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配方及制备工艺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38220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配方,包括:中链甘油三酯50份,单双甘油酯1.0~2.0份,酪蛋白酸钠0~20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0~10份,葡萄糖浆0~66份,膳食纤维0~27份,硬脂酰酸钠0.5~1.0份,磷酸氢二钾0.5~2.0份,水1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1、将中链甘油三酯和单双甘油酯混合并溶解;A2、将其与原料投入水中,溶解后高温灭菌30分钟,然后调整PH为6.7~7.0;A3、将步骤A1和A2处理后料剂混合并乳化循环40~50分钟;A4、经过高压均质机;A5、喷雾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加工中链甘油三酯粉的配方和制备工艺简单易实现,产品油脂含量、单糖含量、蛋白含量、包埋率都优于现有技术。

Formulation and preparation of 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 pow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配方及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配方及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中链甘油三酯(MediumChainTriglycerides,MCT)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不需胆盐即可完整地被吸收到小肠黏膜细胞的绒毛上或进入细胞内,吸收比一般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快,产生的中链脂肪酸在肠道细胞内不必重新酯化合成甘油三酯,而直接以脂肪酸形式由门静脉进入肝脏,无需肉碱脂酰转移酶的转运直接进入肝细胞线粒体内进行β氧化,在肝脏内迅速高效地被分解产生能量。MCT可以为身体快速供能,不会形成脂肪在体内堆积。中链甘油三酯代谢后可以产生酮体,为大脑快速补充能量,正常情况下葡萄糖作为脑部能量的主要供给来源,但是当人体处于非正常状态下,比如饥饿状态,大量用脑时段等,脑部能量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供应,这时需要葡萄糖以外的能量及时给予补给,中链甘油三酯可以作为优质能量供应原料,应用于用脑过多的人群:如办公室人员,学生,科研人员等。然而,中链甘油三酯原料一般以液体状态形式存在,将其进一步加工成中链甘油三酯粉(MCT粉)的形式,可以极好的扩展其应用范围,并且对其储存、运输等都会有积极的作用。目前,由于传统的配方原料组分复杂,制备工艺有缺点,造成成品营养成分大量损失,而且油脂包埋率低,速溶性差、口感较差且不易吸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加工中链甘油三酯粉的配方和制备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配方,按重量比包括以下组分:中链甘油三酯50份;单双甘油酯1.0~2.0份;酪蛋白酸钠0~20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0~10份;葡萄糖浆0~66份;膳食纤维0~27份;硬脂酰酸钠0.5~1.0份;磷酸氢二钾0.5~2.0份;水130份。所述配方的制备工艺为:A1、将中链甘油三酯和单双甘油酯混合并溶解,升温至60~70℃,得到混合物a;A2、将酪蛋白酸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葡萄糖浆、菊粉、硬脂酰酸钠、磷酸氢二钾投入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升温至80~85℃,灭菌30分钟,降温至50~60℃,调整PH为6.7~7.0,得到混合物b;A3、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均匀,静止10~15分钟,然后放入乳化机循环40~50分钟;A4、将步骤A3处理后的混合物过高压均质机,压力设定为一级压力35~50MPa,二级压力10~15MPa;A5、将步骤A4处理后的混合物进行喷雾干燥,喷枪压力1.0MPa,进风温度200℃,出口温度119~120℃。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的配方还包括下述两种组分配比:1、中链甘油三酯50份;单双甘油酯1.0~2.0份;酪蛋白酸钠15~20份;膳食纤维20~27份;硬脂酰酸钠0.5~1.0份;磷酸氢二钾1.5~2.0份;水130份。2、中链甘油三酯50份;单双甘油酯1.0~2.0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5~10份;葡萄糖浆55~66份;硬脂酰酸钠0.5~1.0份;磷酸氢二钾0.5~1.5份;水130份。其中上述各配方中的膳食纤维优选为菊粉。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的配方制备工艺中,所述步骤A5中的喷枪设置为三个。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的配方和制备工艺,能够将中链甘油三酯液态原料进一步加工成中链甘油三酯粉(MCT粉),可以极好的扩展其应用范围,并且对其储存、运输等都会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上述方法制备的MCT粉在十二指肠中能快速被吸收,链脂肪酸通过门静脉直接转运到肝脏,快速补充能量,增强耐力,还能减少蛋白质的消耗量。MCT粉的能量为8.3kcal/g,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为4kcal/g,MCT粉不影响葡萄糖和胰岛素的含量,MCT粉可以提高其它营养素的吸收,如矿物质、必需脂肪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具体实施方式包含的配方,按重量比包括以下组分:中链甘油三酯50份;单双甘油酯1.0~2.0份;酪蛋白酸钠0~20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0~10份;葡萄糖浆0~66份;膳食纤维0~27份;硬脂酰酸钠0.5~1.0份;磷酸氢二钾0.5~2.0份;水130份。所述配方的制备工艺为:A1、将中链甘油三酯和单双甘油酯混合并溶解,升温至60~70℃,得到混合物a;A2、将酪蛋白酸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葡萄糖浆、菊粉、硬脂酰酸钠、磷酸氢二钾投入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升温至80~85℃,灭菌30分钟,降温至50~60℃,调整PH为6.7~7.0,得到混合物b;A3、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搅拌均匀,静止10~15分钟,然后放入乳化机循环40~50分钟;A4、将步骤A3处理后的混合物过高压均质机,压力设定为一级压力35~50MPa,二级压力10~15MPa;A5、将步骤A4处理后的混合物进行喷雾干燥,喷枪压力1.0MPa,进风温度200℃,出口温度119~120℃。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配方的制备工艺中,所述步骤A5中的喷枪设置为三个。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配方重量比组分为:中链甘油三酯50份;单双甘油酯1.0~2.0份;酪蛋白酸钠15~20份;菊粉20~27份;硬脂酰酸钠0.5~1.0份;磷酸氢二钾1.5~2.0份;水130份。其制备工艺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配方重量比组分为:中链甘油三酯50份;单双甘油酯1.0~2.0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5~10份;葡萄糖浆55~66份;硬脂酰酸钠0.5~1.0份;磷酸氢二钾0.5~1.5份;水130份。其制备工艺步骤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实施例的作用和效果:对产品进行了气味及滋味,外观,溶解性,冲溶特性,油脂含量,单糖含量,蛋白含量,包埋率进行了测试。发现产品无异味,具有产品特有的香味,外观无结块呈乳白色粉末颗粒,溶解性好,能够在60℃以上的水中迅速溶解,且冲溶后混合良好,无分层起沫现象。同时,油脂包埋率均达到能够达到97%以上。详细测试结果见表1。表1制剂测试结果汇总表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出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配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包括以下组分:/n中链甘油三酯50份;/n单双甘油酯1.0~2.0份;/n酪蛋白酸钠0~20份;/n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0~10份;/n葡萄糖浆0~66份;/n膳食纤维0~27份;/n硬脂酰酸钠0.5~1.0份;/n磷酸氢二钾0.5~2.0份;/n水13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配方,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包括以下组分:
中链甘油三酯50份;
单双甘油酯1.0~2.0份;
酪蛋白酸钠0~20份;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0~10份;
葡萄糖浆0~66份;
膳食纤维0~27份;
硬脂酰酸钠0.5~1.0份;
磷酸氢二钾0.5~2.0份;
水1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中各组分质量比为:中链甘油三酯50份;单双甘油酯1.0~2.0份;酪蛋白酸钠15~20份;膳食纤维20~27份;硬脂酰酸钠0.5~1.0份;磷酸氢二钾1.5~2.0份;水1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膳食纤维选用菊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链甘油三酯粉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方中各组分质量比为:中链甘油三酯50份;单双甘油酯1.0~2.0份;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5~10份;葡萄糖浆55~66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民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海康食品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