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线底座、PCB板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794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同轴线底座、PCB板及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PCB板,所述PCB板的一正面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正面,所述同轴线底座包括一长方体形的支撑底座、一圆柱形的同轴线接口以及3个连接臂,所述同轴线接口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支撑底座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每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的1个侧面固定,每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PCB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同轴线底座、PCB板及移动终端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厚度,而且所述同轴线底座更加稳固,使用寿命更长。

Coaxial base, PCB and mobile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轴线底座、PCB板及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一种同轴线底座、PCB板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现有的3D影像拍摄及影像处理非常的不方便,无法实现一体化操作,需要将影像导出,并且影像处理装置不方便携带。在手机中,需要用到同轴线底座,同轴线是由两根同轴的圆柱导体构成的导行系统,内外导体之间填充空气或高频介质的一种宽频带微波传输线。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中的同轴线底座高度较大,影像移动终端的厚度,而且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中的同轴线底座高度较大,影像移动终端的厚度,而且容易脱落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厚度,而且所述同轴线底座更加稳固,使用寿命更长的同轴线底座、PCB板及移动终端。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同轴线底座,用于移动终端,其特点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PCB板,所述PCB板的一正面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正面,所述同轴线底座包括一长方体形的支撑底座、一圆柱形的同轴线接口以及3个连接臂,所述同轴线接口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支撑底座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每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的1个侧面固定,每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PCB板固定连接。较佳地,所述同轴线接口的顶端低于所述正面。较佳地,所述3个连接臂包括2个第一连接臂以及1个第二连接臂。较佳地,所述2个第一连接臂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3个依次连接且一体成型的连接板,相邻两个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距离所述支撑底座最远的连接板设于所述正面之上且与所述正面平行。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4个依次连接且一体成型的连接板,依次为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以及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设于所述正面之上且与所述正面平行,所述第四连接板向所述PCB板的背面延伸,PCB板在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位置处设有一容纳所述第四连接板的通孔。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臂分别与所述同轴线接口的引脚连接,所述正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连接的触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PCB板,用于移动终端,其特点在于,所述PCB板的一正面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正面,所述凹槽内设有如上所述的同轴线底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特点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如上所述的同轴线底座以及如上所述的PCB板。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同轴线底座、PCB板及移动终端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厚度,而且所述同轴线底座更加稳固,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同轴线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同轴线底座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同轴线底座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1参见图1、图2以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可以为平板电脑、pad等智能设备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PCB板11。所述PCB板11的一正面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12低于所述正面13。所述同轴线底座包括一长方体形的支撑底座14、一圆柱形的同轴线接口15以及3个连接臂。所述同轴线接口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支撑底座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每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的1个侧面固定,每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PCB板固定连接。所述同轴线接口的顶端低于所述正面。所述3个连接臂包括2个第一连接臂161以及1个第二连接臂162。所述2个第一连接臂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3个依次连接且一体成型的连接板。相邻两个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距离所述支撑底座最远的连接板设于所述正面之上且与所述正面平行。所述第二连接臂包括4个依次连接且一体成型的连接板,依次为第一连接板1621、第二连接板1622、第三连接板1623以及第四连接板1624。所述第三连接板设于所述正面之上且与所述正面平行,所述第四连接板向所述PCB板的背面延伸。PCB板在所述第四连接板的位置处设有一容纳所述第四连接板的通孔17。所述第一连接臂分别与所述同轴线接口的引脚连接,所述正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臂连接的触点18。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轴线底座,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PCB板,所述PCB板的一正面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正面,所述同轴线底座包括一长方体形的支撑底座、一圆柱形的同轴线接口以及3个连接臂,所述同轴线接口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支撑底座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每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的1个侧面固定,每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PCB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线底座,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一PCB板,所述PCB板的一正面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低于所述正面,所述同轴线底座包括一长方体形的支撑底座、一圆柱形的同轴线接口以及3个连接臂,所述同轴线接口设于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支撑底座设于所述凹槽的底面上,每一连接臂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的1个侧面固定,每一连接臂的另一端与PCB板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线接口的顶端低于所述正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线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3个连接臂包括2个第一连接臂以及1个第二连接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轴线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2个第一连接臂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臂包括3个依次连接且一体成型的连接板,相邻两个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距离所述支撑底座最远的连接板设于所述正面之上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信明唐育辉刘志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昶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