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管径管道顶管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402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39
一种大管径管道顶管施工工艺,包括测量定位放线、降排地下水、开挖工作井、工作井施工、顶进设备安装调试、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连接好工具管、装顶铁、开启油泵顶进、出泥、管道贯通、拆工具管、砌检查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快,安全并且没有引起周边建筑物及构筑物沉降及影响交通,在顶进线路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预计效果。作为一种在地表不开挖的情况下铺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技术以其综合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优势,在市政工程中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A kind of 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large diameter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管径管道顶管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管道施工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大管径管道顶管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顶管施工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顶管施工方案较多,常用的顶管方式有手掘式、挤压式、泥水平衡式、三段两铰型水力挖土式、多刀盘土压平衡式。针对地质情况面层为填土和粉质黏土,局部有淤泥质土,下层为粉细砂。地下水补给以艾依河河水及沟渠侧向径流渗透补给为主,地下水动态主要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水位变化幅度0.5m-1.0m之间,地下水位较高。由于雨水管道埋深平均深度为6.5m,采用传统的放坡开挖,挖方量大,耗时较长,也会对管廊造成扰动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管径管道顶管施工工艺。一种大管径管道顶管施工工艺,包括测量定位放线、降排地下水、开挖工作井、工作井施工、顶进设备安装调试、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连接好工具管、装顶铁、开启油泵顶进、出泥、管道贯通、拆工具管、砌检查井。工作井施工的方法包括:①制作筒体的地坪宜为现地面标高以下1.5m;刃脚下应有足够强度的垫层,以免筒体制作过程中沉井产生不均匀沉陷和倾斜;②沉井全高均采用分节制作,分次下沉;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再依次进行封底混凝土、底板及配重墙的施工;顶管工程完成后在进行井内管道的连接及其它构件的施工,与二次浇筑构件相接触的井体部分均须下沉前事先凿毛;③第一节沉井制作好后,需待井壁混凝土达85%以上强度后方可进行下沉施工;下沉前应先均匀拆除地梁下的垫层,然后均匀拆除刃脚下的垫层,井壁上的洞口用钢板封堵;④下沉过程中,先清除筒体中央范围内土,再清除刃脚范围内的土体;⑤沉井下沉过程中,应控制下沉速度,以防沉井发生突沉、超沉和倾斜;;⑥筒体下沉到设计高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封底混凝土;封底以前应整平地基,将井、刃脚表面的积泥冲干净;⑦井壁、刃脚与封底混凝土及底板接触部分均须凿毛成粗糙面,并冲洗干净,以利于新老混凝土结合紧密;⑧封底混凝土达到100%强度后方可进行底板施工,底板施工前,封底混凝土表面应冲洗干净;⑨为便于沉井下沉,应采用管井降水,将地下水降低至底板标高以下1.5m。由配合比为1:8的膨润土和水搅拌而成的触变泥浆进行减阻;从而保证顶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中采取有效的减阻措施。出泥环节中,采用水泥砂浆或粉煤灰水泥砂浆置换管外侧的触变泥浆,以保持管道的稳定。顶管施工过程中始终保持工具管前方水土压力的稳定,出土量和顶进速度相匹配,以防冒顶或塌陷事故的发生。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方法,施工速度快,安全并且没有引起周边建筑物及构筑物沉降及影响交通,在顶进线路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的预计效果。作为一种在地表不开挖的情况下铺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技术,顶管施工技术以其综合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性好等优势,在市政工程中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具体地:⑴适用管径范围较大。由于本工程顶管规格从DN600到DN2000不等,由于泥水平衡式属于湿出土,通常适用于中、小口径顶管,十分适用。⑵与其他类型的顶管比较,泥水顶管施工时的总推力比较小,尤其在粉质粘土层这种表现得更为突出,所以特别适用于长距离顶管。⑶安全性好。工作坑内的作业环境较好,作业比较安全,由于它采用泥水管道,输送弃土,不存在吊土,搬运等危险的作业。⑷施工进度快。泥水输送弃土为连续作业,因此进度比较快。⑸对地面及周边建筑物扰动小。可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顶管子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因此,采用此方法顶管引起的地面沉降较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决不限于下面所提出的任何具体配置和算法,而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覆盖了元素、部件和算法的任何修改、替换和改进。在下面的描述中,没有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避免对本专利技术造成不必要的模糊。现在将参考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创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管径管道顶管施工工艺,包括测量定位放线、降排地下水、开挖工作井、工作井施工、顶进设备安装调试、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连接好工具管、装顶铁、开启油泵顶进、出泥、管道贯通、拆工具管、砌检查井。工作井施工的方法包括:①制作筒体的地坪宜为现地面标高以下1.5m;刃脚下应有足够强度的垫层,以免筒体制作过程中沉井产生不均匀沉陷和倾斜;②沉井全高均采用分节制作,分次下沉;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再依次进行封底混凝土、底板及配重墙的施工;顶管工程完成后在进行井内管道的连接及其它构件的施工,与二次浇筑构件相接触的井体部分均须下沉前事先凿毛;③第一节沉井制作好后,需待井壁混凝土达85%以上强度后方可进行下沉施工;下沉前应先均匀拆除地梁下的垫层,然后均匀拆除刃脚下的垫层,井壁上的洞口用钢板封堵;④下沉过程中,先清除筒体中央范围内土,再清除刃脚范围内的土体;⑤沉井下沉过程中,应控制下沉速度,以防沉井发生突沉、超沉和倾斜;;⑥筒体下沉到设计高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封底混凝土;封底以前应整平地基,将井、刃脚表面的积泥冲干净;⑦井壁、刃脚与封底混凝土及底板接触部分均须凿毛成粗糙面,并冲洗干净,以利于新老混凝土结合紧密;⑧封底混凝土达到100%强度后方可进行底板施工,底板施工前,封底混凝土表面应冲洗干净;⑨为便于沉井下沉,应采用管井降水,将地下水降低至底板标高以下1.5m。由配合比为1:8的膨润土和水搅拌而成的触变泥浆进行减阻;从而保证顶进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施工中采取有效的减阻措施。出泥环节中,采用水泥砂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管径管道顶管施工工艺,包括测量定位放线、降排地下水、开挖工作井、工作井施工、顶进设备安装调试、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连接好工具管、装顶铁、开启油泵顶进、出泥、管道贯通、拆工具管、砌检查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管径管道顶管施工工艺,包括测量定位放线、降排地下水、开挖工作井、工作井施工、顶进设备安装调试、吊装砼管到轨道上、连接好工具管、装顶铁、开启油泵顶进、出泥、管道贯通、拆工具管、砌检查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工作井施工的方法包括:①制作筒体的地坪宜为现地面标高以下1.5m;刃脚下应有足够强度的垫层,以免筒体制作过程中沉井产生不均匀沉陷和倾斜;
②沉井全高均采用分节制作,分次下沉;沉井下沉到设计标高后,再依次进行封底混凝土、底板及配重墙的施工;顶管工程完成后在进行井内管道的连接及其它构件的施工,与二次浇筑构件相接触的井体部分均须下沉前事先凿毛;
③第一节沉井制作好后,需待井壁混凝土达85%以上强度后方可进行下沉施工;下沉前应先均匀拆除地梁下的垫层,然后均匀拆除刃脚下的垫层,井壁上的洞口用钢板封堵;
④下沉过程中,先清除筒体中央范围内土,再清除刃脚范围内的土体;
⑤沉井下沉过程中,应控制下沉速度,以防沉井发生突沉、超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扬庄宏伟孙伟全俞天仁白永洁张怀顺袁瑞军王超葛文甲尚继荣任萍梅召峰张廷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