据输入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3帧反转驱动时的RST连接方式;图13为实施例3帧反转时前一帧数据输入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3帧反转时后一帧数据输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图3所示,本申请的波导显示液晶驱动电路,是在现有驱动电路上增加了复位电路,具体而言,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T1、存储电容Cst和复位电路,其中存储电容Cst与负载电容Clc(即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的电容)并联,其中,存储电容Cst的第二电极和负载电容Clc的公共电极接地,存储电容Cst的第一电极和负载电容Clc的像素电极与驱动薄膜晶体管T1的第二极(例如漏极)连接。数据信号DATA连接薄膜晶体管T1的第一极,扫描信号接薄膜晶体管T1的栅极。复位电路接入到存储电容Cst的第一电极,其中,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薄膜晶体管T2、复位信号端Grst和复位电压端RST。复位信号端Grst连接复位薄膜晶体管T2的栅极,用以提供复位信号。复位电压端RST连接复位薄膜晶体管T2的第一极(例如源极),用于提供复位电压。复位薄膜晶体管T2的第二极连接存储电容Cst的第一电极。上面方案描述中采用了一个在薄膜晶体管T1、存储电容Cst(1T1C)基础上增加复位电路的描述,但是,应当知道,本申请的复位电路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驱动电路上,只要使得存储电容Cst能够复位即可。下面以点反转为例,说明本申请驱动电路的驱动方法,如图4所示:首先对存储电容Cst进行复位,通过复位信号端Grst输入复位信号使复位薄膜晶体管T2的第一极和第二极导通,使得存储电容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波导显示液晶驱动电路,包括存储电容,其第一电极连接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电路,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薄膜晶体管、复位信号端和复位电压端,其中,复位信号端连接复位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复位电压端连接复位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复位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导显示液晶驱动电路,包括存储电容,其第一电极连接像素电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电路,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薄膜晶体管、复位信号端和复位电压端,其中,复位信号端连接复位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复位电压端连接复位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复位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


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显示面板下部的部分像素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显示面板下部的部分像素为至少下半部分像素。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使用所述驱动电路的像素,将每一行或每一列像素的驱动电路的复位电压端连接到一起,构成多个条状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电极中至少部分条状电极通过汇流部分连接到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条状电极中部分条状电极通过第一汇流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