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4206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4: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涉及集装箱码头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码头本体、集装箱船舶、前沿自动化装卸系统和集装箱堆场装卸系统,前沿自动化装卸系统包括前沿自动化装卸区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前沿自动化装卸区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上均设有岸边集装箱装卸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集装箱码头堆场垂直于码头岸线布置,通过在堆场海侧端设置港外集卡调头区的方式,实现港内外集装箱水平运输车辆直接进堆场进行装卸功能,码头各功能区布置紧凑,自动化与非自动化区域间分界清晰,作业无干扰能耗低,堆场装卸灵活,且能很好的解决现行垂直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箱区长度不能过长的问题。

A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of automatic container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
本技术属于集装箱码头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水陆运输的蓬勃发展,集装箱码头作为水陆运输重要的中转站,其在航运市场占有的地位越来越显著,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智能化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主要的布置特点为:堆场垂直于码头岸线,堆场两端布置有集装箱海侧交互区和陆侧交互区;装卸工艺系统主要采用岸边集装箱装卸桥+自动导引车(AGV)或跨运车(SC)+自动化集装箱轨道龙门吊(ARMG),ARMG主要采用无悬臂的结构形式,港内水平运输设备AGV或SC主要在海侧交互区和码头前沿之间运行,港外集卡陆侧交互区运行。该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系统布置,港内外自动化和非自动化区域相对独立,易于实现自动化,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水平运输设备只能在堆场两端进行装卸作业,不能进入到堆场内部,作业点较少;港外集卡需要采用倒车方式进入堆场陆侧交互区进行装卸,操作较复杂,集卡司机技术要求较高;堆场配置的ARMG为高速轨道吊,以进行堆场内集装箱的水平运输作业,装卸作业综合能耗较高;ARMG为对称接力布置,每个集装箱堆场箱区一般需要布置两台ARMG作业,堆场装卸系统所需ARMG数量较多;另外,为满足堆场装卸效率的需求,堆场单条箱区的长度有一定限制,不能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通过集装箱码头堆场垂直于码头岸线布置,通过在堆场海侧端设置港外集卡调头区的方式,实现港内外集装箱水平运输车辆直接进堆场进行装卸功能,码头各功能区布置紧凑,解决了现有的垂直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箱区长度不能过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包括码头本体、集装箱船舶、前沿自动化装卸系统和集装箱堆场装卸系统;所述前沿自动化装卸系统包括前沿自动化装卸区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所述前沿自动化装卸区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上设有岸边集装箱装卸桥,所述集装箱船舶位于码头本体岸线一侧且与前沿自动化装卸区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相对;所述集装箱堆场装卸系统包括集装箱堆场区和港外集卡调头区,集装箱堆场区主要负责堆场内集装箱的装卸堆存任务;所述集装箱堆场区包括若干条集装箱堆箱区和特殊集装箱堆箱区,所述集装箱堆箱区与码头本体岸线相互垂直,所述集装箱堆箱区上设有自动化轨道龙门吊,所述特殊集装箱堆箱区上设有人工轨道龙门吊,单条集装箱堆箱区宽度按自动化轨道龙门吊跨9-13排箱设计;两条所述集装箱堆箱区之间设有IGV水平运输车道或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若干所述IGV水平运输车道和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间隔分布,所述港外集卡调头区与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连接,IGV水平运输车道主要集装箱在码头本体前沿和集装箱堆箱区间的水平运输任务,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及其港外集卡调头区主要负责港外陆路集疏运和集装箱堆箱区间的水平运输任务,IGV水平运输车道按4-5条车道设计;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按4--5条车道设计。进一步地,所述码头本体后方设有海侧IGV水平运输区、堆场外水平运输区、堆场外陆侧水平运输车道和IGV维修测试区,所述海侧IGV水平运输区位于前沿自动化装卸区与集装箱堆场区之间,所述堆场外水平运输区位于码头本体两侧边缘处,所述IGV维修测试区与IGV水平运输区域相通。进一步地,所述港外集卡调头区上设有交通环岛,交通环岛位于堆箱区海侧端部,所述交通环岛的半径在15-20m的范围。进一步地,所述码头本体外侧设有封闭围网,所述特殊集装箱堆箱区位于封闭围网外部,封闭围网用于隔开自动化运输区域与非自动化区域。进一步地,所述集装箱堆箱区上的集装箱堆高在0-6层的范围,每条所述集装箱堆箱区上均布置一组自动化轨道龙门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均可直接进入堆场内部进行装卸作业,解决了目前堆场垂直于岸线布置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只能在堆场两端装卸、作业点少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在堆场一端布置港外集卡调头区,港外集卡无需复杂的操作即可顺畅地出入集装箱堆场,并利用围网巧妙地将港内自动化区域和港外集卡运行区域进行隔离,港内外水平运输系统无交叉,能有效地实现自动化,整个装卸系统技术成熟可靠。3、本技术通过港内外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可直接进入堆场并到达各箱区指定装卸点,解决了传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堆场自动化轨道龙门吊配置数量的限制,每个集装箱堆场箱区自动化轨道龙门吊数量可根据码头吞吐量和作业需求进行灵活配置,堆场装卸作业设备配置数量少,整个堆场装卸系统造价低。4、本技术中的自动化轨道龙门吊无需带箱进行水平运输作业,解决了传统堆场垂直于岸线布置的集装箱码头堆场箱区过长导致装卸效率低的问题,堆场箱区长度可根据码头实际情况灵活布置,且整个装卸系统作业灵活,码头运营能耗较低。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集装箱堆场区内的车道分布图;图3为图1集装箱堆场内车流交通组织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码头本体,2-前沿自动化装卸区,3-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4-集装箱船舶,5-岸边集装箱装卸桥,6-集装箱堆场区,7-港外集卡调头区,8-集装箱堆箱区,9-特殊集装箱堆箱区,10-自动化轨道龙门吊,11-人工轨道龙门吊,12-IGV水平运输车道,13-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14-堆场外水平运输区,15-海侧IGV水平运输区,16-堆场外陆侧水平运输车道,17-IGV维修测试区,18-交通环岛,19-封闭围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包括码头本体1、集装箱船舶4、前沿自动化装卸系统和集装箱堆场装卸系统;前沿自动化装卸系统包括前沿自动化装卸区2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3;前沿自动化装卸区2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3上均设有岸边集装箱装卸桥5,集装箱船舶4位于码头本体1岸线一侧且与前沿自动化装卸区2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3相对;集装箱堆场装卸系统包括集装箱堆场区6和港外集卡调头区7,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码头本体(1)、集装箱船舶(4)、前沿自动化装卸系统和集装箱堆场装卸系统;/n所述前沿自动化装卸系统包括前沿自动化装卸区(2)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3);/n所述前沿自动化装卸区(2)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3)上均设有岸边集装箱装卸桥(5),所述集装箱船舶(4)位于码头本体(1)岸线一侧且与前沿自动化装卸区(2)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3)相对;/n所述集装箱堆场装卸系统包括集装箱堆场区(6)和港外集卡调头区(7);/n所述集装箱堆场区(6)包括若干条集装箱堆箱区(8)和特殊集装箱堆箱区(9),所述集装箱堆箱区(8)与码头本体(1)岸线相互垂直,所述集装箱堆箱区(8)上设有自动化轨道龙门吊(10),所述特殊集装箱堆箱区(9)上设有人工轨道龙门吊(11);/n两条所述集装箱堆箱区(8)之间设有IGV水平运输车道(12)或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13),若干所述IGV水平运输车道(12)和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13)间隔分布,所述港外集卡调头区(7)与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1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装卸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码头本体(1)、集装箱船舶(4)、前沿自动化装卸系统和集装箱堆场装卸系统;
所述前沿自动化装卸系统包括前沿自动化装卸区(2)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3);
所述前沿自动化装卸区(2)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3)上均设有岸边集装箱装卸桥(5),所述集装箱船舶(4)位于码头本体(1)岸线一侧且与前沿自动化装卸区(2)和前沿特殊集装箱装卸区(3)相对;
所述集装箱堆场装卸系统包括集装箱堆场区(6)和港外集卡调头区(7);
所述集装箱堆场区(6)包括若干条集装箱堆箱区(8)和特殊集装箱堆箱区(9),所述集装箱堆箱区(8)与码头本体(1)岸线相互垂直,所述集装箱堆箱区(8)上设有自动化轨道龙门吊(10),所述特殊集装箱堆箱区(9)上设有人工轨道龙门吊(11);
两条所述集装箱堆箱区(8)之间设有IGV水平运输车道(12)或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13),若干所述IGV水平运输车道(12)和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13)间隔分布,所述港外集卡调头区(7)与港外集卡水平运输车道(13)连接。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鸿贯麦宇雄彭骏骏覃杰刘汉东王烽张瑞芬梁浩安东刘洋刘堃黎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