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包括,烘干仓;所述烘干仓的顶部连通有进料仓,所述烘干仓的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下方通过联轴与传动架传动连接,所述烘干仓的内壁呈等距平行结构焊接有三组连接件,且三组连接件的内壁均卡接有烘干盘,所述烘干盘的内壁嵌设有电热管,所述传动架延伸至烘干仓的内腔且贯穿烘干盘表面的通孔,所述传动架的外壁且位于烘干盘的上方焊接有清梳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烘干机采用多个平行结构的烘干盘,能够对落在烘干盘上的茶叶起到连续多次的烘干处理,并且在清梳杆的清梳作用下,使得烘干盘上的茶叶能够被梳理成均匀等厚度的状态,增大热空气与茶叶的接触面积,加快了烘干效率。
A dryer for tea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
技术介绍
茶叶是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在茶叶采摘之后,需要将茶叶进行烘干处理,去除掉茶叶内含有的水分,以便于茶叶的加工和包装运输处理。然而现有的茶叶烘干机通常多采用静态的烘干方式,使得茶叶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与热量接触,由于茶叶堆积的厚度大小不一,这种烘干的方式导致热量无法与茶叶进行大面积的接触,从而导致茶叶的烘干效率不高,降低了茶叶烘干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包括,烘干仓;所述烘干仓的顶部连通有进料仓,所述烘干仓的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下方通过联轴与传动架传动连接;所述烘干仓的内壁呈等距平行结构焊接有三组连接件,且三组连接件的内壁均卡接有烘干盘,所述烘干盘的内壁嵌设有电热管;所述传动架延伸至烘干仓的内腔且贯穿烘干盘表面的通孔,所述传动架的外壁且位于烘干盘的上方焊接有清梳杆。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下料板;所述下料板焊接在进料仓的底部开口端且延伸至烘干仓的内腔;所述下料板为U形下倾式结构,所述下料板的倾斜端内壁等距开设有多个分流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分别设置在烘干仓的内壁且位于烘干盘的下方;多个所述导流板均为下倾式结构,其倾斜角度大小为45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输送架;所述输送架贯穿设置在烘干仓的内腔且位于最下方所述烘干盘的下方;所述输送架与所述烘干盘之间相互平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焊接在烘干仓的外壁上端;所述限位管的内部螺纹旋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内侧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还包括梳理头;所述梳理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梳理头分别设置在清梳杆的底部;多个所述梳理头均为外倾式结构,其倾斜角度大小均为45度。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烘干机采用多个平行结构的烘干盘,能够对落在烘干盘上的茶叶起到连续多次的烘干处理,并且在清梳杆的清梳作用下,使得烘干盘上的茶叶能够被梳理成均匀等厚度的状态,防止茶叶发生堆积聚集的情况,从而增大热空气与茶叶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加快了茶叶的烘干效率。(2):该烘干机通过设置的下料板,使得进料仓内的茶叶能够沿着下料板准确的落在最上层的烘干盘上,并且配合分流槽的分流作用,确保了茶叶能够以均匀等距的状态落在烘干盘上,实现茶叶快速稳定的下料处理,提高了烘干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烘干盘的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限位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传动架与清梳杆连接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进料仓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伺服电机;2、进料仓;21、下料板;22、分流槽;3、烘干仓;4、传动架;5、清梳杆;51、梳理头;6、连接件;7、烘干盘;71、电热管;72、通孔;8、导流板;9、输送架;10、限位管;101、螺纹杆;102、活性炭吸附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包括,烘干仓3;烘干仓3的顶部连通有进料仓2,烘干仓3的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1,且伺服电机1的下方通过联轴与传动架4传动连接;烘干仓3的内壁呈等距平行结构焊接有三组连接件6,且三组连接件6的内壁均卡接有烘干盘7,烘干盘7的内壁嵌设有电热管71;传动架4延伸至烘干仓3的内腔且贯穿烘干盘7表面的通孔72,传动架4的外壁且位于烘干盘7的上方焊接有清梳杆5。工作原理:将需要烘干的茶叶放置在进料仓2内,使得茶叶能够沿着进料仓2均匀的进入到烘干仓3内,并且落在最上层的烘干盘7上,此时启动伺服电机1,伺服电机1带动传动架4同步旋转,并且使得清梳杆5也进行转动,对烘干盘7上的茶叶进行清刷处理,使得茶叶处于均匀等厚度的状态,与此同时,电热管71工作产生热量,透过烘干盘7向外散失与茶叶接触进行烘干处理,并且在三个烘干盘7的连续烘干处理下,确保了茶叶能够被全面快速高效的烘干。如图5所示,还包括下料板21,下料板21焊接在进料仓2的底部开口端且延伸至烘干仓3的内腔,下料板21为U形下倾式结构,下料板21的倾斜端内壁等距开设有多个分流槽22,使得进料仓2内的茶叶能够沿着下料板21准确的落在最上层的烘干盘7上,并且配合分流槽22的分流作用,确保了茶叶能够以均匀等距的状态落在烘干盘7上,实现茶叶快速稳定的下料处理。如图1所示,还包括导流板8,导流板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流板8分别设置在烘干仓3的内壁且位于烘干盘7的下方,多个导流板8均为下倾式结构,其倾斜角度大小为45度,当某一层烘干盘7上的茶叶被烘干处理后,在清梳杆5的作用下,使得茶叶被推向烘干盘7的外侧落下,并且落在导流板8上,沿着导流板8的下倾式结构再次落在下一层烘干盘7上,对茶叶起到均匀导流的作用,防止茶叶在烘干仓3内发生四处飞溅的现象。如图1所示,还包括输送架9,输送架9贯穿设置在烘干仓3的内腔且位于最下方烘干盘7的下方,输送架9与烘干盘7之间相互平行,最下层烘干盘7上的茶叶被烘干处理后,在导流板8的导流下落在输送架9上,从而均匀稳定的向外输送,实现了自动卸料的操作效果,提高了烘干机的工作效率。如图3所示,还包括限位管10,限位管10焊接在烘干仓3的外壁上端,限位管10的内部螺纹旋接有螺纹杆101,且螺纹杆101的内侧设置有活性炭吸附棒102,螺纹杆101可以螺纹旋接在限位管10内,使得活性炭吸附棒102嵌设在烘干仓3内,将烘干仓3内烘干过程产生的灰尘污渍进行吸附,从而提高烘干仓3内的整洁度。如图4所示,还包括梳理头51,梳理头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梳理头51分别设置在清梳杆5的底部,多个梳理头51均为外倾式结构,其倾斜角度大小均为45度,梳理头51能够将烘干盘7上的茶叶进行梳槽梳理,使得茶叶能够处于等厚度的均匀状态,并且外倾式的结构也能够逐渐的茶叶推向烘干盘7的外侧,使得茶叶可以落入到下一层的烘干盘7上进行连续烘干。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仓(3);/n所述烘干仓(3)的顶部连通有进料仓(2),所述烘干仓(3)的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1),且伺服电机(1)的下方通过联轴与传动架(4)传动连接;/n所述烘干仓(3)的内壁呈等距平行结构焊接有三组连接件(6),且三组连接件(6)的内壁均卡接有烘干盘(7),所述烘干盘(7)的内壁嵌设有电热管(71);/n所述传动架(4)延伸至烘干仓(3)的内腔且贯穿烘干盘(7)表面的通孔(72),所述传动架(4)的外壁且位于烘干盘(7)的上方焊接有清梳杆(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仓(3);
所述烘干仓(3)的顶部连通有进料仓(2),所述烘干仓(3)的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1),且伺服电机(1)的下方通过联轴与传动架(4)传动连接;
所述烘干仓(3)的内壁呈等距平行结构焊接有三组连接件(6),且三组连接件(6)的内壁均卡接有烘干盘(7),所述烘干盘(7)的内壁嵌设有电热管(71);
所述传动架(4)延伸至烘干仓(3)的内腔且贯穿烘干盘(7)表面的通孔(72),所述传动架(4)的外壁且位于烘干盘(7)的上方焊接有清梳杆(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板(21);
所述下料板(21)焊接在进料仓(2)的底部开口端且延伸至烘干仓(3)的内腔;
所述下料板(21)为U形下倾式结构,所述下料板(21)的倾斜端内壁等距开设有多个分流槽(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加工用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板(8);
所述导流板(8)的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永宝,林斌结,
申请(专利权)人:季永宝,林斌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