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酸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8273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酸气处理系统,属于化工设备领域,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在热酸气汇集装置内各热酸气发生装置的支线连接通道发生相互窜入感染问题的热酸气处理系统,包括热酸气汇集装置、热酸气连接通道、喷淋装置和喷淋液动力机械,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热酸气汇集装置内且位于热酸气连接通道与热酸气汇集装置相连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喷淋装置以及喷淋液动力机械提供具有压力的喷淋工艺水后形成高压水雾幕,一方面能非常有效地起到降温液化热酸气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在热酸气连接通道位于热酸气汇集装置内的端口处起到隔离作用,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防止出现热酸气在不同热酸气发生装置的支线间相互窜入感染的问题。

Hot acid gas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酸气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设计一种热酸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化工产品生产流程中,由于酸性体系在热态下极易挥发,因此在相应的生产过程会有相应的热酸气发生装置挥发出大量的热酸气。例如在醋酸纤维素的生产过程中的热交换酸气发生罐和热酸气次级发生罐等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酸气,这些热酸气发生装置所产生的热酸气需要通过各自的支线连接通道与相应的热酸气汇集装置相连通,以将所产生的热酸气在热酸气汇集装置内收集并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因生产流程所致,热酸气汇集装置通常会与多个热酸气发生装置通过各支线的连接通道相连,当各支线连接通道对应的压力不平衡时就会出现热酸气在不同热酸气发生装置的支线间相互窜入感染的情况,从而导致产品品质降低,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在热酸气汇集装置内各热酸气发生装置的支线连接通道发生相互窜入感染问题的热酸气处理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热酸气处理系统,包括热酸气汇集装置、热酸气连接通道、喷淋装置和喷淋液动力机械,所述热酸气连接通道的一端为与热酸气发生装置连通,热酸气连接通道的另一端与热酸气汇集装置连通,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热酸气汇集装置内且位于热酸气连接通道与热酸气汇集装置相连的位置处,并且喷淋装置的喷淋方向与热酸气连接通道在热酸气汇集装置内的出气方向一致;所述喷淋装置与喷淋液动力机械通过管道相连。进一步的是:所述热酸气连接通道与热酸气汇集装置相连的一端穿入至热酸气汇集装置内部后向下折弯并延伸形成一段竖向管段,所述喷淋装置设置于所述竖向管段内并靠近出口处。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液化液排放管线和液化液收集池,所述液化液排放管线的一端与热酸气汇集装置的底部连通,液化液排放管线的另一端与液化液收集池连通。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液化液转运动力机械,所述液化液转运动力机械的进液端通过管道与液化液收集池连通,液化液转运动力机械的出液端与用液设备连通。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抽气动力机械和酸碱中和洗涤塔,抽气动力机械的抽气端通过管道与热酸气汇集装置的顶部连通,抽气动力机械的排气端通过管道与酸碱中和洗涤塔连通。进一步的是:所述热酸气发生装置包括热交换酸气发生罐或热酸气次级发生罐。进一步的是:所述热酸气发生装置包括热交换酸气发生罐和热酸气次级发生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热酸气处理系统,通过在热酸气汇集装置内且位于热酸气连接通道与热酸气汇集装置相连的位置处设置喷淋装置,进而能够通过喷淋装置以及喷淋液动力机械提供具有压力的喷淋工艺水后形成高压水雾幕,一方面能非常有效地起到降温液化热酸气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在热酸气连接通道位于热酸气汇集装置内的端口处起到隔离作用,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防止出现热酸气在不同热酸气发生装置的支线间相互窜入感染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热酸气汇集装置1、热酸气连接通道2、喷淋装置3、喷淋液动力机械4、热酸气发生装置5、竖向管段6、液化液排放管线7、液化液收集池8、液化液转运动力机械9、抽气动力机械10、酸碱中和洗涤塔11、热交换酸气发生罐51、热交换酸气发生罐52、热酸气次级发生罐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所述的热酸气处理系统,热酸气处理系统,包括热酸气汇集装置1、热酸气连接通道2、喷淋装置3和喷淋液动力机械4,所述热酸气连接通道2的一端为与热酸气发生装置5连通,热酸气连接通道2的另一端与热酸气汇集装置1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3设置于热酸气汇集装置1内且位于热酸气连接通道2与热酸气汇集装置1相连的位置处,并且喷淋装置3的喷淋方向与热酸气连接通道2在热酸气汇集装置1内的出气方向一致;所述喷淋装置3与喷淋液动力机械4通过管道相连。本技术中的热酸气汇集装置1通常会同时与多个不同的热酸气发生装置5分别通过不同支线的热酸气连接通道2进行连通,如附图1中所示的示例中为同时设置有三个热酸气发生装置5,三个热酸气发生装置5分别通过一条热酸气连接通道2与热酸气汇集装置1相连通。本技术中的热酸气发生装置5指的是在生产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酸气的装置,根据所生产的产品的不同,则热酸气发生装置5对应为不同的具体装置;例如在实际生产醋酸纤维素产品时,上述本技术所述的热酸气发生装置5对应为热交换酸气发生罐或者为热酸气次级发生罐;当然也可同时为上述热交换酸气发生罐和者为热酸气次级发生罐。例如,当以图1中所示的具体情况时,为设置有两个热交换酸气发生罐51、52和一个热酸气次级发生罐53同时与同一个热酸气汇集装置1相连。其中,本技术中的喷淋液动力机械4为用于向喷淋装置3提供喷淋工艺水的动力机械装置,如可为水泵。而喷淋装置3则用于将相应的喷淋工艺水以喷淋方式喷出以形成高压水雾幕效果,喷淋装置3具体可采用为花洒式喷头结构;通过在位于热酸气连接通道2与热酸气汇集装置1相连的位置处形成高压水雾幕后,一方面能非常有效地起到降温液化热酸气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在热酸气连接通道2位于热酸气汇集装置1内的端口处起到隔离作用,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防止热酸气逆流进入到相应的热酸气连接通道2内,进而防止出现热酸气在不同热酸气发生装置5的支线间相互窜入感染的问题。不失一般性,上述本技术中的喷淋液动力机械4所提供的压力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进而能够调节所形成的水雾幕的压力,如可通过调整喷淋液动力机械4的拖动频率来实现不同压力大小的调节需要。更具体的,对于喷淋装置3的安装位置,可进一步参照附图1中所示位置进行设置:所述热酸气连接通道2与热酸气汇集装置1相连的一端穿入至热酸气汇集装置1内部后向下折弯并延伸形成一段竖向管段6,所述喷淋装置3设置于所述竖向管段6内并靠近出口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进一步提高在热酸气连接通道2位于热酸气汇集装置1内的出口处形成的高压水雾幕的隔离作用效果,同时通过喷淋装置3还可在竖向管段6内产生一定的抽吸作用,进一步防止热酸气通过热酸气连接通道2发生逆流的情况。另外,本技术中进一步还包括液化液排放管线7和液化液收集池8,所述液化液排放管线7的一端与热酸气汇集装置1的底部连通,液化液排放管线7的另一端与液化液收集池8连通。通过液化液排放管线7能够将在热酸气汇集装置1内液化的液体从热酸气汇集装置1的底部排出并收集至液化液收集池8内。更进一步的,还可设置有液化液转运动力机械9,所述液化液转运动力机械9的进液端通过管道与液化液收集池8连通,液化液转运动力机械9的出液端与用液设备连通。即通过液化液转运动力机械9将临时收集到液化液收集池8内的液体转运给相应的用液设备进行后续使用或者处理;例如可将液化液收集池8内的液体转运至回收处理装置中进行相应的回收处理,并可将回收处理后的液体再供给喷淋液动力机械4实现循环利用。其中,液化液转运动力机械9可为水泵。另外,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热酸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酸气汇集装置(1)、热酸气连接通道(2)、喷淋装置(3)和喷淋液动力机械(4),所述热酸气连接通道(2)的一端为与热酸气发生装置(5)连通,热酸气连接通道(2)的另一端与热酸气汇集装置(1)连通,所述喷淋装置(3)设置于热酸气汇集装置(1)内且位于热酸气连接通道(2)与热酸气汇集装置(1)相连的位置处,并且喷淋装置(3)的喷淋方向与热酸气连接通道(2)在热酸气汇集装置(1)内的出气方向一致;所述喷淋装置(3)与喷淋液动力机械(4)通过管道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热酸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酸气汇集装置(1)、热酸气连接通道(2)、喷淋装置(3)和喷淋液动力机械(4),所述热酸气连接通道(2)的一端为与热酸气发生装置(5)连通,热酸气连接通道(2)的另一端与热酸气汇集装置(1)连通,所述喷淋装置(3)设置于热酸气汇集装置(1)内且位于热酸气连接通道(2)与热酸气汇集装置(1)相连的位置处,并且喷淋装置(3)的喷淋方向与热酸气连接通道(2)在热酸气汇集装置(1)内的出气方向一致;所述喷淋装置(3)与喷淋液动力机械(4)通过管道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酸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酸气连接通道(2)与热酸气汇集装置(1)相连的一端穿入至热酸气汇集装置(1)内部后向下折弯并延伸形成一段竖向管段(6),所述喷淋装置(3)设置于所述竖向管段(6)内并靠近出口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酸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化液排放管线(7)和液化液收集池(8),所述液化液排放管线(7)的一端与热酸气汇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齐俞文骥王永康陈修宏李小兵张彬彬雒孟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普什醋酸纤维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