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玉璞专利>正文

具有可调旋转式双层炉底的燃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23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可调旋转式双层炉底的燃煤炉,本炉底包括上、下两层,两层炉底上的炉条相互平行且交错排列,均设有破碎柱,上、下层破碎柱相互交错,上层炉底不动而下层炉底可以往复移动;本炉底在破碎煤渣的同时能增加炉条之间空档的宽度,调节燃煤之间空隙,使碎煤渣顺利地清理进储灰盒内,这样并不影响燃煤的正常燃烧;上述操作既省时省力,又干净卫生,可与各种燃烧煤炉配套使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煤炉,更详细地讲是具有可调旋转式双层炉底的燃煤炉。目前,人们使用的各种燃煤炉炉底存在以下缺点,炉底是单层,炉底上的空档宽度很窄且固定不变,炉条之间的空档起漏渣通风作用;在燃煤过程中,需要经常清除煤渣,增大燃煤块之间的空隙,以利于通风,使燃煤更好地燃烧;清渣的方法是用力活动炉底,但比炉底上空档大的煤渣和结块的大渣,单靠炉底自身活动并不能落入储灰盒内,必须用火勾子到每个空档里丢勾碎煤渣,但勾不到的地方就形成了清不干净的死角;由于用力活动炉底,使炉底上的燃煤层也跟着移动,并变得密实而影响通风,极不利于煤的燃烧;而且上述操作既费时费力,又不卫生,还污染空气。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具有可调旋转式双层炉底的燃煤炉,本炉在燃煤正常燃烧的情况下,既能调宽炉底上的空档宽度。又能破碎煤渣层并彻底清除煤渣,还能增加燃煤之间的通风空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特征是该炉底包括上、下两层,上、下层护底(7)(6)上的炉条(7-2)(6-2)相互平行且交错排列即下层炉底上的炉条与上层炉底上的空档相对应上、下层炉底的炉条上分别设有多个向上的破碎柱(7-1)(6-3);上层炉底不动但下层炉底可在垂直于炉条的方向上往复移动。在与炉条(6-2)相垂直的方向上,下层炉底(6)通过固装在其相对两侧的左、右下支承轴(2)(9)与托盘(4)、炉壳(1)形成活动配合。在与炉条(7-2)相垂直的方向上,上层炉底(7)通过固装在其相对两侧的左、右上支承轴(5)(8)与下层炉底(6)上的凸台(6-1)形成活动配合;左、右上支承轴的外端均可与托盘(4)相接触。右下支承轴(9)位于炉壳外的一端设有摇把(13);驱动杆(11)一端的拨叉与右下支承轴上的环形凹槽(9-1)相配合,其中间部分与支架(10)中的转轴(12)形成活动配合,支架固装在托盘(4)和炉壳(1)上。在与左、右上支承轴(5)(8)相垂直的方向上,前支承轴(14)与炉壳(1)托盘(4)和上层炉底(7)均形成活动配合。本炉底包括上、下两层,上、下层炉底上的炉条相互平行且交错排列即下层炉条与上层炉条之间空档相对应、上层炉条与下层炉条之间的空档相对应,上、下层炉底上的破碎柱相互交错且高低不平,因而在转动驱动杆时,可在上层炉底不动即支撑燃煤正常燃烧的同时下层炉底往复移动,既使动与不动的破碎柱之间的煤渣层被挤碎,又增加了炉条之间空档的宽度,便于碎煤渣的清除,也增加了燃煤之间的通风空隙。燃烧完毕,可通过摇把使双层炉底同时正反转动几周,只需3-4秒种就可完全清除煤渣;由于上述操作均在炉外进行且炉体处于密闭状态,因而既省时省力,又干净卫生。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可调旋转式双层炉底的燃煤炉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图5为图2的D-D剖视图图6为图1的E-E剖视图图7为图2的F-F剖视图图8为图2的G-G剖视图由图可知,炉壳(1)的内腔壁上焊有支承垫块(3),用于放置托盘(4),托盘的中心为可以容纳下炉底的通孔,该通孔的形状与炉底外形相吻合;炉底包括上下两层,上、下层炉底(7)(6)上的炉条(7-2)(6-2)相互平行且下层炉底上的炉条与上层炉底上的空档相对应,上、下层炉底的炉条上间隔地设有多个向上的破碎柱(7-1)(6-3),在同一层炉底上的破碎柱可高低相间、相互交错排列,也可上层炉底上的破碎柱比下层的低,但也可只在下层炉底上设有破碎柱而上层炉底上不设,上层炉条的横截面为梯形,下层炉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破碎柱为带有锋利棱的三棱柱、四棱柱等。上层炉底(7)的左右两侧固装左、右上支承轴(5)(8)的一端,其另一端分别与下层炉底(6)左右两侧的凸台(6-1)形成活动配合,并可与托盘中心孔壁面相接触;下层炉底的左右两侧固装左、右下支承轴(2)(9)的一端,其另一端分别与托盘(4)底部的凸台、炉壳(1)形成活动配合;上述的左、右上支承轴和左、右下支承轴分别位于同一直线上,且分别经过上、下炉底的中心,并与炉条相垂直;在与左、右下支承轴相垂直的方向上,前支承轴(14)与炉壳(1)、托盘(4)底部的双凸台和上层炉底上的中间炉条均形成活动配合;与下层炉底相配合的右下支承轴(9)位于炉壳内的一端设有摇把(13),炉壳(1)和托盘(4)上固装支架(10),与支架相配合的转轴(12)又与驱动杆(11)的中间部分形成活动配合,驱动杆一端的拨叉与右下支承轴上的环形凹槽(9-1)相配合。本炉底的工作原理是在燃煤过程中,由于上层炉底(7)不动可保证上层炉底支撑燃煤正常燃烧,通过驱动杆(11)左右移动可带动下层炉底左右移动,这样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炉条之间空档的宽度,又可使上、下层炉底上的破碎柱挤碎煤渣层,并使其一层层地被清理进储灰盒内,当然,也可转动摇把(13)使下层炉底在较小的范围内前后转动,以利于清除夹在炉条之间的煤渣,不留死角。通过上述操作,又可调节燃煤之间空隙,以利于通风和燃煤燃烧。燃烧完毕后,可从上层炉底的孔中拔出前支承轴(14)。转动摇把(13)使上下炉底同时正反旋转几周。在3-4秒钟内便将炉底上的煤渣、灰全部清理进储灰盒内,并且绝对在密闭状态下进行,一切操作均在炉壳外进行。清完煤渣后,再将炉底转回正常立置,并将前支承轴插入上层炉底的孔中。上、下层炉底上的破碎柱高度以不被烧化为准,一般高出上层炉底平面3公分左右,这个高度一般是煤渣的滞留层,其设置密度可根据燃煤的种类来确定。该破碎柱可与炉底铸造为一体,也可用耐高温的合金材料单独制作,然后再安装到炉底上面。本炉底可与各种燃煤炉、茶水炉、取暖铸铁炉和锅炉等配套使用。权利要求1.具有可调旋转式双层炉底的燃煤炉,炉壳内腔中设有托盘、炉底、炉膛、水包、保温层和储灰盒,其特征在于该炉底包括上、下层炉底(7)、(6),上、下层炉底上的炉条(7-2)、(6-2)相互平行且交错排列即下层炉底上的炉条与上层炉底上的空档相对应;上、下层炉底的炉条上分别设有多个向上的破碎柱(7-1)、(6-3);上层炉底不动但下层炉底可在垂直于炉条的方向上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旋转式双层炉底的燃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炉底(6)通过固装在其相对两侧且位于与炉条(6-2)相垂直方向上的左、右下支承轴(2)、(9)与托盘(4)、炉壳(1)形成活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调旋转式双层炉底的燃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炉底(7)通过固装在其相对两侧且位于与炉条(7-2)相垂直方向上的左、右上支承轴(5)(8)与下层炉底上的凸台(6-1)形成活动配合,左、右上支承轴的外端均可与托盘(4)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可调旋转式双层炉底的燃煤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下支承轴(9)位于炉壳(1)外的一端设有摇把(13)驱动杆(11)一端的拨叉与右下支承轴上的环形凹槽(9-1)相配合,其中间部分与支架(10)中的转轴(12)形成活动配合,支架固装在托盘(4)和炉壳(1)上。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具有可调旋转式双层炉底的燃煤炉,其持征在于在与左、右上支承轴(5)(8)相垂直的方向上,前支承轴(14)与炉壳(1)、托盘(4)和上层炉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可调旋转式双层炉底的燃煤炉,炉壳内腔中设有托盘、炉底、炉膛、水包、保温层和储灰盒,其特征在于该炉底包括上、下层炉底(7)、(6),上、下层炉底上的炉条(7-2)、(6-2)相互平行且交错排列即下层炉底上的炉条与上层炉底上的空档相对应;上、下层炉底的炉条上分别设有多个向上的破碎柱(7-1)、(6-3);上层炉底不动但下层炉底可在垂直于炉条的方向上往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璞
申请(专利权)人:赵玉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