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堡茶自动翻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2144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种六堡茶自动翻堆机构,包括翻茶装置、动力装置、扬茶输送带及轨道系统;所述翻茶装置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扬茶输送带设置在翻茶装置的后方;所述轨道系统设置在翻茶装置及动力装置下方;所述翻茶装置包括设置在翻茶装置前半部分的耙茶区及设置在翻茶装置后半部分的翻茶区;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机壳及设置在机壳内的耙茶电机及翻茶电机;所述轨道系统包括翻茶运动轨道、线道及整体运动轨道;所述翻茶装置及动力装置通过轨道系统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灵活性及实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帮助进行六堡茶渥堆发酵过程中的翻堆操作,非常适合在实际生产中使用。

An automatic turning mechanism of Liubao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堡茶自动翻堆机构
本技术属于茶叶制备工艺设备
,涉及一种六堡茶自动翻堆机构。
技术介绍
广西梧州市的六堡茶因其香味独特,口感醇厚,被奉为“黑茶极品”。六堡茶的制作工艺较为考究,其中渥堆发酵过程决定了茶叶最终的品质。渥堆既在平整的地面上堆放大量的茶叶,辅以水份、均摊及翻堆等操作,让茶叶缓慢发酵1~2个月。在渥堆过程中茶堆内部各部分由于温度及水分存在一定差异,容易出现板结及发酵不均匀的问题,如长时间温度过高还会出现“烧茶”现象,降低良品率,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渥堆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翻堆。最初的翻堆工作由人力完成,工作量大,翻堆效果差,目前行业内出现的翻堆设备使用时需要操作人员推动,但该类设备较为笨重,工作不灵活;同时对茶叶产生的作用力较大,容易将茶叶打成茶末;最后此类翻堆设备尾部的输送带不可调整,经过翻堆设备翻出的茶叶向后抛撒的距离固定,无法根据渥堆场地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实用效果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六堡茶自动翻堆机构,该装置小巧灵活,便于操作,同时还配有轨道系统,翻堆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六堡茶自动翻堆机构,包括翻茶装置(1)、动力装置(2)、扬茶输送带(3)及轨道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茶装置(1)与动力装置(2)连接;所述扬茶输送带(3)设置在翻茶装置(1)的后方;所述轨道系统(4)设置在翻茶装置(1)及动力装置(2)下方;/n所述翻茶装置(1)包括设置在翻茶装置(1)前半部分的耙茶区(5)及设置在翻茶装置(1)后半部分的翻茶区(6);在所述翻茶装置(1)上设有耙茶轮(7);围绕所述耙茶轮(7)至少连接有三组耙茶杆(8);每组所述耙茶杆(8)的端部均设有耙头(9);在所述翻茶区(6)上设有翻茶轮(10);围绕所述翻茶轮(10)上至少连接有六组翻茶固定杆(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堡茶自动翻堆机构,包括翻茶装置(1)、动力装置(2)、扬茶输送带(3)及轨道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茶装置(1)与动力装置(2)连接;所述扬茶输送带(3)设置在翻茶装置(1)的后方;所述轨道系统(4)设置在翻茶装置(1)及动力装置(2)下方;
所述翻茶装置(1)包括设置在翻茶装置(1)前半部分的耙茶区(5)及设置在翻茶装置(1)后半部分的翻茶区(6);在所述翻茶装置(1)上设有耙茶轮(7);围绕所述耙茶轮(7)至少连接有三组耙茶杆(8);每组所述耙茶杆(8)的端部均设有耙头(9);在所述翻茶区(6)上设有翻茶轮(10);围绕所述翻茶轮(10)上至少连接有六组翻茶固定杆(11);每组所述翻茶固定杆(11)的端部均连接有翻茶连接杆(12);在所述翻茶连接杆(12)上设置有翻茶板(13);每组所述翻茶固定杆(11)与翻茶连接杆(12)之间都形成钝角;所述翻茶装置(1)的后部连接两头开口的有茶罩(14);所述扬茶输送带(3)铰接在茶罩(14)后方;
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机壳(15)、耙茶电机(16)及翻茶电机(17);所述耙茶电机(16)及翻茶电机(17)均设置在机壳(15)内;所述耙茶电机(16)的转子Ⅰ(42)与翻茶电机(17)的转子Ⅱ(18)均伸出机壳(15),并分别与耙茶轮(7)及翻茶轮(10)连接;
所述轨道系统(4)包括翻茶运动轨道(19)、线道(20)及整体运动轨道(21);一组所述线道(20)设置在两组所述翻茶运动轨道(19)的中间;在所述翻茶装置(1)与动力装置(2)的底部分别设有两组动力轮Ⅰ(22);所述动力轮Ⅰ(22)的中间设有动力轮电机Ⅰ(23);所述动力轮Ⅰ(22)套在翻茶运动轨道(19)内;在所述动力装置(2)的底部设有电源插口(24);在所述线道(20)内设有连接电源的线缆(25);所述电源插口(24)与线缆(25)连接;在所述翻茶运动轨道(19)及线道(20)两端的底部均设有动力轮Ⅱ(38);每组所述动力轮Ⅱ(38)内均设有动力轮电机Ⅱ(39);两组所述整体运动轨道(21)分别设置在翻茶运动轨道(19)与线道(20)的两端,并与所述翻茶运动轨道(19)及线道(20)垂直;所述动力轮Ⅱ(38)套入整体运动轨道(21)内;
在所述动力装置(2)内还设有基于单片机建立的控制系统;所述耙茶电机(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均伟谢加仕黎祥张恒晋刘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