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刷组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75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刷组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电刷组装工艺,通过料带的设置,将电刷的基本零件用料带连接,增加电路的基本零件的稳定性,保证运输过程中不会产生偏斜等情况,从而使电路的基本零件的组装均在料带上进行,且料带能够为检测传感器带来更高的检测范围和精准度,从而能够控制设备进行自动组装,实现电刷组装的自动化,通过自动化的工艺流程,使手动操作的步骤减少,从而减少手工工作人员的数量,节约人工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和效率,且因为人员配备减少,使得机械布置相对紧密,占地面积小,通过自动化的设备连接,实现机械自身进行定位传输,且方便使用者可根据电刷特性变更料带上组装的附属品,增加了设备组装的灵活性。

Brush assembly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刷组装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刷组装
,具体为电刷组装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刷组装还比较原始,大多由人工操作机械完成每一步组装,且都是依靠模具制作完全成型后,再人工完成的组装碳晶或防震胶等附属品,但是所用的多台机械需要人工操作,人工成本高,整体速度与品质受工人技能高低影响,人工组装品质无法保证,在检测时需要人工放大镜检查,用眼疲劳强度大,导致产品品质合格率和效率都不高,且为方便人员移动,机械布置松散,占地大,自动化程度低,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亟需电刷组装工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电刷组装工艺,具备设备连接紧密、生产效率高、保证产品质量和节约人工成本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刷组装还比较原始,在进行电刷组装时存在多种不合理状况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设备连接紧密、生产效率高、保证产品质量和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电刷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组合与排料:首先设置两个输送设备A,两个输送设备A呈相对方向输送,且传输速率相同,然后在输送设备A上放置料带,且将插头和电刷片均通过胶连的方式与料带顶面连接,在两个输送设备A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铆接机的两侧连接,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分别通过两个输送设备A进行输送,当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传送到铆接机指定位置,铆接机将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自动组装在一起,组合成半成品的电刷料带,在铆接机的正面设置一个输送设备B,组合成的半成品电刷料带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取出后放置在输送设备B上,且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将电刷片废料排除。S2、碳晶安装:输送设备B上加装碳晶组装机,待半成品电刷料带通过输送设备B传送到碳晶组装机的指定位置,碳晶组装机驱动装置将碳晶自动压入半成品电刷料带的孔中,形成待成品电刷料带。S3、折弯:输送设备B远离铆接机的一侧与折弯机相连接,折弯机采用全自动折弯机,折弯机上固定安装有两种折弯模具,靠近输送设备一侧的折弯模具弯曲角度小于远离输送设备一侧的折弯模具,待成品电刷料带通过输送设备传送到折弯机指定位置时,分别通过两种折弯模具分两次折弯,第一次预折弯,第二次折弯到指定弯度,形成将成品电刷料带,折弯机远离输送设备B的一侧与输送设备C相连接,将成品电刷料带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从折弯机上取出后,放置在输送设备C上。S4、防震胶安装:输送设备C上固定安装有防震胶组装机,当将成品电刷料带通过输送设备C传送到防震胶组装机指定位置时,驱动装置切断卷式带状来料的防震胶,送至吸头槽中,驱动装置移动吸头槽到指定位置,将防震胶贴在电刷片上,形成成品电刷料带,输送设备C远离折弯机的一侧与胶合组装机相连接。S5、成品出料:当成品电刷料带传送到胶合组装机指定位置时,胶合组装机自动冲压剪切成单个电刷。优选的,所述输送设备A上固定安装有推料设备和检测设备。优选的,所述输送设备C上固定安装有推料设备。优选的,所述铆接机采用全自动铆接机。优选的,所述输送设备A、输送设备B和输送设备C均采用皮带输送机。(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电刷组装工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电刷组装工艺,通过料带的设置,将电刷的基本零件用料带连接,增加电路的基本零件的稳定性,保证运输过程中不会产生偏斜等情况,从而使电路的基本零件的组装均在料带上进行,且料带能够为检测传感器带来更高的检测范围和精准度,从而能够控制设备进行自动组装,实现电刷组装的自动化。2、该电刷组装工艺,通过自动化的工艺流程,使手动操作的步骤减少,从而减少手工工作人员的数量,节约人工成本,且避免了手工操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装误差,降低危险系数的同时提高了产品品质和效率,且因为人员配备减少,使得机械布置相对紧密,占地面积小。3、该电刷组装工艺,通过自动化的设备连接,实现机械自身进行定位传输,且方便使用者可根据电刷特性变更料带上组装的附属品,增加了设备组装的灵活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电刷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组合与排料:首先设置两个输送设备A,输送设备A采用皮带输送机,两个输送设备A呈相对方向输送,且传输速率相同,然后在输送设备A上放置料带,且将插头和电刷片均通过胶连的方式与料带顶面连接,在两个输送设备A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铆接机的两侧连接,铆接机采用全自动铆接机,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分别通过两个输送设备A进行输送,当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传送到铆接机指定位置,铆接机将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自动组装在一起,组合成半成品的电刷料带,在铆接机的正面设置一个输送设备B,输送设备B采用皮带输送机,组合成的半成品电刷料带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取出后放置在输送设备B上,且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将电刷片废料排除。S2、碳晶安装:输送设备B上加装碳晶组装机,待半成品电刷料带通过输送设备B传送到碳晶组装机的指定位置,碳晶组装机驱动装置将碳晶自动压入半成品电刷料带的孔中,形成待成品电刷料带。S3、折弯:输送设备B远离铆接机的一侧与折弯机相连接,折弯机采用全自动折弯机,折弯机上固定安装有两种折弯模具,靠近输送设备一侧的折弯模具弯曲角度小于远离输送设备一侧的折弯模具,待成品电刷料带通过输送设备传送到折弯机指定位置时,分别通过两种折弯模具分两次折弯,第一次预折弯,第二次折弯到指定弯度,形成将成品电刷料带,折弯机远离输送设备B的一侧与输送设备C相连接,输送设备C采用皮带输送机,将成品电刷料带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从折弯机上取出后,放置在输送设备C上。S4、防震胶安装:输送设备C上固定安装有防震胶组装机,当将成品电刷料带通过输送设备C传送到防震胶组装机指定位置时,驱动装置切断卷式带状来料的防震胶,送至吸头槽中,驱动装置移动吸头槽到指定位置,将防震胶贴在电刷片上,形成成品电刷料带,输送设备C远离折弯机的一侧与胶合组装机相连接。S5、成品出料:当成品电刷料带传送到胶合组装机指定位置时,胶合组装机自动冲压剪切成单个电刷。实施例二:电刷组装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组合与排料:首先设置两个输送设备A,输送设备A采用皮带输送机,两个输送设备A呈相对方向输送,且传输速率相同,然后在输送设备A上放置料带,且将插头和电刷片均通过胶连的方式与料带顶面连接,在两个输送设备A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铆接机的两侧连接,铆接机采用全自动铆接机,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分别通过两个输送设备A进行输送,当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传送到铆接机指定位置,铆接机将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自动组装在一起,组合成半成品的电刷料带,在铆接机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刷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组合与排料;/nS2、碳晶安装;/nS3、折弯;/nS4、防震胶安装;/nS5、成品出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刷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组合与排料;
S2、碳晶安装;
S3、折弯;
S4、防震胶安装;
S5、成品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刷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首先设置两个输送设备A,两个输送设备A呈相对方向输送,且传输速率相同,然后在输送设备A上放置料带,且将插头和电刷片均通过胶连的方式与料带顶面连接,在两个输送设备A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铆接机的两侧连接,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分别通过两个输送设备A进行输送,当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传送到铆接机指定位置,铆接机将带状的插头和带状的电刷片自动组装在一起,组合成半成品的电刷料带,在铆接机的正面设置一个输送设备B,组合成的半成品电刷料带通过人工手动的方式取出后放置在输送设备B上,且通过人工检测的方式,将电刷片废料排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刷组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的输送设备B上加装碳晶组装机,待半成品电刷料带通过输送设备B传送到碳晶组装机的指定位置,碳晶组装机驱动装置将碳晶自动压入半成品电刷料带的孔中,形成待成品电刷料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国廖建勇王永超柳永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力士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