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26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56
本申请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内锅、保温罩及线圈盘组件,所述内锅位于所述保温罩内。该线圈盘组件包括支撑盘、线圈及导磁座,该支撑盘位于该内锅底侧并支撑所述内锅,所述线圈设置在该支撑盘及导磁座之间。该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开口及支撑该支撑盘的支撑面,所述支撑盘向下突伸入该开口,使至少部分所述线圈位于该保温罩的外侧。本申请烹饪器具可有效降低该线圈盘组件的温升,同时也可相应减少该线圈盘组件对该保温罩的热辐射。

A cooking utens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
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烹饪器具的煲体一般包括内锅、保温罩及线圈盘组件,保温罩罩设在内锅外,线圈盘组件设置在内锅底部及保温罩底部之间,对内锅进行加热。烹饪器具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线圈盘组件长期处于高温环境。虽然这些烹饪器具通常设有风扇组件,引入冷气流带出热量。但是,目前的风扇设置在该保温罩的外侧下方,线圈盘组件位于该保温罩内部的底部,风扇吹出的冷气流很难接触到线圈盘组件,降温效果有限,所以目前的烹饪器具的线圈盘组件普遍存在温升偏高,加热不均匀,散热不好等缺点。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烹饪器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线圈盘组件散热性能的烹饪器具。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内锅、保温罩及线圈盘组件,所述内锅位于所述保温罩内,该线圈盘组件包括支撑盘、线圈及导磁座,该支撑盘位于该内锅底侧并支撑所述内锅,所述线圈设置在该支撑盘及导磁座之间,该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开口及支撑该支撑盘的支撑面,所述支撑盘向下突伸入该开口,使至少部分所述线圈位于该保温罩的外侧。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球面。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的下表面突伸入该开口内,所述线圈至少部分自该开口突伸至该保温罩之外。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过孔,所述支撑盘设有固定孔,螺丝穿过所述过孔固定至所述固定孔上。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穿过该定位孔。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的定位柱与所述导磁座固定连接。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磁座固定在所述保温罩的底壁上,并位于该底壁的下侧。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的周边设有抵压在该保温罩的支撑面上的若干支撑部,其中至少部分支撑部设有所述定位柱。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盘还设有向下突伸的抵压部,该抵压部呈环形围绕在该线圈外,该抵压部伸入该保温罩的开口内,紧贴该开口的内壁设置并支撑在所述导磁座上。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罩设有自该开口的边缘向上突伸的一圈凸筋,所述凸筋的内侧面紧贴着所述支撑盘的抵压部的外侧面。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温罩的侧壁上及底壁与侧壁连接处还冲压有若干向内突出的加强筋。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支撑盘的底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固定在所述导磁座的顶部。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线圈全部位于该开口的外侧。本申请烹饪器具将线圈设置在保温罩支撑面的下侧,避开了保温罩对气流的阻挡,使该线圈盘组件更容易接触到风扇吹过来的降温气流,有效降低该线圈盘组件的温升,同时也可相应减少该线圈盘组件对该保温罩的热辐射,起到提高该线圈盘组件及该保温罩散热性能的功效。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所述烹饪器具煲体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3为图2所示所述煲体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为图2所示所述煲体的剖面图。图5为该烹饪器具的保温罩的立体图。图6为该烹饪器具支撑盘的立体图。图7为所述烹饪器具煲体的另一部分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内锅1、保温罩2、底壁20、开口21、支撑面22、过孔23、定位孔24、凸筋25、加强筋26、线圈盘组件3、支撑盘31、线圈32、上表面311、下表面312、支撑部313、固定孔314、定位柱315、抵压部316、导磁座33,33’、安装部331、外圈332、连接臂333、温控器4。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参图1所示,依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及锅体。参图2及图3所示,所述锅体包括内锅1、保温罩2及线圈盘组件3(参图4)。所述内锅1位于所述保温罩2内,该线圈盘组件2设置在该内锅1底部,为该内锅1加热。所述锅体还包括外壳、底座及风扇组件等元件。所述外壳及底座形成容纳保温罩2的腔室,风扇位于该腔室的外侧。此乃常规结构,不再赘述。结合图4所示,所述线圈盘组件3包括支撑盘31、线圈32及导磁座33,该支撑盘31位于该内锅1底侧并支撑所述内锅1。该导磁座33位于该支撑盘31的下侧,所述线圈32设置在该支撑盘31及导磁座33之间。所述保温罩2的底壁20形成支撑该支撑盘31的支撑面22,所述保温罩2还设有开口21。所述开口21位于该保温罩2的底壁20中部,所述支撑面22环绕该开口21设置。所述支撑盘31向下突伸入该开口21,使所述线圈32至少部分位于该保温罩2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32绕设固定在该支撑盘31的下表面312。所述该支撑盘31的下表面312可以设置一些固定该线圈32的结构,例如线槽,避免线圈32发生松散。结合图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另一导磁座33’,该导磁座33’上表面设有若干线槽,所述线圈32固定在导磁座33’的上表面上,然后随导磁座33’一起组装至保温罩2的底壁上。由于所述线圈32位于所述保温罩2支撑面22的下侧,避开了该保温罩2对气流的阻挡,使该线圈盘组件3更容易接触到该烹饪器具内的风扇吹过来的降温气流,有效降低该线圈盘组件3的温升,同时也可相应减少该线圈盘组件3对该保温罩2的热辐射,起到提高该线圈盘组件3及该保温罩2散热性能的功效。所述支撑盘31对应该内锅1的球形底设计,其上表面311和下表面312均为球面。如此设计,可使该线圈盘组件3对该内锅1均匀加热。优选的,所述下表面312突伸入该开口21内,所述线圈32至少部分自该开口21突伸出该保温罩2之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线圈32的大部分已露出该保温罩2,所述下表面312也部分穿过该开口21露出,使该线圈盘组件3更容易对外散热,降低其温升,同时降低该线圈盘组件3对该保温罩2的热辐射。作为替换,所述线圈32也可以全部突出该开口21,全部位于该保温罩2的外侧。相比于先前技术中,线圈盘组件一般设置在内锅底部与保温罩底部之间的方式,本申请烹饪器具的所述线圈盘组件3类似于下沉式。该线圈盘组件3的所述支撑盘31的周边支撑在所述保温罩2的底壁20上,中部向下突伸入该保温罩2的开口21,甚至部分穿过该开口21,以使支撑盘31及或线圈32露出在该保温罩2外,能够更好的进行散热。但是,该内锅1在烹饪时,底部的温度较高,为避免其影响到位于该保温罩2下方的塑胶底座(未图示)。可将所述内锅1的底面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内锅、保温罩及线圈盘组件,所述内锅位于所述保温罩内,其特征在于:该线圈盘组件包括支撑盘、线圈及导磁座,该支撑盘位于该内锅底侧并支撑所述内锅,所述线圈设置在该支撑盘及导磁座之间,该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开口及支撑该支撑盘的支撑面,所述支撑盘向下突伸入该开口,使至少部分所述线圈位于该保温罩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内锅、保温罩及线圈盘组件,所述内锅位于所述保温罩内,其特征在于:该线圈盘组件包括支撑盘、线圈及导磁座,该支撑盘位于该内锅底侧并支撑所述内锅,所述线圈设置在该支撑盘及导磁座之间,该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开口及支撑该支撑盘的支撑面,所述支撑盘向下突伸入该开口,使至少部分所述线圈位于该保温罩的外侧。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球面。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的下表面突伸入该开口内,所述线圈至少部分自该开口突伸至该保温罩之外。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过孔,所述支撑盘设有固定孔,螺丝穿过所述过孔固定至所述固定孔上。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柱,所述保温罩的底壁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穿过该定位孔。


6.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的定位柱与所述导磁座固定连接。


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旭光王本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