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返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737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返修装置,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交换器返修的胀管过程中,操作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装置包括电机、导向架和胀杆;所述胀杆与所述导向架连接,并能够进入热交换器的铜管内部进行胀管;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导向架及胀杆朝向或远离所述热交换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胀杆移动实现对热交换器返修铜管的胀管操作,对操作员的要求较低,大大降低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能提高效率,能够减少返修岗位的操作员数量。此外,热交换器的返修由完全手工作业改变成电机带动的自动作业,易于对胀管操作进行控制,实现了返修的一致性。

Heat exchanger repai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返修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返修装置。
技术介绍
在空调热交换器(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生产周转过程中,容易出现铜管撞扁、碰伤等现象,这将会影响到空调器整体的换热性能及使用寿命。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可能造成的损失,需要对碰扁、碰伤的铜管进行抽管返修。现有的抽管返修是由操作员使用手动气枪对铜管进行抽管、换管和胀管操作,其中的胀管操作尤为重要。胀管使铜管的直径胀大,使铜管与翅片紧密结合,避免产生松动,增大热交换器的导热性能,以保证良好的传热和导热。胀管操作过程对操作员的技能要求较高,操作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效率较低。而卧式空调热交换器的铜管一般为长直管,为进行返修的自动胀管操作提供了可能。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热交换器返修的胀管过程中,操作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返修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热交换器返修的胀管过程中,操作员的劳动强度较大,而且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热交换器返修装置,包括电机、导向架和胀杆;所述胀杆与所述导向架连接,并能够进入热交换器的铜管内部进行胀管;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导向架及胀杆朝向或远离所述热交换器。可选地,所述导向架包括导向模板和导向杆;所述胀杆与所述导向模板连接;所述导向模板与所述导向杆相互套接;所述导向模板、导向杆围成矩形骨架结构。可选地,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两根,位于所述骨架结构的两边;两根所述导向杆均与所述胀杆相互平行。可选地,所述电机通过旋转丝杠带动所述导向架移动;所述旋转丝杠位于两根所述导向杆之间,并与两根所述导向杆相互平行。可选地,所述旋转丝杠还连接有螺栓固定板,所述螺栓固定板与所述导向架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螺栓固定板与所述导向模板螺钉连接,所述螺栓固定板与所述导向杆进行间隙配合。可选地,所述导向模板至少能够固定两根所述胀杆。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器返修装置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能够对所述热交换器进行固定。可选地,所述固定架上还连接有接收器,所述接收器能够限定所述胀杆的移动。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器返修装置还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能够承载所述导向架、固定架及热交换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胀杆移动实现对热交换器返修铜管的胀管操作,对操作员的要求较低,只需要摆放、拿取热交换器即可,解决了返修岗位需要经验丰富操作员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能提高效率,能够减少返修岗位的操作员数量。此外,热交换器的返修由完全手工作业改变成电机带动的自动作业,易于对胀管操作进行控制,降低了返修难度和操作员的经验要求,实现了返修的一致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热交换器返修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热交换器返修装置的第一侧视图;图3是热交换器返修装置的第二侧视图;图4是热交换器返修装置的立体图。图中1、电机;11、旋转丝杠;12、螺栓固定板;2、导向架;21、导向模板;22、导向杆;23、轨道;3、胀杆;4、固定架;5、接收器;6、工作台;61、支座;62、连接座;7、热交换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返修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电机1、导向架2和胀杆3。胀杆3与导向架2连接,实现胀杆3与导向架2的同步移动。胀杆3上还设置有胀头,胀杆3能够进入热交换器7的铜管内部进行胀管,对铜管胀管后即实现了热交换器的返修操作。电机1能够带动导向架2及胀杆3朝向或远离热交换器7,电机1带动导向架2朝向热交换器7移动时,胀杆3也同步向热交换器7移动。电机1带动胀杆3向热交换器7移动前,将胀杆3位置与热交换器7待胀管的铜管对齐,电机1推动胀杆3移动后,就完成了对铜管的胀管操作,然后将电机1反转,带动导向架2向远离热交换器7的方向移动,胀杆3退出铜管内,即可取回热交换器7,完成对更换后铜管的胀管操作。本专利技术通过电机1带动胀杆3移动实现对热交换器7返修铜管的胀管操作,对操作员的要求较低,只需要摆放、拿取热交换器7即可,解决了返修岗位需要经验丰富操作员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能提高效率,能够减少返修岗位的操作员数量。此外,热交换器7的铜管返修由完全手工作业改变成电机1带动的自动作业,易于对胀管操作进行控制,降低了返修难度和操作员的经验要求,实现了返修的一致性。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2、4所示,导向架2包括导向模板21和导向杆22,导向架2用于实现对胀杆3的固定,以及电机1对胀杆3的传动。导向模板21为相对布置的两块板状结构,胀杆3与导向模板21连接;胀杆3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导向模板21连接。导向模板21也通过互锁结构的方式来固定胀杆3(在胀杆3头部上开槽,胀杆3穿过第一块导向模板21后,外力拉动第二块导向模板21,使两块导向模板21错位,将胀杆3的卡槽固定在第二块导向模板21的错位处,就实现了胀杆3与导向模板21之间的固定,这也与现有胀管机的固定方式相同)。导向模板21与导向杆22相互套接,导向模板21设置有通孔,该通孔与导向杆22间隙配合,从而实现了导向模板21与导向杆22之间的套接固定。导向模板21、导向杆22围成矩形骨架结构,导向模板21、导向杆22相互垂直,导向模板21和导向杆22构成矩形骨架结构的长和宽,导向模板21与导向杆22之间的套接时,可在两块导向模板21之前增加导向模板21,实现对导向杆22及胀杆3的更好固定。导向杆22的数量为两根,位于骨架结构的两边,两根导向杆22能够更有利于实现对胀杆3的导向。两根导向杆22均与胀杆3相互平行,避免胀杆3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对铜管的胀管操作。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2、4所示,电机1通过旋转丝杠11带动导向架2移动,电机1的电机轴与旋转丝杠11键连接,电机1转动后带动旋转丝杠11进行同步转动,在旋转丝杠11上设置类似滚珠螺母副的结构(与滚珠丝杠的原理相同)即可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滚珠螺母副的直线运动,从而通过滚珠螺母副带动导向架2进行同步直线移动。旋转丝杠11位于两根导向杆22的之间,并与两根导向杆22相互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返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导向架和胀杆;所述胀杆与所述导向架连接,并能够进入热交换器的铜管内部进行胀管;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导向架及胀杆朝向或远离所述热交换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返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导向架和胀杆;所述胀杆与所述导向架连接,并能够进入热交换器的铜管内部进行胀管;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导向架及胀杆朝向或远离所述热交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返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架包括导向模板和导向杆;所述胀杆与所述导向模板连接;所述导向模板与所述导向杆相互套接;所述导向模板、导向杆围成矩形骨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返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两根,位于所述骨架结构的两边;两根所述导向杆均与所述胀杆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返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通过旋转丝杠带动所述导向架移动;所述旋转丝杠位于两根所述导向杆之间,并与两根所述导向杆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器返修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张文梨黄威刘波康扬罗兴涛刘爽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