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834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5
本申请涉及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底架、轮径调节模块及行走模块,行走模块包括第一行走轮,第一行走轮包括多段首尾相互抵接的第一轮毂;轮径调节模块包括牵引机构及设于底架的调节驱动机构,牵引机构包括与调节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连接座、沿第一连接座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推拉件,多个推拉件背离第一连接座的一端与多个第一轮毂一一对应地活动连接,调节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座沿第一连接座的轴向运动,响应第一连接座的轴向运动,多个推拉件靠近第一轮毂的一端向内聚拢或向外扩散。通过多个推拉件的向内聚拢或向外扩散,对应的第一轮毂会相互靠近或远离,实现第一行走轮的轮径扩大或缩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特别是涉及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


技术介绍

1、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收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为了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变电站的安防巡检通常由巡检机器人进行。

2、目前巡检机器人的底架通常为轮式结构,轮式结构的底架越障能力由其轮径决定,小轮径的车轮无法越过高度差较大的障碍,而采用大轮径的车轮则会造成巡检机器人的底架偏高,一方面影响底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无法通过具有高度限制的区域,影响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巡检机器人的底盘结构无法同时具备高稳定性、大适用范围及高越障能力的问题,提供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

2、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所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底架、轮径调节模块及行走模块,其中:

3、所述行走模块包括第一行走轮,所述第一行走轮包括多段首尾相互抵接的第一轮毂;

4、所述轮径调节模块包括牵引机构及设置于所述底架的调节驱动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与所述调节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连接座、及沿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推拉件,多个所述推拉件背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一端与多个所述第一轮毂一一对应地活动连接,所述调节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座沿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轴向运动,响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轴向运动,多个所述推拉件靠近所述第一轮毂的一端向内聚拢或向外扩散。

5、上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通过设置多个推拉件背离第一连接座的一端与多个第一轮毂一一对应地活动连接,调节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连接座沿第一连接座的轴向运动时,多个推拉件靠近第一轮毂的一端向内聚拢或向外扩散,从而与多个推拉件对应连接的多个第一轮毂会相互靠近彼此或远离彼此运动。较为方便地实现了第一行走轮的轮径扩大或缩小,因此当巡检机器人的底架需要越过高度差较大的障碍时,通过轮径调节模块扩大第一行走轮的轮径,当巡检机器人的底架需要通过具有高度限制的区域及保持稳定行走时,通过轮径调节模块缩小第一行走轮的轮径。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轮径调节模块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导向轴、多个第一套筒及多个第一升降杆,其中:

7、所述导向轴穿设所述第一连接座,且所述导向轴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底架,所述导向轴用于导向所述第一连接座沿所述导向轴的轴向移动;

8、多个所述第一套筒设于所述导向轴背离所述底架的一端,且沿所述导向轴的周向间隔分布;

9、多个所述第一升降杆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一轮毂,多个所述第一升降杆背离所述第一轮毂的一端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一套筒内,且所述第一升降杆可沿对应地所述第一套筒的轴向移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模块包括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二行走轮包括多段首尾相互抵接的第二轮毂,多段所述第二轮毂一一对应地与多段所述第一轮毂相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二套筒及多个第二升降杆,其中:

12、多个所述第二套筒沿所述导向轴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沿所述导向轴的轴向相间隔;

13、多个所述第二升降杆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轮毂,多个所述第二升降杆背离所述第二轮毂的一端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二套筒内,且所述第二升降杆可沿对应地所述第二套筒的轴向移动。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段所述第一轮毂通过两个第一紧固件与一个所述第二轮毂相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套筒与多个所述第一套筒交错设置。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架的一侧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行走模块,每个所述行走模块中的所述第一行走轮均连接一个所述牵引机构;

17、所述调节驱动机构包括调节驱动件及与所述调节驱动件输出端相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两个相邻所述牵引机构中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行走模块中的所述第一行走轮均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机构;

19、所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还包括行走驱动模块,所述行走驱动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架的行走驱动机构及与所述行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的链传动组件,所述链传动组件用于连接同侧的两个相邻所述支撑机构中的两个所述导向轴,所述导向轴可相对所述底架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架。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链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及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传动带,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套设于相邻两个支撑机构中的两个所述导向轴,且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行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走驱动模块还包括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支架、轮座及张紧轮,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底架,且所述支架罩设部分所述传动带,所述轮座可沿所述支架高度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架内部,所述轮座上安装有所述张紧轮,第二紧固件穿设所述支架与所述轮座相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底架、轮径调节模块及行走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径调节模块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导向轴、多个第一套筒及多个第一升降杆,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模块包括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二行走轮包括多段首尾相互抵接的第二轮毂,多段所述第二轮毂一一对应地与多段所述第一轮毂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二套筒及多个第二升降杆,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段所述第一轮毂通过两个第一紧固件与一个所述第二轮毂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套筒与多个所述第一套筒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的一侧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所述行走模块,每个所述行走模块中的所述第一行走轮均连接一个所述牵引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行走模块中的所述第一行走轮均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及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传动带,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分别套设于相邻两个支撑机构中的两个所述导向轴,且所述主动轮与所述行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驱动模块还包括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支架、轮座及张紧轮,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底架,且所述支架罩设部分所述传动带,所述轮座可沿所述支架高度方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架内部,所述轮座上安装有所述张紧轮,第二紧固件穿设所述支架与所述轮座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底架、轮径调节模块及行走模块,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径调节模块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导向轴、多个第一套筒及多个第一升降杆,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模块包括第二行走轮,所述第二行走轮包括多段首尾相互抵接的第二轮毂,多段所述第二轮毂一一对应地与多段所述第一轮毂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二套筒及多个第二升降杆,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段所述第一轮毂通过两个第一紧固件与一个所述第二轮毂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套筒与多个所述第一套筒交错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炜昭王晓蕾陈波于力席禹程凌森惠小东左烨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