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指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
技术介绍
1、由于受限于车身高度,车辆的方舱高度一般不高,如小型通信指挥车的指挥舱的高度不高于1.5米,人员进出及长期作业的压迫性高,体验舒适度较差。亦或,房车的方舱设有客厅、卧室、厨房及卫生间等板块,由于方舱空间的限制,各个板块的空间都很拥挤狭窄,大大降低了舒适度。
2、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通过第二箱体能够升降,不仅能够扩展方舱的空间,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而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提高其通过性及降低风阻。
2、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通过第二门随着第二箱体相对于第一门沿竖直方向升降,便于操作人员进入方舱内。
3、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至少两个举升机构、第一直线导轨、控制系统及出入门,所述第一箱体用于固定在车辆的底盘车架上,所述第二箱体套置在第一箱体上,所述举升机构设置在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所合围而成的容置腔内,并且至少分布在该两个箱体的对角线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用于确保第二箱体在举升机构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箱体能够实现沿竖直方向直线滑动,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外部指令实现对举升机构的控制,所述出入门至少设置在其中一个箱体上。
4、采用上述设计,所述第二箱体上升时,所述控制系统下发控制指令
5、进一步,所述举升机构为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6、如此设置,所述举升机构采用电动推杆,其动作灵敏、运行平稳和行程控制准确。
7、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揭示了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所述出入门包括第一门和第二门,所述第一门设置在第一箱体上,所述第二门设置在第二箱体上,并且套置在第一门上;在第一门和第二门之间设置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用于确保第二箱体相对于第一箱体沿竖直方向直线滑动时,第二门随着第二箱体沿竖直方向直线滑动。
8、采用上述设计,相较于出入门仅设置在第一箱体或第二箱体上,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二门随着第二箱体沿竖直方向升降,进而扩展出入门的空间,便于操作人员进入方舱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至少两个举升机构(3)、第一直线导轨(4)、控制系统及出入门(5),所述第一箱体(1)用于固定在车辆的底盘车架(200)上,所述第二箱体(2)套置在第一箱体(1)上,所述举升机构(3)设置在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所合围而成的容置腔(8)内,并且至少分布在该两个箱体的对角线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4)用于确保第二箱体(2)在举升机构(3)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箱体(1)能够实现沿竖直方向直线滑动,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外部指令实现对举升机构(3)的控制,所述出入门(5)至少设置在其中一个箱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该升顶方舱(100)包括四个举升机构(3),所述举升机构(3)分布在两个箱体的四个角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3)为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两个箱体上开设有若干个窗口(7),其中至少一个窗口(7)设置在第二箱体(2)的顶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1)的外端在邻近于出入门(5)处设有若干个台阶(9)。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入门(5)包括第一门(51)和第二门(52),所述第一门(51)设置在第一箱体(1)上,所述第二门(52)设置在第二箱体(2)上,并且套置在第一门(51)上;在第一门(51)和第二门(52)之间设置第二直线导轨(6),所述第二直线导轨(6)用于确保第二箱体(2)相对于第一箱体(1)沿竖直方向直线滑动时,第二门(52)随着第二箱体(2)沿竖直方向直线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6)为,所述第二门(52)上设置滑槽(61),所述第一门(51)上设置与滑槽(61)相适配的“工”字型滑块(62);所述滑块(62)的顶部内嵌至滑槽(61)中,并与滑槽(61)的底壁相抵靠,使第二门(52)随着第一门(51)开关时同步进行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至少两个举升机构(3)、第一直线导轨(4)、控制系统及出入门(5),所述第一箱体(1)用于固定在车辆的底盘车架(200)上,所述第二箱体(2)套置在第一箱体(1)上,所述举升机构(3)设置在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所合围而成的容置腔(8)内,并且至少分布在该两个箱体的对角线处,所述第一直线导轨(4)用于确保第二箱体(2)在举升机构(3)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箱体(1)能够实现沿竖直方向直线滑动,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外部指令实现对举升机构(3)的控制,所述出入门(5)至少设置在其中一个箱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该升顶方舱(100)包括四个举升机构(3),所述举升机构(3)分布在两个箱体的四个角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机构(3)为电动推杆,该电动推杆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车辆的升顶方舱(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4)设置在两个箱体的侧壁和/或后端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守业,牛玉秀,卓扬娃,郭丹辉,徐国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厦工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