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来曲唑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238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来曲唑片及其制备方法。该来曲唑片包括片芯,以重量百分含量计,片芯包括:来曲唑1~4%;微晶纤维素20~40%;乳糖40~65%;崩解剂11.5~16.5%;润滑剂1~1.5%,其中,以片芯总重量计,润滑剂包括0.3~0.5%的硬脂酸镁和0.7~1.0%的微粉硅胶,崩解剂包括3~7%羧甲基淀粉钠和8.5~9.5%玉米淀粉。通过控制玉米淀粉和羧甲基淀粉钠的用量,一方面调控了来曲唑片的崩解时间,另一方面保证了混合和压片过程中微粉硅胶的混合均一性和避免脱混现象;且通过对微粉硅胶、乳糖和玉米淀粉三者的用量配比进行严格控制,保证了物料混合的均匀性和来曲唑的溶出度,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A kind of letrozole tablets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来曲唑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来曲唑片的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来曲唑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来曲唑是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为非甾体类药物。其结构式如下:来曲唑通过与亚铁血红素中的铁原子结合,与内源性底物竞争芳香化酶的活性位点,从而可逆性抑制酶的活性,有效降低血浆雌激素水平,从而去除对激素敏感肿瘤的刺激。所以特别适用于绝经后的乳腺癌患者。与其他芳香化酶抑制剂和抗雌激素药物相比,来曲唑的抗肿瘤作用更强,但其水溶性差,导致其制成口服固体制剂后溶出度低,来曲唑为BCS分类Ⅱ类化合物,其溶出度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相关。目前,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原料药微粉化加工并采用粉末直接压片的工艺生产来曲唑片,以期望提高来曲唑溶出速度。但是,微粉化工艺所采用的辅料包括微晶纤维素和微粉硅胶,由于微粉硅胶在粉体表面吸附并不牢固,在物料转移和压片过程中,容易引起脱混现象,脱混后导致其润滑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而且物料混合不均匀导致来曲唑的溶出速度也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来曲唑片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来曲唑片采用微粉硅胶作为润滑剂时其溶出度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来曲唑片,包括片芯,以重量百分含量计,片芯包括:来曲唑1~4%;微晶纤维素20~40%;乳糖40~65%;崩解剂11.5~16.5%;润滑剂1~1.5%,其中,以片芯总重量计,润滑剂包括0.3~0.5%的硬脂酸镁和0.7~1.0%的微粉硅胶,崩解剂包括3~7%羧甲基淀粉钠和8.5~9.5%玉米淀粉。进一步地,以重量百分含量计,上述片芯包括:来曲唑2.5%;微晶纤维素20.0%;乳糖61.5%;崩解剂14.5%;润滑剂1.5%,其中,以片芯总重量计,润滑剂包括0.5%的硬脂酸镁和1.0%的微粉硅胶,崩解剂包括5%羧甲基淀粉钠和9.5%玉米淀粉。进一步地,上述乳糖的原料粒径小于150μm。进一步地,上述来曲唑片还包括包衣,包衣包覆在片芯的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种的来曲唑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上述来曲唑片的片芯组分混合后压片得到片芯。进一步地,上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将微粉硅胶与第一部分乳糖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步骤S2,将来曲唑、第二部分乳糖与第一混合物混合形成第二混合物;步骤S3,将第三部分乳糖与第二混合物混合形成第三混合物;步骤S4,将微晶纤维素、崩解剂、第四部分乳糖和第三混合物混合形成第四混合物;步骤S5,将硬脂酸镁与第四混合物混合形成第五混合物;以及步骤S6,对第五混合物进行压片,得到片芯。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部分乳糖、第二部分乳糖、第三部分乳糖和第四部分乳糖的重量比为15~20:15~20:35~40:25~30,优选第一部分乳糖、第二部分乳糖、第三部分乳糖和第四部分乳糖的重量比为17~18:15~16:38~40:27~28。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至步骤S5均采用混合桶旋转混合的方式实现,优选步骤S1至步骤S5的混合桶旋转的速度各自独立地控制在8~15rpm,进一步优选混合桶旋转的速度均为10rpm;优选步骤S1的混合桶旋转的时间为3~8min,步骤S2的混合桶旋转的时间为10~30min,步骤S3的混合桶旋转的时间为10~20min,步骤S4的混合桶旋转的时间为10~30min,步骤S5的混合桶旋转的时间为3~8min。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6中的压片速度为20~60rpm、片芯硬度为4~9kp。进一步地,上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对片芯进行包衣的过程,且控制包衣增重为2~4%。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硬质酸镁和微粉硅胶配合作为润滑剂使用,将羧甲基淀粉钠和玉米淀粉配合作为崩解剂,尤其是通过控制玉米淀粉和羧甲基淀粉钠的用量,一方面调控了来曲唑片的崩解时间,另一方面保证了混合和压片过程中微粉硅胶的混合均一性和避免脱混现象;且通过对微粉硅胶、乳糖和玉米淀粉三者的用量配比进行严格控制,经过试验证明本申请的来曲唑片内物料混合的均匀性和来曲唑的溶出度得到了有效保证,进而达到和原研药相同的标准,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本申请
技术介绍
所分析的,现有技术的微粉化工艺使用微粉硅胶时,在物料转移和压片过程中,容易引起脱混现象,脱混后导致其润滑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而且物料混合不均匀导致来曲唑的溶出度也受到影响,进而难以达到临床应用要求。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来曲唑片及其制备方法。在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来曲唑片,该来曲唑片包括片芯,以重量百分含量计,该片芯包括1~4%来曲唑、20~40%的微晶纤维素、40~65%乳糖、11.5~16.5%崩解剂、1~1.5%润滑剂,其中,以片芯总重量计,润滑剂包括0.3~0.5%的硬脂酸镁和0.7~1.0%的微粉硅胶,崩解剂包括3~7%羧甲基淀粉钠和8.5~9.5%玉米淀粉。本申请中将硬质酸镁和微粉硅胶配合作为润滑剂使用,将羧甲基淀粉钠和玉米淀粉配合作为崩解剂,尤其是通过控制玉米淀粉和羧甲基淀粉钠的用量,一方面调控了来曲唑片的崩解时间,另一方面保证了混合和压片过程中微粉硅胶的混合均一性和避免脱混现象;且通过对微粉硅胶、乳糖和玉米淀粉三者的用量配比进行严格控制,经过试验证明本申请的来曲唑片内物料混合的均匀性和来曲唑的溶出度得到了有效保证,进而达到和原研药相同的标准,符合临床应用要求。在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以重量百分含量计,上述片芯包括2.5%来曲唑、20.0%微晶纤维素、61.5%乳糖、14.5%崩解剂、1.5%润滑剂,其中,以片芯总重量计,润滑剂包括0.5%的硬脂酸镁和1.0%的微粉硅胶,崩解剂包括5%羧甲基淀粉钠和9.5%玉米淀粉。用与本申请的微晶纤维素可以从现有技术中常用于片剂的微晶纤维素中进行选择,优选为微晶纤维素102,该微晶纤维素102的流动性更好、松密度较低、可压性较强,因此与微粉硅胶的混合性能更好。由于乳糖作为来曲唑片的片芯主要成分,在发挥其填充、载体作用的基础上,为了使微粉硅胶更好地分散,优选上述乳糖的原料粒径小于150μm。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上述来曲唑片还包括包衣,包衣包覆在片芯的表面。本申请的包衣采用现有技术中来曲唑片的常用包衣材料,比如欧巴代03F420010,包衣增重控制在3.5%左右,比如2.0~4.0%。在本申请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种的来曲唑片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将来曲唑片的片芯组分混合后压片得到片芯。本申请的来曲唑片将硬质酸镁和微粉硅胶配合作为润滑剂使用,将羧甲基淀粉钠和玉米淀粉配合作为崩解剂,尤其是通过控制玉米淀粉和羧甲基淀粉钠的用量,一方面调控了来曲唑片的崩解时间,另一方面保证了混合和压片过程中微粉硅胶的混合均一性和避免脱混现象;且通过对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来曲唑片,包括片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片芯包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来曲唑片,包括片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片芯包括:



其中,以所述片芯总重量计,所述润滑剂包括0.3~0.5%的硬脂酸镁和0.7~1.0%的微粉硅胶,所述崩解剂包括3~7%羧甲基淀粉钠和8.5~9.5%玉米淀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曲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以重量百分含量计,所述片芯包括:



其中,以所述片芯总重量计,所述润滑剂包括0.5%的硬脂酸镁和1.0%的微粉硅胶,所述崩解剂包括5%羧甲基淀粉钠和9.5%玉米淀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来曲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乳糖的原料粒径小于1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来曲唑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曲唑片还包括包衣,所述包衣包覆在所述片芯的表面。


5.一种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来曲唑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来曲唑片的片芯组分混合后压片得到所述片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将微粉硅胶与第一部分乳糖混合形成第一混合物;
步骤S2,将来曲唑、第二部分乳糖与所述第一混合物混合形成第二混合物;
步骤S3,将第三部分乳糖与所述第二混合物混合形成第三混合物;
步骤S4,将微晶纤维素、崩解剂、第四部分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加秋董福霞蔡邱华易芬芬邵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瀚晖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