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握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296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弓握把,涉及弓箭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稳定性不佳的技术问题。该弓握把,弓握把上设置有凹陷部和托台;所述凹陷部符合人体工程学与使用者手部虎口形状相吻合;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上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托台相较于弓身对称,且突出弓身;所述托台的底部端面由前至后向下倾斜,所述托台后方的底部端面与所述凹陷部的顶部渐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高弓射击的稳定性。

Bow g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弓握把
本技术涉及弓箭
,尤其是涉及一种弓握把。
技术介绍
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箭头为铜或铁制(现代的箭头多为合金),杆为竹或木质(现代多为纯碳或铝合金),羽为雕,鹰或鹅的羽毛。是军队与猎人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可怕的致命武器。弓箭出现的时间,也许可以上溯到遥远的神话时代。后羿射九曜的传说,向来脍炙人口。在现代社会,弓箭在也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一些专业的传统弓箭论坛和网站(如中华弓箭社)在迅速发展之中,传统射箭队弓箭馆也在各地成立,弓箭是静与动的完美结合的一个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现代的新的贵族运动,传统弓箭越来越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由于射手喜好的握弓方式(低推、中推、高推)以及手型存在差异,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现有弓箭握把往往追求高适用性;然而单一客户的手型和握弓方式相对固定,具有高适用性的弓握把对个体适用者的价值不高,对此本专利技术然专利技术了一种弓握把,针对个体射击爱好者的手型以及其惯用的握弓方式,使握把与手部具有更高的契合度,射击的准确度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弓握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稳定性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弓握把,弓握把上设置有凹陷部和托台;所述凹陷部符合人体工程学与使用者手部虎口形状相吻合;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上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托台相较于弓身对称,且突出弓身;所述托台的底部端面由前至后向下倾斜,所述托台后方的底部端面与所述凹陷部的顶部渐近。优选地,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的底部端面的左/右侧投影呈圆弧形。优选地,所述托台底部圆弧形的半径大小为30-450mm。优选地,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的中部前后方向上镂空。优选地,使用状态下,前后方向上,所述托台的下部的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U型。优选地,使用状态下,相较于弓身所述托台的高度为5-15mm。优选地,所述托台的顶部与底部的机构相较于所述托台的中部对称。优选地,使用状态下,水平方向上,所述托台的前端高于所述托台的后端1-15mm。优选地,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由弓身的前端一直延伸至弓身的后端。优选地,使用状态下,水平方向上所述托台的长度为28-30mm。本技术提供的弓握把,凹陷部符合人体工程学与射手手部虎口的形状相吻合,托台设置在凹陷部的上方,使用状态下,当手部的虎口位于所述凹陷部时,大拇指的上部和食指的上部会与所述托台的下部相抵触,弓握把与手部的接触面积更大、维度更广,提高了握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涉及的弓握把使用状态下的左视图;图2是本技术所涉及的弓握把使用状态下的后视图。图中1、托台;2、凹陷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申请中使用状态指,射手前举弓,弓身长度方向为处于竖直时的状态;此时弓的左、右侧与射手相同,弓远离射手的一侧为弓的前侧,弓靠近射手的一侧为弓的后侧。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弓握把,弓握把上设置有凹陷部2和托台1;所述凹陷部2符合人体工程学与使用者手部虎口形状相吻合;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1设置在所述凹陷部2的上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托台1相较于弓身对称,且突出弓身;所述托台1的底部端面由前至后向下倾斜,所述托台1后方的底部端面与所述凹陷部2的顶部渐近,渐进状态是指托台1的下端面与凹陷部2的上部边缘在弓握把的后侧逐渐靠近,两者的末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射手进行射击时,手部虎口与凹陷部2吻合,大拇指和食指的上部与托台1下部向抵触,与传统弓握把相比,本技术所涉及的弓握把与使用者手部的接触面积更大,手部对弓的限位维度更广,提高了握弓的稳定性,射击的准确度更高。本技术所涉及的弓握把上,在凹陷部2的对侧还设置有凸起部,使用状态下使用者食指位于凸起部上方,中指位于凸起部下方,射手握弓时手型能够在握把上更好展开,进一步提升握弓的稳定性和舒适性。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1的底部端面的左/右侧投影呈圆弧形。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托台1底部圆弧形的半径大小为30-450mm。根据射手个常用的握弓方式的不同,习惯采用上推方式的射手选用弧度半径较小的托台1(底部端面倾斜幅度大),习惯采用中推方式的射手选用弧度半径大的托台1(底部端面倾斜平缓)。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1的中部前后方向上镂空,左右方向局部镂空;减小小弓身重量并并能够有效降低弓身的刚度,提高弓的弹性性能。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使用状态下,前后方向上,所述托台1的下部的竖直方向上的截面呈U型。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使用状态下,相较于弓身所述托台1的高度为5-15mm。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托台1的顶部与底部的机构相较于所述托台1的中部对称。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使用状态下,水平方向上,所述托台1的前端高于所述托台1的后端1-15mm。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1由弓身的前端一直延伸至弓身的后端。作为本技术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使用状态下,水平方向上所述托台1的长度为28-30mm,射手根据自身手型的大小选用合适的尺寸。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弓握把,其特征在于,弓握把上设置有凹陷部和托台;/n所述凹陷部符合人体工程学与使用者手部虎口形状相吻合;/n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上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托台相较于弓身对称,且突出弓身;所述托台的底部端面由前至后向下倾斜,所述托台后方的底部端面与所述凹陷部的顶部渐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弓握把,其特征在于,弓握把上设置有凹陷部和托台;
所述凹陷部符合人体工程学与使用者手部虎口形状相吻合;
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设置在所述凹陷部的上方,在左、右方向上所述托台相较于弓身对称,且突出弓身;所述托台的底部端面由前至后向下倾斜,所述托台后方的底部端面与所述凹陷部的顶部渐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弓握把,其特征在于,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的底部端面的左/右侧投影呈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弓握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台底部圆弧形的半径大小为30-4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弓握把,其特征在于,使用状态下,所述托台的中部前后方向上镂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弓握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尚群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