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涛专利>正文

烹饪采暖两用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319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炉体内设置回转母线为V型循环水套,该V型循环水套为容水间隙较小的薄水套,其颈缩部位于火室和燃烧室相接处,燃烧室内的循环水套外覆一薄层耐火土,烹饪采暖两用炉,热效率可达60%以上。采用受热面积为0.4M+[2]的烹饪采暖两用炉,可带大60暖气片10-14片,即可承担70M建筑的采暖,并且一个采暖期耗煤仅为1.2吨,而且,烟煤、无烟煤环、煤坯、蜂窝煤、煤矸石等都可使用。(*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采暖两用炉,其炉体的燃烧室中,设置和烟道的水套管相连通的环形水套,在燃烧室底和炉座交接处设置有活动炉篦。这种烹饪采暖两用炉特别适用家庭使用,属于厨房用具。传统的烧煤炉具,经过多次改进,热效率已有所提高。但由于炉膛构造不尽合理,特别是在燃烧室中加装环形水套后,出现靠近环形水套壁的煤碳燃烧不充分,燃烧室顶部火焰温度低的弊病。针对现有加装环形水套炉具的上述弊病,本技术提供一种燃料燃烧充分,升火快,炉膛温度高,热效率也高的烹饪采暖两用炉。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措施,实现其目的。在炉体内设置回转母线为V型循环水套,该V型循环水套为容水间隙较小的薄水套,其颈缩部位于火室和燃烧室相接处,燃烧室内的循环水套外覆一薄层耐火土。使用具有上述技术特点的烹饪采暖两用炉,由于热传导系数高的循环水套不直接接触燃料,不会产生因周围环境过低而燃烧不充分的现象。处于容水间隙较小的薄水套内的循环水,升温较快,较易形成热水流,加快整个采暖系统的循环水流速,提高热交换效率。烹饪采暖两用炉,热效率可达60%以上。采用受热面积为0.4M2的烹饪采暖两用炉,可带大60暖气片10-14片,即可承担70M2建筑的采暖,并且一个采暖期耗煤仅为1.2吨,而且,烟煤、无烟煤环、煤坯、蜂窝煤、煤矸石等都可使用。附图是烹饪采暖两用炉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最佳实施例的技术特征。烹饪采暖两用炉的炉体燃烧室中,设置和烟道水套管(1)相连通的V型水套(3),在燃烧室底和炉座交接处设置活动炉篦(5)。V型环形水套(3)的颈缩部位于火室和燃烧室的相接处,将炉膛分为倒锥形火室及锥形燃烧这两部分。燃烧区内环形水套(3)外覆一薄层耐火土(4)。循环水的出水接管(9)设在烟道水套管(1)的上侧,回水管(10)设在V型环形水套(3)的下端侧。(2)为炉盖,(8)是炉体(6)内的珍珠岩保温层,(7)是灰门。本实施例中,V型环形水套内容水间隙4-9mm,烟道水套管内容间隙为环形水套内容水间隙的1.5-2.5倍,外覆耐火土(4)厚度10mm效果为佳。若采用锥角为20-40°容水间隙为6mm的V型环形水套,容水间隙为15mm的烟道水套管,使用效果将更好。权利要求1.一种烹饪采暖两用炉,其炉体的燃烧室中,设置和烟道的水套管相连通的环形水套,在燃烧室底和炉座交接处设置有活动炉篦,其特征在于炉体内设置回转母线为V型循环水套,该V型循环水套为容水间隙较小的薄水套,其颈缩部位于火室和燃烧室相接处,燃烧室内的循环水套外覆一薄层耐火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采暖两用炉,其特征V型环形水套内容水间隙4-9mm,烟道水套管内容水间隙为环形水套内容水间隙的1.5-2.5倍,外覆耐火土厚度1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采暖两用炉,其特征为锥角20-40°,容水间隙为6mm的V型环形水套,容水间隙为15mm的烟道水套管。专利摘要一种在炉体内设置回转母线为V型循环水套,该V型循环水套为容水间隙较小的薄水套,其颈缩部位于火室和燃烧室相接处,燃烧室内的循环水套外覆一薄层耐火土,烹饪采暖两用炉,热效率可达60%以上。采用受热面积为0.4M文档编号F24B9/00GK2084574SQ9121024公开日1991年9月11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5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5日专利技术者陈涛 申请人:陈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烹饪采暖两用炉,其炉体的燃烧室中,设置和烟道的水套管相连通的环形水套,在燃烧室底和炉座交接处设置有活动炉篦,其特征在于炉体内设置回转母线为V型循环水套,该V型循环水套为容水间隙较小的薄水套,其颈缩部位于火室和燃烧室相接处,燃烧室内的循环水套外覆一薄层耐火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
申请(专利权)人:陈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