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密度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416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实密度仪,涉及测量器具技术领域。该压实密度仪包括模具和推动件,模具内部设置有贯通装料模上下两端的通道,通道中可拆卸安装有上压扣和下压扣,上压扣和下压扣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空间。模具固定设置,上压扣能够被固定设置,推动件位于模具的下方,推动件用于与下压扣连接,并推动下压扣向上面向上压扣移动,以将上压扣和下压扣之间的物料压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经压实密度仪压实而成的料饼的厚度的误差较大,导致压实密度的计算结果误差也较大的技术问题。

Compaction densito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实密度仪
本技术涉及测量器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实密度仪。
技术介绍
粉末压实密度仪是一种常见的检测粉末被压实后的密度的一种设备,其在锂电行业中被广泛应用。现有的粉末压实密度仪分为电动或者液压两种,无论是电动的粉末压实密度仪还是液压的粉末压实密度仪均需要配备模具。如图1所示,现有的压实密度仪包括圆柱形的中空的装料模1’、第一顶扣2’、第二顶扣3’和顶杆4’。在使用该压实密度仪压实粉末时,先将第二顶扣3’过盈配合在装料模1’的底端,再将粉末装进装料模1’中。装好粉末后,再将第一顶扣2’过盈配合在装料模1’的顶端,并将顶杆4’放置在第一顶扣2’上。继而可以将装料模1’放置在提升平台5’上,再启动提升平台5’,提升平台5’被启动后会推动装料模1’上升。由于第一顶扣2’的上方固定有顶板6’,因而装料模1’上升后,会将顶杆4’顶在顶板6’的下方。继续使装料模1’上升,顶杆4’会反推第一顶扣2’,以使第一顶扣2’朝向第二顶扣3’移动。在第一顶扣2’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顶扣2’可以将位于第二顶扣3’上的粉末压实成料饼。将测得的装料模1’的内径、粉末质量和料饼的厚度代入密度公式中即可计算出粉末的压实密度。但是在将粉末装入装料模1’中时,粉末的流动性会影响其在装料模1’中的分布均匀性,此时装料模1’中的粉末堆的靠近顶杆4’的一侧极易具有尖端。当利用顶杆4’的反推过程压实粉末堆时,粉末堆位于第二顶扣3’上固定不动,粉末堆上的尖端只能在第一顶扣2’接触到尖端时被压塌,即粉末堆上的尖端只能在粉末堆被压实的过程中被压塌,因而粉末堆易在被压均匀之前被压实,进而导致最终形成的料饼的密度不均匀。而密度不均匀的料饼的厚度往往大于密度均匀的料饼的厚度,因而利用现有的压实密度仪压实而成的料饼的厚度的误差较大,导致料饼的压实密度的计算结果误差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实密度仪,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经压实密度仪压实而成的料饼的厚度的误差较大,导致料饼的压实密度的计算结果误差也较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压实密度仪包括模具和推动件;模具内部设置有贯通装料模上下两端的通道,通道中可拆卸安装有上压扣和下压扣,上压扣和下压扣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空间;模具固定设置,上压扣能够被固定设置,推动件位于模具的下方,推动件用于与下压扣连接,并推动下压扣向上面向上压扣移动,以将上压扣和下压扣之间的物料压实。进一步的,压实密度仪还包括载物台,载物台固定设置,模具位于载物台上,载物台上与通道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孔道,模具中的通道能够与孔道连通;推动件设置在载物台的下方,且推动件的一端能够穿过孔道,以使推动件与下压扣连接,并推动下压扣面向上压扣移动。进一步的,载物台上与通道的位置对应处还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位于孔道上方并与孔道连通,容置槽中用于放置模具。进一步的,容置槽的内侧壁与模具的外侧壁贴合。进一步的,压实密度仪还包括顶板,顶板位于模具的上方,上压扣能够抵接在顶板上以被固定。进一步的,压实密度仪还包括限位座;通道包括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第一段通道的径向截面积小于第二段通道的径向截面积,且第二段通道位于第一段通道上方;上压扣和下压扣均可拆卸安装在第一段通道中,限位座安装在模具的顶端上,且限位座的其中一端能够伸进第二段通道中并与上压扣抵接,限位座的另一端能够与顶板抵接。进一步的,限位座上设置有排气孔,上压扣和下压扣之间形成的用于容纳物料的空间与排气孔连通,且排气孔与外界连通。进一步的,推动件包括推杆和底盘,推杆固接在底盘上,且推杆与底盘垂直;推杆用于与下压扣连接。进一步的,推杆为圆柱形,载物台上的孔道为圆柱形,孔道的直径等于推杆的直径。进一步的,压实密度仪还包括驱动件,底盘放置在驱动件的输出端上。本技术提供的压实密度仪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压实密度仪包括模具和推动件,模具内部设置有贯通装料模上下两端的通道,通道中可拆卸安装有上压扣和下压扣。模具固定设置,上压扣能够被固定设置,推动件位于模具的下方。在需要压实物料时,先将下压扣安装在通道中,以使下压扣抵接在通道的侧壁上,下压扣与通道侧壁之间的摩擦力足以用于支撑物料。再将物料盛入通道中,装好物料后,再将上压扣安装在通道中。继而将模具竖直放置并固定,并将上压扣位置固定好。再推动推杆,被推动的推杆可以与下压扣抵接并将下压扣推向上压扣,最终将下压扣上的物料压实成料饼。在推杆开始推动下压扣时,为了克服下压扣与料筒侧壁之间的摩擦力需要给下压扣施加一个较大的推力,而此时下压扣上的物料由于惯性仍旧静止,因此在下压扣开始移动时,下压扣上的物料堆因惯性和流动性会坍塌,进而使物料在下压扣上的分布更均匀。此外,推杆推动下压扣和其上的物料堆一起移动的过程中,物料堆也易于受到振动而坍塌,也能使物料在下压扣上的分布更均匀。因此当物料被压实后,其所形成的料饼的密度更均匀,料饼的厚度值更真实可靠,导致最终计算出的料饼的压实密度值误差更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压实密度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实密度仪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压实密度仪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模具的剖视图;图5为图3中的载物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载物台的剖视图。图标:1’-装料模;2’-第一顶扣;3’-第二顶扣;4’-顶杆;5’-提升平台;6’-顶板;1-模具;10-通道;100-第一段通道;101-第二段通道;2-推动件;20-推杆;21-底盘;3-载物台;30-孔道;31-容置槽;40-上压扣;41-下压扣;5-顶板;6-限位座;60-限位部;61-抵接部;7-驱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实密度仪包括模具1和推动件2。如图4所示,模具1内部设置有贯通装料模上下两端的通道10,通道10中可拆卸安装有上压扣40和下压扣41,上压扣40和下压扣41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空间。模具1固定设置,上压扣40能够被固定设置,推动件2位于模具1的下方,推动件2用于与下压扣41连接,并推动下压扣41向上面向上压扣40移动,以将两个压扣之间的物料压实。在需要压实物料时,先将下压扣41安装在通道10中,以使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实密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密度仪包括模具和推动件;/n所述模具内部设置有贯通装料模上下两端的通道,所述通道中可拆卸安装有上压扣和下压扣,所述上压扣和所述下压扣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空间;/n所述模具固定设置,所述上压扣能够被固定设置,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模具的下方,所述推动件用于与所述下压扣连接,并推动所述下压扣向上面向所述上压扣移动,以将所述上压扣和所述下压扣之间的物料压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实密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密度仪包括模具和推动件;
所述模具内部设置有贯通装料模上下两端的通道,所述通道中可拆卸安装有上压扣和下压扣,所述上压扣和所述下压扣之间能够形成用于容纳物料的空间;
所述模具固定设置,所述上压扣能够被固定设置,所述推动件位于所述模具的下方,所述推动件用于与所述下压扣连接,并推动所述下压扣向上面向所述上压扣移动,以将所述上压扣和所述下压扣之间的物料压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实密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密度仪还包括载物台,所述载物台固定设置,所述模具位于所述载物台上,所述载物台上与所述通道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孔道,所述模具中的通道能够与所述孔道连通;
所述推动件设置在所述载物台的下方,且所述推动件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孔道,以使所述推动件与所述下压扣连接,并推动所述下压扣面向所述上压扣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实密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上与所述通道的位置对应处还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孔道上方并与所述孔道连通,所述容置槽中用于放置所述模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实密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与所述模具的外侧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实密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实密度仪还包括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敏王世银陈笑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