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2040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包括套筒、水箱、盘旋塑料管和翻斗式自计雨量筒,套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的顶端贯穿套筒并延伸至套筒的顶端,伸缩支撑杆表面的顶部且位于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扣,盘旋塑料管的表面与环形扣的表面固定连接,水箱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力泵,且磁力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寒草甸土壤性质研究设备技术领域。该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在研究高寒草甸土壤入渗和产流时既可以简便携带,简单操作,又能保证实验正常准确进行,同时也解决了已有装置压力过大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且用水量大大减少,装置清洗更加快速方便,不易堵塞。

A portable automatic artificial rainfal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寒草甸土壤性质研究设备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
技术介绍
人工降水,又称人工增雨,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其方法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高寒草甸土壤入渗和产流实验是研究高寒草甸区土壤入渗,水分运移以及坡面产流量的关键和重要手段,但高寒区条件资源有限,为更好的模拟自然降雨过程,需要人工模拟自然降雨情况,目前的高寒草甸区人工降雨装置大多采用更换针头的方法来控制雨强,这种方法操作起来既工作量大又不安全,或者运用加大密闭水箱压力,用不同的压力强度的方式来控制雨强的大小(例如专利《一种便携式野外湿地人工降雨装置及其应用方法》),但这两种方式在实际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较大,要么更换针头工作量大,密闭性不好,要么压强太大造成密闭水箱的变形和炸裂,不仅增加了实验难度,而且实验成本高,野外高寒草甸区地形复杂,地面陡坡居多且部分退化地图土质疏松,对实验的进行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假设都是一种考验,且高山区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强风等自然现象,仪器假设的稳定性、可操作性和是否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现有人工降雨的装置一般考虑的因素不周全或者装置简单造成在实际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因此在研究高寒草甸土壤入渗和产流时需要一种既可以简便携带,简单操作,又能保证实验正常准确进行的高效率人工降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解决了人工降雨装置操作起来既工作量大又不安全,同时耗费了较多水资源以及在高山强风的情况下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包括套筒、水箱、盘旋塑料管和翻斗式自计雨量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支撑杆,所述伸缩支撑杆的顶端贯穿套筒并延伸至套筒的顶端,所述伸缩支撑杆表面的顶部且位于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扣,所述盘旋塑料管的表面与环形扣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箱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力泵,且磁力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所述磁力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磁力泵的一端贯穿水箱并延伸至水箱的顶部,所述进水管延伸至水箱顶部的一端通过进水管接口与盘旋塑料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水口阀门,所述进水管表面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精密流量计,所述盘旋塑料管表面的底部开设有锥形小孔。优选的,所述盘旋塑料管的另一端通过出水管接口连通有出水管,且出水管远离盘旋塑料管的一端通过水箱接口与水箱的一侧相连通,出水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出水口阀门。优选的,所述盘旋塑料管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水准泡。优选的,所述套筒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脚踏板,且脚踏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块。优选的,所述套筒表面两侧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旋钮。优选的,所述水箱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注水口,且注水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优选的,所述水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观察窗。优选的,所述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通过套筒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支撑杆,伸缩支撑杆的顶端贯穿套筒并延伸至套筒的顶端,伸缩支撑杆表面的顶部且位于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扣,盘旋塑料管的表面与环形扣的表面固定连接,水箱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力泵,且磁力泵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磁力泵的出水口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远离磁力泵的一端贯穿水箱并延伸至水箱的顶部,进水管延伸至水箱顶部的一端通过进水管接口与盘旋塑料管的一端相连通,进水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水口阀门,进水管表面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精密流量计,盘旋塑料管表面的底部开设有锥形小孔,在研究高寒草甸土壤入渗和产流时既可以简便携带,简单操作,又能保证实验正常准确进行,同时也解决了已有装置压力过大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且用水量大大减少,装置清洗更加快速方便,不易堵塞。(2)、该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通过套筒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脚踏板,且脚踏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块,套筒表面两侧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旋钮,该套筒在脚踏板的作用下更加容易进入比较坚硬的土壤,同时插块的针状入地式头部设计有更强的抓地力,调节旋钮可以任意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比起平放在地面的装置而言,这种更加稳定和简便。(3)、该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通过盘旋塑料管表面的底部开设有锥形小孔,该降雨装置中,盘旋状带有锥形小孔的塑料管采用“滴管技术”的思想,经大量实际实验保证每个锥形小孔能够顺利出水,盘旋状塑料管可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抗压能力强和耗水量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盘旋塑料管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箱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套筒结构的剖视图。图中:1-套筒、2-水箱、3-盘旋塑料管、4-翻斗式自计雨量筒、5-伸缩支撑杆、6-环形扣、7-磁力泵、8-抽水管、9-进水管、10-进水管接口、11-进水口阀门、12-精密流量计、13-锥形小孔、14-出水管接口、15-出水管、16-水箱接口、17-圆水准泡、18-脚踏板、19-插块、20-调节旋钮、21-注水口、22-活塞、23-观察窗、24-防护板、25-出水口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在研究高寒草甸土壤入渗和产流时既可以简便携带,简单操作,又能保证实验正常准确进行,同时也解决了已有装置压力过大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且用水量大大减少,装置清洗更加快速方便,不易堵塞,包括套筒1、水箱2、盘旋塑料管3和翻斗式自计雨量筒4,该套筒1在脚踏板18的作用下更加容易进入比较坚硬的土壤,同时插块19的针状入地式头部设计有更强的抓地力,调节旋钮20可以任意调节支撑机构的高度,比起平放在地面的装置而言,这种更加稳定和简便,水箱2顶部的一侧开设有注水口21,且注水口2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活塞22,水箱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观察窗23,观察窗23可观察水箱2内部的水容量,方便后续水的加注,水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板24,套筒1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脚踏板18,且脚踏板1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块19,套筒1表面两侧的顶部均活动连接有调节旋钮20,盘旋塑料管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水准泡17,套筒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包括套筒(1)、水箱(2)、盘旋塑料管(3)和翻斗式自计雨量筒(4),所述套筒(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支撑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杆(5)的顶端贯穿套筒(1)并延伸至套筒(1)的顶端,所述伸缩支撑杆(5)表面的顶部且位于套筒(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扣(6),所述盘旋塑料管(3)的表面与环形扣(6)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箱(2)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力泵(7),且磁力泵(7)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8),所述磁力泵(7)的出水口连通有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远离磁力泵(7)的一端贯穿水箱(2)并延伸至水箱(2)的顶部,所述进水管(9)延伸至水箱(2)顶部的一端通过进水管接口(10)与盘旋塑料管(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水口阀门(11),所述进水管(9)表面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精密流量计(12),所述盘旋塑料管(3)表面的底部开设有锥形小孔(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包括套筒(1)、水箱(2)、盘旋塑料管(3)和翻斗式自计雨量筒(4),所述套筒(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伸缩支撑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支撑杆(5)的顶端贯穿套筒(1)并延伸至套筒(1)的顶端,所述伸缩支撑杆(5)表面的顶部且位于套筒(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扣(6),所述盘旋塑料管(3)的表面与环形扣(6)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水箱(2)内壁底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力泵(7),且磁力泵(7)的进水口连通有抽水管(8),所述磁力泵(7)的出水口连通有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远离磁力泵(7)的一端贯穿水箱(2)并延伸至水箱(2)的顶部,所述进水管(9)延伸至水箱(2)顶部的一端通过进水管接口(10)与盘旋塑料管(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进水管(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进水口阀门(11),所述进水管(9)表面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精密流量计(12),所述盘旋塑料管(3)表面的底部开设有锥形小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自动人工降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盘旋塑料管(3)的另一端通过出水管接口(14)连通有出水管(15),且出水管(15)远离盘旋塑料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旭红李常斌魏健美武磊吕佳南张媛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