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空气除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735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壳体,横置于壳体内并具通孔的隔板,通过隔板将壳体分隔为第一过滤区与第二过滤区;隔板的下方设置两端敞口并与通孔连通的集气筒,隔板的上方设置与通孔连通的固定筒,固定筒设置具中空腔体的滤芯,位于第一过滤区的壳体开设形成于集气筒侧部的进气孔,位于第二过滤区的壳体开设第二排残孔,第二排残孔在垂直方向上位于隔板与滤芯的下沿之间,壳体还设置在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排残孔的第一排气孔,壳体的底部设置第一排残孔。通过设置集气筒及滤芯,实现了对管道内空气的循环排残除湿,实现管道内的空气循环过滤,保持管道空气干燥。

A pipe air de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空气除湿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湿装置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管道空气除湿装置。
技术介绍
空气中的水气往往会对很多设施带来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管道,在相对封闭的管道内,空气不流通,湿气非常容易在管内聚集,大大降低了管道的耐用性。而目前市场上很多的空气除湿装置大多不适用于管道,而且结构单一,远远不能实现管道的空气除湿,甚至循环过滤的效果。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管道空气除湿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壳体,横置于壳体内并具通孔的隔板,通过隔板将壳体分隔为第一过滤区与第二过滤区;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两端敞口并与通孔连通的集气筒,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与通孔连通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设置具中空腔体的滤芯,位于第一过滤区的壳体开设形成于集气筒侧部的进气孔,位于第二过滤区的壳体开设第二排残孔,所述第二排残孔在垂直方向上位于隔板与滤芯的下沿之间,所述壳体还设置在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排残孔的第一排气孔,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第一排残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排残孔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于固定筒的侧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第一过滤区的壳体的侧壁设置两个上下布置的外接接口。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示外接接口通过外部管道连接液位差压变送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气孔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于滤芯的侧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滤芯的侧部的壳体的侧壁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排气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气筒的下方设有排残管,所述排残管与所述第一排残孔相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所述集气筒的侧部的壳体的侧壁设置至少一个进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集气筒及滤芯,实现了对管道内空气的循环排残除湿,实现管道内的空气循环过滤,保持管道空气干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管道空气除湿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图1沿A-A剖线的剖面图;图3为图2沿B-B剖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正方向”、“负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图1至图3所示出的本技术一种管道空气除湿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该管道空气除湿装置包括壳体10,横置于壳体10内并具通孔401的隔板40,通过隔板40将壳体10分隔为第一过滤区20与第二过滤区30,隔板40的下方设置两端敞口并与通孔401连通的集气筒201,隔板40的上方设置与通孔401连通的固定筒302,固定筒302设置具中空腔体的滤芯301,位于第一过滤区20的壳体10开设形成于集气筒201侧部的进气孔202,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集气筒201侧部的壳体10的侧壁设置一个以上的进气孔202。位于第二过滤区30的壳体10开设第二排残孔306。第二排残孔306在垂直方向上位于隔板40与滤芯301的下沿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残孔306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于固定筒302的侧部,并且第一过滤区20的壳体10的侧壁设置了两个上下布置的外接接口203。两个外接接口203可以通过外部管道连接一液位差压变送器(未示出),利用外接接口203在壳体10内形成的高度差,连接的液位差压变送器能够测量出壳体10内积液的液位差值,从而监测出第一过滤区20内的实时积液体积情况,当积液值达到设定值时,液位差压变送器将发出警报声,以便检修人员通过第一排残孔206排放积液和进行及时检修,确保装置正常工作。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10还设置在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排残孔306的第一排气孔303,第一排气孔303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于滤芯301的侧部,滤芯301的侧部的壳体10的侧壁设置多个第二排气孔304,使得气体可以从壳体10内以360°方式向外释放。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二排气孔304。壳体10的底部设置第一排残孔206,集气筒201的下方设有与第一排残孔206相连的排残管204。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有效地控制气体及湿气或其他残留物的进出方位,在进气孔202、第一排气孔303、第二排气孔304、第一排残孔206、第二排残孔306、外接接口203设有开关式的控制阀。该管道空气除湿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管道空气从进气孔202进入壳体10内部,与集气筒201侧壁相撞后,分子重量较大的水分子和其他残留物在其重力作用下,向下通过集气筒201下方的排残管204从第一排残孔206排出,完成第一次空气过滤。经过第一次过滤的空气通过上下两端敞口的集气筒201经过连通的中空结构的固定筒302,进入同样中空结构的滤芯301,此时空气经过滤芯301的进一步过滤后,从滤芯301侧部的壳体10侧壁上的第一排气孔303向外排出,完成空气的第二次过滤。在第二次过滤中,产生的水气和残留物,从设置在第一排气孔303下方的第二排残孔306向外排出。特别地,在本管道空气除湿装置里设置了带通孔401的隔板40,通孔401可以使得气体在集气筒201和固定筒302形成的中空结构里无碍进入滤芯301,实现二次过滤,并通过该滤芯301对气体中水汽进行再次过滤除湿。同时隔板40把第一过滤区20与第二过滤区30隔开,彼此形成封闭,使得进入壳体10的气体都能得到有效的过滤除湿效果。在管道内,被过滤过的空气会再次与管道内空气混合再次进入该管道空气除湿装置,再次过滤排残除湿;通过管道内空气的不断排残除湿,实现管道内的空气循环过滤,保持管道空气干燥。特别地,在本实例中,壳体10底部,第一过滤区20,第二过滤区30是通过第一组装部I,第二组装部II焊接组装而成;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其他组装方式或者一体成型的结构。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本管道空气除湿装置可以用在管道内,也可以用于其他空间内进行空气除湿。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横置于壳体内并具通孔的隔板,通过隔板将壳体分隔为第一过滤区与第二过滤区;/n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两端敞口并与通孔连通的集气筒,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与通孔连通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设置具中空腔体的滤芯,位于第一过滤区的壳体开设形成于集气筒侧部的进气孔,位于第二过滤区的壳体开设第二排残孔,所述第二排残孔在垂直方向上位于隔板与滤芯的下沿之间,所述壳体还设置在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排残孔的第一排气孔,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第一排残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横置于壳体内并具通孔的隔板,通过隔板将壳体分隔为第一过滤区与第二过滤区;
所述隔板的下方设置两端敞口并与通孔连通的集气筒,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与通孔连通的固定筒,所述固定筒设置具中空腔体的滤芯,位于第一过滤区的壳体开设形成于集气筒侧部的进气孔,位于第二过滤区的壳体开设第二排残孔,所述第二排残孔在垂直方向上位于隔板与滤芯的下沿之间,所述壳体还设置在垂直方向上高于第二排残孔的第一排气孔,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第一排残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残孔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于固定筒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空气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豪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伊利亚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