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线性阻尼模型的汽车自动可变阻尼减震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减震器
,具体为一种基于线性阻尼模型的汽车自动可变阻尼减震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乘用车越来越普及,已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同时,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汽车行驶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直接影汽车的驾驶性能。现有技术中,汽车采用的普通阻尼器由于阻尼系数恒定,不能随汽车行驶路面的好坏以及汽车载重的不同而改变,使得汽车在载重发生变化,或行驶路面差异较大时,无法有效的对汽车进行减震,从而降低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线性阻尼模型的汽车自动可变阻尼减震器,具备可以自动进行阻尼减震器的减震性能,提高减震效果等优点,解决了现在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书可以自动进行阻尼减震器的减震性能,提高减震效果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线性阻尼模型的汽车自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线性阻尼模型的汽车自动可变阻尼减震器,包括活塞缸(1)和活塞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的下端延伸至活塞缸(1)的内部并与活塞缸(1)活动套接,所述活塞杆(2)位于活塞缸(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板(3),所述活塞缸(1)的内侧壁开设有与减震板(3)相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减震板(3)的下方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推板(4),所述第一推板(4)和减震板(3)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5),所述第一推板(4)和减震板(3)之间还共同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减震弹簧(5)与伸缩杆活动套接,所述第一推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推杆(6),所述推杆(6)的下端固定连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线性阻尼模型的汽车自动可变阻尼减震器,包括活塞缸(1)和活塞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2)的下端延伸至活塞缸(1)的内部并与活塞缸(1)活动套接,所述活塞杆(2)位于活塞缸(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板(3),所述活塞缸(1)的内侧壁开设有与减震板(3)相匹配的环形凹槽,所述减震板(3)的下方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推板(4),所述第一推板(4)和减震板(3)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5),所述第一推板(4)和减震板(3)之间还共同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减震弹簧(5)与伸缩杆活动套接,所述第一推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推杆(6),所述推杆(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板(7),所述第一推板(4)和第二推板(7)均位于活塞缸(1)的内部活动设置,且第二推板(7)的四周侧壁与活塞缸(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设置,所述活塞缸(1)的内部中部固定设有环形密封板(8),所述环形密封板(8)与推杆(6)活动套接,所述活塞缸(1)的右外侧壁下端固定连接有液压缸(9),所述液压缸(9)的输出端通过连通管与活塞缸(1)连通设置,所述连通管位于第二推板(7)的下方设置,所述活塞缸(1)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套筒(10),所述密封套筒(10)位于连通管的下方设置,所述密封套筒(10)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11),所述活塞缸(1)的内部下端还设有调节机构并通过调节机构与活塞(11)的底部连接,所述活塞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吊环(12),所述活塞缸(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吊环(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阻尼模型的汽车自动可变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缸(1)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密封圈(14),所述第一环形密封圈(14)与活塞杆(2)活动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阻尼模型的汽车自动可变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板(3)的四周侧壁滚动嵌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滚珠(15),多个所述滚珠(15)均与活塞缸(1)的内侧壁相抵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线性阻尼模型的汽车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昌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诺菲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