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与风能协同发电的超声蓝藻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态除藻
,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与风能协同发电的超声蓝藻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出现,使得水库、湖泊、海湾等缓流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利用水中的营养物质迅速繁殖,导致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引起鱼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死亡,进而影响水体的利用状况。采用绿色的方法来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对于治理水体污染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个国际或者国内的研究单位已经通过相关实验证明利用超声技术可以抑制水体中的蓝藻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改变水华现象,实现对水体的清洁和去污。荷兰和美国的相关企业已经开发了控制蓝藻生长和繁殖的超声设备,并投入实际应用。对于大面积的湖泊或者水库,要抑制全水面的蓝藻生长,需要设置多个超声发生装置。因此,若能实现自供电的超声发生装置对于长期抑制水体中的蓝藻具有重要的意义。荷兰LGSonic公司研制了可覆盖直径500米范围的基于太阳能供电的超声除藻装置,包含三个超声换能器实现360度水域的声场辐射。由于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非线性以及衰减特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与风能协同发电的超声蓝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换能器阵列模块、风能压电发电模块、太阳能发电模块、能量转换与控制系统模块(4)和浮箱(5);/n所述超声换能器阵列模块包含:若干个超声换能器(1.1)、第一环形框(1.2)、若干个第一支撑梁(1.3)和第一固定圆柱(1.4);所述第一支撑梁(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框(1.2)内侧和所述第一固定圆柱(1.4)外侧相连并固定;/n所述风能压电发电模块包含:固定压电振子阵列模块和转动压电振子阵列模块,所述固定压电振子阵列模块由若干个压电振子、第二环形框(2.3)、第二支撑梁(2.6)和第二固定圆柱(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与风能协同发电的超声蓝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换能器阵列模块、风能压电发电模块、太阳能发电模块、能量转换与控制系统模块(4)和浮箱(5);
所述超声换能器阵列模块包含:若干个超声换能器(1.1)、第一环形框(1.2)、若干个第一支撑梁(1.3)和第一固定圆柱(1.4);所述第一支撑梁(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形框(1.2)内侧和所述第一固定圆柱(1.4)外侧相连并固定;
所述风能压电发电模块包含:固定压电振子阵列模块和转动压电振子阵列模块,所述固定压电振子阵列模块由若干个压电振子、第二环形框(2.3)、第二支撑梁(2.6)和第二固定圆柱(2.7)组成,所述若干个压电振子采用阵列的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框(2.3)的外侧,所述第二支撑梁(2.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框(2.3)的内侧和所述第二固定圆柱(2.7)的外侧;
所述压电振子由两片矩形压电陶瓷片(2.1)、弹性梁(2.5)、柔性铰链(2.8)和质量块(2.2)组成;所述两片矩形压电陶瓷片(2.1)分别粘贴在弹性梁(2.5)的上下表面,所述质量块(2.2)设置在所述弹性梁(2.5)的一端,所述柔性铰链(2.8)设置在弹性梁(2.5)的另一端,并且设置有柔性铰链(2.8)的弹性梁(2.5)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环形框(2.3)上;
所述矩形压电陶瓷片(2.1)的极化方向沿着厚度方向;
所述两片矩形压电陶瓷片(2.1)的极化方向相同;
所述转动压电振子阵列模块由若干个压电转动叶片、安装梁(2.4)、安装螺栓(2.10)、第三环形框(2.13)、第三支撑梁(2.12)和第三固定圆柱(2.11),所述压电转动叶片采用阵列方式通过所述安装梁(2.4)和所述安装螺栓(2.10)固定在所述第三环形框(2.13)的外侧;所述第三支撑梁(2.1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三环形框(2.13)的内侧和所述第三固定圆柱(2.11)的外侧;
所述浮箱(5)安装在所述超声换能器阵列模块的第一固定圆柱(1.4)上,所述固定压电振子阵列模块安装在所述浮箱(5)上,所述转动压电振子阵列模块安装在所述固定压电振子阵列模块上,并且所述第一固定圆柱(1.4)、第二固定圆柱(2.7)以及第三固定圆柱(2.11)同轴,所述能量转换与控制系统模块(4)安装在所述转动压电振子阵列模块的第三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楚新,王亮,赵淳生,
申请(专利权)人:周楚新,王亮,赵淳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