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振勇专利>正文

多用取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26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住宅及其他场所用的烧饭采暖装置。它包括炉体、炉膛、保温层、炉箅、炉盖、炉门、烟囱,其技术要点是:在炉体内炉膛的上部外侧固定安装一个下环形水套,在炉膛的顶部固定安装一个上环形水套。在烟囱的根部固定安装一个预热水套,在预热水套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在预热水套和上、下环形水套之间固定安装有使它们导通的中间水管。上、下环形水套上固定安装有出水管,这样构成了多用取暖炉。(*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住宅及其他场所用的烧饭采暖装置。现有的家用土暖气灶具,其结构形式为多数在炉膛外围的保温层处安装螺旋形水管或环形水套结构,此结构上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该进、出水口经水管与散热器相连接,形成水暖循环回路,经取暖炉对螺旋形水管或环形水套的加热,使螺旋形水管或环形水套经水管与散热器构成的水暖循环回路中的水循环,将被加热的水经散热器进行散热,来达到冬季取暖的目的。但是,此类取暖炉所安装的螺旋形水管或环形水套的高度一般都要占炉膛高度的2/3以上,被加热的水进行循环时,容易将炉膛周围大量的热量带走,造成炉膛的温度过低,从而使煤的燃烧不充分,这样反而造成能源的浪费。另外,从此类取暖炉进入烟囱的烟气也含有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都不能得到充分地利用,而排入大气中,同样造成了热量的浪费。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取暖炉中的煤可以充分燃烧、而煤燃烧后放出的热量又能充分利用的多用取暖炉。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构成传统取暖炉的炉体,安装在炉体中心的炉膛,炉体与炉膛之间填充的保温层,固定安装在炉膛底部的炉篦,安装在炉体底部侧面的炉门,安装在炉体上部侧面的烟囱及安装在炉体顶部的炉盖,其技术要点是在炉体内炉膛上部外侧固定安装一个下环形水套和在炉膛的顶部固定安装一个上环形水套,上环形水套与下环形水套之间或与炉盖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在烟囱的根部固定安装一个预热水套,在预热水套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在预热水套与上、下环形水套之间固定安装有使它们导通的中间水管。在上、下环形水套或上环形水套上固定有出水管,这样就构成了本多用取暖炉。由于本技术所属的取暖炉是在烟囱的根部增设了预热水套,这样就可以使烟气中的热量得到充分地利用。本技术安装在炉体内的环形水套位于炉膛的上部和顶部,这样既保证了炉膛内有较高的燃烧温度,使炉膛内的煤充分燃烧,又能保证煤燃烧放出的热量在炉膛的上部和顶部被上、下环形水套中的水充分吸收,提高了燃煤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A-A剖面的放大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炉体(10)可以制造成圆筒体,也可以制造成方筒体,在炉体(10)内下部固定安装一个炉篦(12),在炉篦(12)上安装有炉膛(11)炉膛(11)与炉体(10)之间装满保温层(9)。在炉体(10)的下部外侧安装有炉门(13)。在炉体(10)的上部外固定安装有烟囱(4)。在炉体(10)的顶端盖有炉盖(6)。在炉体(10)内的炉膛(11)的上端部外侧固定安装有下环形水套(8),下环形水套(8)最好制造成下细上粗的台阶体,当然也可以为圆筒体和圆锥体。在炉膛(11)的顶端固定安装一个上环形水套(7),上环形水套(7)经过支承架固定安装在炉体(10)的内侧。在烟囱(4)根部固定安装一个预热水套(3),预热水套(3)可以是由烟囱(4)和外壳(15)固定连接构成圆环空腔。为了提高预热水套(3)的吸热效率,在外壳(15)内的烟囱(4)部分制作为大异径管,在烟囱(4)部分的大异径管内固定安装吸热管(16),吸热管(16)的中心孔与预热水套(3)的环形腔相通。这样进水预热水套(3)中的水不但通过烟囱(4)的外壁吸热,而且可以通过吸热管(16)进行吸热,可以大大地提高烟气中热量的利用率。在预热水套(3)的外壳(15)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2),在预热水套(3)与上、下环形水套(7)、(8)之间固定安装有中间水管(14),中间水管(14)的作用是将预热水套(3)的内腔与上、下环形水套(7)、(8)的内腔相沟通。中间水管(14)的连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预热水套(3)分别与上、下环形水套(7)、(8)相连接,上、下环形水套(7)、(8)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出水管(5),即上、下环形水套(7)、(8)并联连接。中间水管(14)的另一种连接形式为中间水管(14)将预热水套(3)、下环形水套(8)和上环形水套(7)依次串联,即预热水套(3)与下环形水套(8)和下环形水套(8)与上环形水套(7)经中间水管(14)沟通,在上环形水套(7)上固定安装有出水管(5)。为了保证炉膛(11)中的煤碳的充分燃烧,还需保证炉膛(11)中的进风量,为了保证炉膛(11)的进风量,在炉篦(12)与炉膛(11)之间有一个圆台孔(1)。圆台孔(1)一般可用保温层(9)直接加工而成,也可以将炉膛(11)底部加工成扩孔结构。本多用取暖炉的进、出水管(2)、(5)分别与散热器的进出水管相连接,经过散热器的散热,达到冬季取暖的目的。由于本多用取暖炉能使燃料得到充分地燃烧,又能保证其热能地充分利用。据测定在冬季室外-10℃时,此取暖炉安装在三室一厅(使用面积40~45m2)的房间内,带三个散热片,可使室内温度达15~18℃,达到良好地取暖效果。而又解决了因每个房间都要安装炉子取暖,对室内产生污染的问题。权利要求1.多用取暖炉,包括炉体(10)、炉膛(11)、保温层(9)、炉篦(12)、炉盖(6)、炉门(13)、烟囱(4),其特征在于在炉体(10)内炉膛(11)上部外侧固定安装一个下环形水套(8),在炉膛(11)的顶部固定安装一个上环形水套(7),上环形水套(7)分别与下环形水套(8)和炉盖(6)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在烟囱(4)的根部固定安装一个预热水套(3),在预热水套(3)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2),在预热水套(3)与上、下环形水套(7)、(8)之间固定安装有使它们导通的中间水管(14)在上、下环形水套(7)、(8)上固定安装有出水管(15)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取暖炉,其特征在于下环形水套(8)是下细上粗的台阶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取暖炉,其特征在于预热水套(3)的结构为外壳(15)内的烟囱(4)部分制成为大异径管,在烟囱(4)部分的大异径管内固定安装吸热管(16)构成,吸热管(16)的中心孔与预热水套(3)的环形管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取暖炉,其特征在于上、下环形水套(7)、(8)经中间水管(14)相并联或经中间水管(14)相串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取暖炉,其特征在于在炉膛(11)与炉篦(12)之间加工有圆台孔(1)。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住宅及其他场所用的烧饭采暖装置。它包括炉体、炉膛、保温层、炉箅、炉盖、炉门、烟囱,其技术要点是在炉体内炉膛的上部外侧固定安装一个下环形水套,在炉膛的顶部固定安装一个上环形水套。在烟囱的根部固定安装一个预热水套,在预热水套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在预热水套和上、下环形水套之间固定安装有使它们导通的中间水管。上、下环形水套上固定安装有出水管,这样构成了多用取暖炉。文档编号F24B9/04GK2074879SQ9021920公开日1991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者田振勇 申请人:田振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用取暖炉,包括炉体(10)、炉膛(11)、保温层(9)、炉篦(12)、炉盖(6)、炉门(13)、烟囱(4),其特征在于:在炉体(10)内炉膛(11)上部外侧固定安装一个下环形水套(8),在炉膛(11)的顶部固定安装一个上环形水套(7),上环形水套(7)分别与下环形水套(8)和炉盖(6)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在烟囱(4)的根部固定安装一个预热水套(3),在预热水套(3)上固定安装有进水管(2),在预热水套(3)与上、下环形水套(7)、(8)之间固定安装有使它们导通的中间水管(14)在上、下环形水套(7)(8)上固定安装有出水管(15)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振勇
申请(专利权)人:田振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