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水催化氧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4398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催化氧化装置,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进水管、进气管、短柄滤头、微电解填料区、加药管、第一溢流堰、隔板、通道、沉淀区、斜板填料、第二溢流堰等;内壳体在外壳体中,且外壳体和内壳体同轴设置;进水管和进气管的进口端为内壳体中;微电解填料区在内壳体的空腔中,短柄滤头固定在微电解填料区上;加药管进口端为内壳体中;第一溢流堰在加药管上方;隔板竖直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隔板下端不与外壳体底面接触,斜板填料和第二溢流堰均在通道中,第二溢流堰在斜板填料上方。该装置实现了微电解和芬顿反应的一体化设计,有效缩小了现有的一些污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较大,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

A catalytic oxidation device for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水催化氧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废水催化氧化装置。
技术介绍
本技术
技术介绍
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废水处理就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使废水净化,减少污染,以至达到废水回收、复用,充分利用水资源;包括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等等,尤其是生活污水,其中的有机物,氮含量等较高,如果不进行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此,人们开发了多种污水处理装置,例如利用微电解、芬顿反应进行的污水降解,沉淀净化等,但目前这一类污水处理装置的微电解设备和芬顿反应的设备等是分开设置,存在占地面积过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进行废水催化氧化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废水催化氧化装置,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进水管、进气管、加药口、短柄滤头、微电解填料区、加药管、第一溢流堰、隔板、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沉淀区、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水催化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进水管、进气管、加药口、短柄滤头、微电解填料区、加药管、第一溢流堰、隔板、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沉淀区、排泥管道、斜板填料、第二溢流堰和出水管;其中:/n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均为具有空腔的筒体结构,所述内壳体位于外壳体中,且外壳体和内壳体同轴设置,从而将外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两部分彼此隔离的空间;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的进口端均穿过外壳体和内壳体后伸入内壳体的空腔中,且该进口端位于空腔的下部;所述加药口设置在进水管上;/n所述微电解填料区设置在内壳体的空腔中,且微电解填料区位于进水管和进气管上方,所述短柄滤头固定在微电解填料区上,且短柄滤头的进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水催化氧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进水管、进气管、加药口、短柄滤头、微电解填料区、加药管、第一溢流堰、隔板、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沉淀区、排泥管道、斜板填料、第二溢流堰和出水管;其中:
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均为具有空腔的筒体结构,所述内壳体位于外壳体中,且外壳体和内壳体同轴设置,从而将外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两部分彼此隔离的空间;所述进水管和进气管的进口端均穿过外壳体和内壳体后伸入内壳体的空腔中,且该进口端位于空腔的下部;所述加药口设置在进水管上;
所述微电解填料区设置在内壳体的空腔中,且微电解填料区位于进水管和进气管上方,所述短柄滤头固定在微电解填料区上,且短柄滤头的进水端位于微电解填料区和进水管之间,短柄滤头的出水端位于微电解填料区中;所述加药管的进口端穿过外壳体和内壳体后伸入内壳体的空腔中,且该进口端位于微电解填料区的上方;
所述第一溢流堰位于内壳体的空腔中,且设置在加药管的上方;所述隔板竖直设置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且隔板的下端不与外壳体的底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化锋吴晓根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子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