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弹性材料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3456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弹性材料装配装置,包括衬套,所述衬套内相对设置有实心块A和实心块B,所述实心块A和实心块B之间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两侧面夹角为a,所述实心块A与实心块B之间形成的夹角与a相对应,所述a为20±5°。通过楔形块向下施加压力,楔形块两斜面向外对实心块A和实心块B施加力,使实心块A和实心块B将回弹性材料挤压贴合在衬套的内壁上,保证回弹性材料与衬套内表面贴合间隙小于轮廓误差的1/3,根据衬套内部的异形结构,拆分设计与衬套内形轮廓匹配的专用工装,可保证回弹性材料与衬套内形面的完全贴合装配,并且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同时提高装配合格率。

A kind of assembling device of elastic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弹性材料装配装置
本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装配贴合
,具体涉及一种回弹性材料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在航空发动机的设计中,需要一些特殊开口衬套结构,此种开口衬套内部需要贴合一些特殊材料,来保证此种衬套在使用过程中的寿命或者避免被其他液体腐蚀等。专利号为CN201811381772.9,申请日为2018-11-20,公开了一种安装工具及使用方法,包括圆柱形接触部,所述圆柱形接触部一端设置有圆柱形推进部,且圆柱形接触部与圆柱形推进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圆柱形推进部外圆面设置有两条标线,所述圆柱形接触部另一端设置有衬套,且圆柱形接触部圆周端面与衬套圆周端面紧密贴合,所述衬套外圆面靠近圆柱形接触部一侧设置有飞机附件机匣,所述衬套外圆面另一侧设置有发动机附件机匣,且衬套通过外密封胶圈与发动机附件机匣和飞机附件机匣密封连接,所述衬套的两个凸台位于飞机附件机匣与发动机附件机匣形成的密封腔内。上述专利通过圆柱形接触部小于衬套外圆直径,避免圆柱形接触部直径过大划伤飞机附件机匣内齿;与衬套圆周端面完全接触,保证工作接触面积,受力均匀,不至于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敲击使圆柱形接触部与衬套之间产生错位,但是衬套长约1米以上,厚度在0.8~1.2mm之间,在贴合材料层时,因为材料回弹性很强,将材料铺设在衬套内表面,芯棒从衬套的长度方向插入,只能保证芯棒插入20cm左右后就无法正常运动,材料的回弹使芯棒插入过程中摩擦力非常大,如果继续增大插入力量,因衬套较薄,可能导致衬套弯曲变形,直接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回弹性材料装配装置,能够将回弹性材料挤压贴合在衬套的内壁上。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回弹性材料装配装置,包括衬套,所述衬套内相对设置有实心块A和实心块B,所述实心块A和实心块B之间设置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的两侧面夹角为a,所述实心块A与实心块B之间形成的夹角与a相对应,所述a为20±5°。所述楔形块的底端呈弧形结构,且与回弹性性材料接触,所述楔形块的底端宽度为1~2mm。所述实心块A和实心块B的上端高出衬套开口2~3mm。所述实心块A和实心块B的外表面与衬套的内壁外形相对应。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有。1、通过楔形块向下施加压力,楔形块两斜面向外对实心块A和实心块B施加力,使实心块A和实心块B将回弹性材料挤压贴合在衬套的内壁上,保证回弹性材料与衬套内表面贴合间隙小于轮廓误差的1/3,根据衬套内部的异形结构,拆分设计与衬套内形轮廓匹配的专用工装,可保证回弹性材料与衬套内形面的完全贴合装配,并且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同时提高装配合格率。2、通过弧形结构防止施加压力时误伤零件。3、通过实心块上端的上端高出衬套开口2~3mm,便于后期方面针对楔形块施加压力,使特殊材料进行塑性变形。4、通过实心块的外表面与衬套的内壁外形相对应,保证回弹性材料与衬套完全贴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楔形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实心块A,2、实心块B,3、楔形块,4、回弹性材料,5、衬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2所示,一种回弹性材料装配装置,包括衬套5,所述衬套5内相对设置有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所述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之间设置有楔形块3,所述楔形块3的两侧面夹角为a,所述实心块A1与实心块B2之间形成的夹角与a相对应,所述a为20±5°。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特殊回弹性材料4从衬套5长度方向压入;步骤二、将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分别从衬套(5)长度方向压入,并保证回弹性材料4在衬套5与实心块A1、实心块B2之间;步骤三、将楔形块3从衬套5开口处压入,并施加压力,待回弹性材料4塑性变形,回弹性材料4与衬套5内壁完全贴合,取出楔形块3,最后取出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通过楔形块3向下施加压力,楔形块3两斜面向外对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施加力,使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将回弹性材料4挤压贴合在衬套5的内壁上,保证回弹性材料4与衬套5内表面贴合间隙小于轮廓误差的1/3,根据衬套5内部的异形结构,拆分设计与衬套5内形轮廓匹配的专用工装,可保证回弹性材料4与衬套5内形面的完全贴合装配,并且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同时提高装配合格率。实施例2如图1至2所示,一种回弹性材料装配装置,包括衬套5,所述衬套5内相对设置有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所述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之间设置有楔形块3,所述楔形块3的两侧面夹角为a,所述实心块A1与实心块B2之间形成的夹角与a相对应,所述a为20±5°。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特殊回弹性材料4从衬套5长度方向压入;步骤二、将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分别从衬套(5)长度方向压入,并保证回弹性材料4在衬套5与实心块A1、实心块B2之间;步骤三、将楔形块3从衬套5开口处压入,并施加压力,待回弹性材料4塑性变形,回弹性材料4与衬套5内壁完全贴合,取出楔形块3,最后取出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所述楔形块3的底端呈弧形结构,且与回弹性性材料4接触,所述楔形块3的底端宽度为1~2mm。所述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的上端高出衬套5开口2~3mm。所述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的外表面与衬套5的内壁外形相对应。通过楔形块3向下施加压力,楔形块3两斜面向外对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施加力,使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将回弹性材料4挤压贴合在衬套5的内壁上,保证回弹性材料4与衬套5内表面贴合间隙小于轮廓误差的1/3,根据衬套5内部的异形结构,拆分设计与衬套5内形轮廓匹配的专用工装,可保证回弹性材料4与衬套5内形面的完全贴合装配,并且操作简单,装配效率高,同时提高装配合格率。通过弧形结构防止施加压力时误伤零件。通过实心块上端的上端高出衬套5开口2~3mm,便于后期方面针对楔形块施加压力,使特殊材料进行塑性变形。通过实心块的外表面与衬套5的内壁外形相对应,保证回弹性材料与衬套完全贴合。所述楔形块3的底端呈弧形结构,且与回弹性性材料4接触,所述楔形块3的底端宽度为1mm。所述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的上端高出衬套5开口2mm。所述楔形块3的底端呈弧形结构,且与回弹性性材料4接触,所述楔形块3的底端宽度为2mm。所述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的上端高出衬套5开口3mm。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弹性材料装配装置,包括衬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5)内相对设置有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所述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之间设置有楔形块(3),所述楔形块(3)的两侧面夹角为a,所述实心块A(1)与实心块B(2)之间形成的夹角与a相对应,所述a为20±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弹性材料装配装置,包括衬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5)内相对设置有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所述实心块A(1)和实心块B(2)之间设置有楔形块(3),所述楔形块(3)的两侧面夹角为a,所述实心块A(1)与实心块B(2)之间形成的夹角与a相对应,所述a为20±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弹性材料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块(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京京吉红崔雅文杜文军郭江飞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