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334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包括转子主轴及依次同轴连接的前轴承座、定子和后轴承座,前轴承座、定子和后轴承座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位置对应的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和第三螺栓孔,前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油道,后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环形油道和第三环形油道,第一环形油道、第二环形油道、第三环形油道以及前轴承座、定子、后轴承座与螺栓之间的环形间隙构成了并行循环冷却油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螺栓与螺栓孔道之间的环形间隙设置为冷却油道的一部分,极大提高了冷却油道在马达表面的覆盖率,简化了马达内部凹槽的加工,加工过程简单,且马达内部的冷却油道设置为并行,提高了冷却效率。

A swing motor with parallel circulation cooling pass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
技术介绍
摆动液压马达是负载模拟器及仿真转台中最重要的执行机构之一,是把压力转换为转矩的一种紧凑且合理的装置。单叶片摆动马达是摆动液压马达的一种,具有结构简单、功率密度比大、动作平稳、可靠性高等特点。马达工作时的温度会受到液压油的泄漏、马达内部的摩擦以及液压油的节流损失等多个因素的影响而升高。此外,单叶片摆动马达与直线式液压马达相比,泄漏量会受到结构的影响而更大。在负载模拟器及仿真转台等具有高精度要求的应用场合,叶片摆动马达的冷却非常重要。在对现有技术进行检索后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公开(公告)日2017.04.05,公开了一种具有循环冷却油道的低热辐射摆动马达。它主要由后轴承座、定子、前轴承座、转轴、前端盖和后端盖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后轴承座、定子以及前轴承座上均加工有若干段环形凹槽。所述前轴承座上的凹槽两端分别与定子上凹槽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后轴承座上的凹槽将进、出油口与定子上的凹槽相连通,从而形成整个冷却油道。通过在冷却油道内循环冷却油带走马达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达到降低马达温度的目的。但该技术中的环形凹槽数量较多,容易与马达内部原有孔道相通,加工过程较为复杂,同时马达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内部环形凹槽数量少,冷却油道不易与马达内部原有孔道相通,加工过程简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包括转子主轴及依次同轴连接的前轴承座、定子和后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座、所述定子和所述后轴承座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位置对应的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和第三螺栓孔,所述前轴承座、所述定子和所述后轴承座通过若干个螺栓进行紧固连接;所述前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周向的第一环形油道,所述第一环形油道将若干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依次连通;所述后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周向的第二环形油道和第三环形油道,所述第二环形油道将若干个相邻的所述第三螺栓孔依次连通,所述第三环形油道将剩余的若干个相邻的所述第三螺栓孔依次连通,所述后轴承座上还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环形油道相连,所述出油口与所述第三环形油道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栓孔靠近所述第二螺栓孔的一端的直径较所述螺栓的直径大1~5mm,所述第二螺栓孔的直径较所述螺栓的直径大1~5mm,所述第三螺栓孔靠近所述第二螺栓孔的一端的直径较所述螺栓的直径大1~5mm。优选地,所述前轴承座与所述定子相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O型密封圈,一个放置于所述第一螺栓孔靠近所述转子主轴的一侧,一个放置于所述第一螺栓孔远离所述转子主轴的一侧;所述后轴承座与所述定子相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O型密封圈,一个放置于所述第三螺栓孔靠近所述转子主轴的一侧,一个放置于所述第三螺栓孔远离所述转子主轴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前轴承座远离所述定子的端面与所述螺栓连接处采用组合密封垫圈进行密封;所述后轴承座远离所述定子的端面与所述螺栓连接处采用组合密封垫圈和闷头螺母进行密封。优选地,所述前轴承座上安装有前端盖,所述前端盖通过螺钉与所述前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后轴承座上安装有后端盖,所述后端盖通过螺钉与所述后轴承座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前轴承座与所述前端盖之间配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后轴承座与所述后端盖之间配置有O型密封圈。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包括转子主轴及依次同轴连接的前轴承座、定子和后轴承座,前轴承座、定子和后轴承座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位置对应的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和第三螺栓孔,前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周向的第一环形油道,第一环形油道与第一螺栓孔连通,后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周向的第二环形油道和第三环形油道,第二环形油道与进油口相连,第三环形油道与出油口相连,第一环形油道、第二环形油道、第三环形油道以及前轴承座、定子、后轴承座上螺栓与螺栓孔间的环形间隙构成了大致涵盖马达表面的并行循环冷却油道,马达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被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冷却油液带走,本专利技术将螺栓与螺栓孔道之间的环形间隙设置为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一部分,极大提高了冷却油道在马达表面的覆盖率,简化了马达内部凹槽的加工,冷却油道不易与马达内部原有孔道相通,加工过程简单,且马达内部的冷却油道设置为并行,提高了冷却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前轴承座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定子端面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中后轴承座的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的冷却液压油在冷却油道内的循环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转子主轴;2:前轴承座;21:第一螺栓孔;22:第一环形油道;3:定子;31:第二螺栓孔;4:后轴承座;41:第三螺栓孔;42:第二环形油道;43:第三环形油道;44:进油口;45:出油口;5:O型密封圈;6:闷头螺母;7:前端盖;8:后端盖;9: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参看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包括转子主轴1及依次同轴连接的前轴承座2、定子3和后轴承座4,前轴承座2、定子3和后轴承座4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位置对应的第一螺栓孔21、第二螺栓孔31和第三螺栓孔41,前轴承座2、定子3和后轴承座4通过若干个螺栓9进行紧固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前轴承座2、定子3和后轴承座4上均开设有十六个位置对应的螺栓孔,通过十六个螺栓9将前轴承座2、定子3和后轴承座4由左至右依次进行紧固连接;参看图2所示,前轴承座2的内部开设有周向的第一环形油道22,第一环形油道22将十六个第一螺栓孔21依次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前轴承座2上安装有前端盖7,前端盖7通过螺钉与前轴承座2固定连接,前轴承座2与前端盖7之间配置有O型密封圈。参看图3至图4所示,定子3的内部沿周向开设有十六个第二螺栓孔31,在本实施例中,对第二螺栓孔31的直径进行了扩充,即螺栓9与第二螺栓孔31直径存在有一定宽度的间隙,用于构成定子3上的冷去液压油的油道;参看图5所示,后轴承座4的内部开设有周向的第二环形油道42和第三环形油道43,第二环形油道42将后轴承座4上八个相邻的第三螺栓孔41依次连通,第三环形油道43将剩余的八个相邻的第三螺栓孔41依次连通,在后轴承座4的底部凸台上还开设有进油口44和出油口45,进油口44与第二环形油道42相连,出油口45与第三环形油道43相连,后轴承座4上安装有后端盖8,后端盖8通过螺钉与后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包括转子主轴及依次同轴连接的前轴承座、定子和后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座、所述定子和所述后轴承座依次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位置对应的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和第三螺栓孔,所述前轴承座、所述定子和所述后轴承座通过若干个螺栓进行紧固连接;/n所述前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周向的第一环形油道,所述第一环形油道将若干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依次连通;/n所述后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周向的第二环形油道和第三环形油道,所述第二环形油道将若干个相邻的所述第三螺栓孔依次连通,所述第三环形油道将剩余的若干个相邻的所述第三螺栓孔依次连通,所述后轴承座上还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环形油道相连,所述出油口与所述第三环形油道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包括转子主轴及依次同轴连接的前轴承座、定子和后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承座、所述定子和所述后轴承座依次沿轴向开设有若干个位置对应的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和第三螺栓孔,所述前轴承座、所述定子和所述后轴承座通过若干个螺栓进行紧固连接;
所述前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周向的第一环形油道,所述第一环形油道将若干个所述第一螺栓孔依次连通;
所述后轴承座的内部开设有周向的第二环形油道和第三环形油道,所述第二环形油道将若干个相邻的所述第三螺栓孔依次连通,所述第三环形油道将剩余的若干个相邻的所述第三螺栓孔依次连通,所述后轴承座上还开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二环形油道相连,所述出油口与所述第三环形油道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道的摆动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栓孔靠近所述第二螺栓孔的一端的直径较所述螺栓的直径大1~5mm,所述第二螺栓孔的直径较所述螺栓的直径大1~5mm,所述第三螺栓孔靠近所述第二螺栓孔的一端的直径较所述螺栓的直径大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并行循环冷却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建峰谭顿王旭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