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952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固定结构,其包括:第一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内壁;第一半壳具有与第一内壁邻接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对接面;沿第一方向,第一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第一密封件,分别与第一半壳的第一端的内壁和第二端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内壁;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围成容置腔;第二半壳具有与第二内壁邻接且与所述第一对接面对准密封贴合的第二对接面,第二对接面和第一对接面可分离;沿第一方向,第二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两个第二密封件,分别与第二半壳的第三端的内壁和第四端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一密封件与对应端的第二密封件围成沿第一方向的线缆穿孔。

Optical fiber fixe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纤固定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光纤传感技术是伴随着光导纤维和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一种新的传感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上发展最快的高科技应用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目前市面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光纤直接作为传感器,另一种是以光栅为基础的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与以电为基础的传感器有本质区别。光纤传感器用光作为敏感信息的载体,用光纤作为传递敏感信息的媒质,以其独有的特质而得以广泛应用。传统的,在安装柜等结构中,通过光纤沿待测线缆的方向铺设,以检测待测线缆的温度等信息。一般地,当光纤铺设至待测线缆的中间接头处时,通过胶带将光纤固定。然而,线缆的中间接头处的使用环境往往较恶劣,容易导致胶带出现脱粘现象,进而导致光纤脱落,影响光纤对待测线缆的中间接头处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光纤脱落的光纤固定结构。一种光纤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半壳具有与第一内壁邻接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对接面;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第一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壳的第一端的内壁和第二端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围成容置腔;所述第二半壳具有与第二内壁邻接且与所述第一对接面对准密封贴合的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面和所述第一对接面可分离;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r>两个第二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壳的第三端的内壁和第四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与对应端的所述第二密封件围成沿第一方向的线缆穿孔。上述光纤固定结构,可将待测的线缆的中间接头部分置于容置腔内,并将用以检测线缆的中间接头部分的光纤也穿设在密封的容置腔内。从而避免光纤受恶劣环境的影响而脱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壁设有若干个第一线槽,所述第二内壁均设有若干个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线槽间隔衔接,且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线槽的衔接处平滑过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为圆柱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线缆穿孔的轴线与所述容置腔的轴线共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线槽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卡接段;所述卡接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线槽的其它位置的横截面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壳的远离第一对接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半壳的远离第二对接面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共轴线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沿轴向排布且可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面上设有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二对接面上设有第二密封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所述第二密封件为橡胶密封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半壳的第一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凸起匹配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外侧面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弧形凸起一一对应的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二半壳的第二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弧形凸起的第二凹槽;对应的所述第一弧形凸起和所述第二弧形凸起对接形成环状凸起。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壳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均密封连接有第一密封端头;两个所述第一密封件分别与对应端的第一密封端头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半壳的第三端和第四端均密封连接有第二密封端头;两个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与对应端的第二密封端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端头的内壁距离容置腔的沿第一方向的中心轴的距离小于第一内壁距离容置腔的沿第一方向的中心轴的距离,且第一密封件与第一半壳的两端的端面贴合;所述第二密封端头的内壁距离容置腔的沿第一方向的中心轴的距离小于第二内壁距离容置腔的沿第一方向的中心轴的距离,且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半壳的两端的端面贴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密封件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光纤穿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固定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光纤固定结构的右视图。图3为图1中光纤固定结构的后视图。图4为图1中第一半壳的第一内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光纤固定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将待测的线缆的中间接头部分和用以检测线缆的中间接头部分的光纤置于图1所示的光纤固定结构的容置腔内后的示意图。100、光纤固定结构;110、第一半壳;111、第一内壁;1111、第一线槽;113、第一端;112、第一对接板;114、第一密封端头;115、第二端;116、第一凹槽;117、第一对接面;118、第一密封层;119、第一转轴;130、第一密封件;131、第一弧形凸起;150、第二半壳;151、第二内壁;1511、第二线槽;153、第三端;152、第二对接板;154、第二密封端头;155、第四端;156、第二凹槽;157、第二对接面;158、第二密封层;159、第二转轴;170、第二密封件;171、第二弧形凸起;10、容置腔;20、线缆穿孔;30、卡接段;40、光纤穿孔;50、线缆;60、光纤;a-a、第一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固定结构100,包括第一半壳110、两个第一密封件130、第二半壳150以及两个第二密封件170。具体地,第一半壳110具有沿第一方向a-a延伸的第一内壁111。第一半壳110具有与第一内壁111邻接且沿第一方向a-a延伸的第一对接面117沿第一方向a-a,第一半壳110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13和第二端115。两个第一密封件130分别与第一半壳110的第一端113的内壁和第二端115的内壁密封连接,即两个第一密封件130分别与第一内壁111的两端密封连接。第二半壳150具有沿第一方向a-a延伸的第二内壁151。第一内壁111与第二内壁151围成容置腔10。所述第二半壳150具有与第二内壁151邻接且与所述第一对接面117对准密封贴合的第二对接面157,所述第二对接面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半壳具有与第一内壁邻接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对接面;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n两个第一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壳的第一端的内壁和第二端的内壁密封连接;/n第二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围成容置腔;所述第二半壳具有与第二内壁邻接且与所述第一对接面对准密封贴合的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面和所述第一对接面可分离;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n两个第二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壳的第三端的内壁和第四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与对应端的所述第二密封件围成沿第一方向的线缆穿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半壳具有与第一内壁邻接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对接面;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
两个第一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半壳的第一端的内壁和第二端的内壁密封连接;
第二半壳,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围成容置腔;所述第二半壳具有与第二内壁邻接且与所述第一对接面对准密封贴合的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面和所述第一对接面可分离;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半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和第四端;以及
两个第二密封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壳的第三端的内壁和第四端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件与对应端的所述第二密封件围成沿第一方向的线缆穿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壁设有若干个第一线槽,所述第二内壁均设有若干个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线槽间隔衔接,且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线槽的衔接处平滑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为圆柱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线缆穿孔的轴线与所述容置腔的轴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纤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槽和所述第二线槽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卡接段;所述卡接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线槽的其它位置的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壳的远离第一对接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半壳的远离第二对接面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共轴线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荣符晓洪罗伟明范伟松吴自强孙嘉杰李炳璋厉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