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1258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6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真空抽吸系统和热风系统,烘干箱由隔板分隔形成预热区和烘燥区,预热区和烘燥区内均设有转鼓以及配合转鼓使用的烘箱罩,于预热区的烘干箱侧壁设布料进口,于烘燥区的烘干箱侧壁设布料出口,于隔板上设布料通过的开口;热风系统连通烘箱罩;真空抽吸系统设于转鼓内,位于烘燥区的真空抽吸系统连通位于预热区的烘箱罩,位于预热区的真空抽吸系统连通热风系统的进风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烘干箱分隔设置为预热区和烘燥区,利用烘燥区的余热对预热区的湿布进行预加热后,再在烘燥区进行烘干,不仅能提高烘燥区的热能利用效率,还能对热能余热进行回收,具有节能降耗的作用。

Energy saving drying equipment for Spunlaced Nonwove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
本技术设于非织造工业用设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
技术介绍
在水刺非织造布生产过程中,纤网经水刺成布后,虽然经轧车压制除水,但布上仍然吸附有大量的水分,因此,需要在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工艺中设置烘干工序。传统工艺中,多采用热风烘干方式,即利用热风对传送带表面的湿布进行烘干,这种烘干方式由于烘干不全面,往往造成非织布烘干效果的不佳,继而无法保证非织造布的产品质量。现有专利文献CN109140975A(一种新型无纺布生产用热风循环烘干设备,2019.01.04)记载了一种烘干加热箱,无纺布通过上导向辊和下导向辊呈“S”型分布于加热箱两侧,使得无纺布上下表面在烘干箱内部能够进行多次加热,有利于把无纺布的水分快速除去,提高干燥效率,同时,热风可循环使用,降低了热风使用带来的能源消耗。由于无纺布呈“S”型分布,为提高烘干效率,加热箱内需布置有多个陶瓷加热管并间隔设置在无纺布之间,由其产生的热风对无纺布进行烘干,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陶瓷加热管与无纺布的特定布置方式往往需要加热箱具备更大的体积,并不利于工业用地和生产线的优化配置,同时,该方式热效率的利用率低,产品手感较硬。目前的热风穿透式烘干机,如《国防纺织导报》,第2005年第9期,“烘干机在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中的应用”,刘东生,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中国),记载了一种穿透式烘干方式,即水刺布沿转鼓通过烘缸罩的过程中,转鼓表面采用的蜂窝式结构,转鼓内的真空抽吸系统使蒸汽热风穿过水刺布进入鼓内并被抽走,布上的水分受热蒸发并随抽入到鼓内的热空气一并被带走,抽出的空气送入循环系统,排掉水分后再经热交换器加热后再送至烘干罩,经实践证明,蒸汽热风穿透式的烘燥热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热风烘干方式,产品手感好。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然需要持续提供蒸汽热风,能源消耗量大。基于上述情况,为满足水刺非织造布的高效烘燥效果,本技术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将烘干箱分隔设置为预热区和烘燥区,利用烘燥区的余热对预热区的湿布进行预加热后,再在烘燥区进行烘干,不仅能提高烘燥区的热能利用效率,还能对热能余热进行回收,具有节能降耗的作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包括烘干箱、真空抽吸系统和热风系统,烘干箱由隔板分隔形成预热区和烘燥区,预热区和烘燥区内均设有转鼓以及配合转鼓使用的烘箱罩,于预热区的烘干箱侧壁设布料进口,于烘燥区的烘干箱侧壁设布料出口,于隔板上设布料通过的开口;热风系统连通烘箱罩;真空抽吸系统设于转鼓内,位于烘燥区的真空抽吸系统连通位于预热区的烘箱罩,位于预热区的真空抽吸系统连通热风系统的进风管。所述预热区和烘燥区内均设有导轮,预热区内的导轮设于预热区内的转鼓与布料进口之间;烘燥区内的导轮设于烘燥区内的转鼓与布料出口之间。所述布料呈“S”形依次绕过预热区和烘燥区的转鼓。所述转鼓表面为蜂巢状结构。所述烘箱罩沿烘干箱内壁设置,对应转鼓的烘箱罩上均布若干热风出口。所述热风系统包括热交换器和热风管,热交换器通过热风管连接烘箱罩。所述真空抽吸系统包括设于转鼓内的真空抽吸泵和连接真空抽吸泵的送风管,位于烘燥区内的真空抽吸泵通过送风管连接预热区的烘箱罩,位于预热区内的真空抽吸泵通过送风管连接热风交换器的进风管。位于所述烘燥区内的真空抽吸泵通过送风管连接热风交换器的进风管。连接所述真空抽吸泵的送风管上设除湿器。与所述开口上设刮片。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热风穿透式烘干方式,转鼓表面采用蜂巢状结构,使用时,通过转鼓内的真空抽吸系统产生的负压,使送至烘箱罩内的热风穿过布料后进入转鼓,并与布料受热风蒸发而产生的热空气一并被抽吸送走,热风的热量通过对流的方式对布料进行干燥,有利于热效率的提高。(2)本技术采用隔板将烘干箱分隔形成预热区和烘燥区,对烘燥区内的烘箱罩提供热风,烘燥区内产生的余热被真空抽吸系统抽吸送至预热区,再作为预热区烘箱罩的热风使用,或者直接送至热交换器的进风管进行再加热,不仅可实现热风余热的回用,降低预热区或热交换器的能耗,通过预热区的设置,可还进一步提高烘燥区的烘干速率,有利于工艺成本的控制。(3)本技术采用隔板分区域的进行烘干,利用热风和/余热风量的合理控制,可实现预热区和烘燥区内温湿度的单独控制,具有烘干效果好、热风利用率高、耗能较传统烘干机明显降低的特点。(4)本技术中,预烘干布料呈“S”形运动并依次通过预热区和烘燥区,实际生产过程中,烘干箱、转鼓、烘箱罩等结构组成的烘干设备设计总高度为7m,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的特点,较传统工艺更有利于生产用地的减少和生产线的优化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鼓的剖视图。其中,1—烘干箱,2—隔板,3—预热区,4—烘燥区,5—转鼓,6—烘箱罩,7—布料进口,8—布料出口,9—开口,10—导轮,11—热交换器,12—热风管,13—真空抽吸泵,14—送风管,15—除湿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该设备包括烘干箱1、真空抽吸系统以及热风系统,如图1结构所示,烘干箱1由隔板2分隔形成预热区3和烘燥区4,预热区3和烘燥区4内均设有导轮10、转鼓5以及配合转鼓5使用的烘箱罩6,预热区3内的导轮10设于预热区3内的转鼓5与布料进口7之间,烘燥区4内的导轮10设于烘燥区4内的转鼓5与布料出口8之间,转鼓5表面为蜂巢状结构,布料呈“S”形依次绕过预热区3和烘燥区4的转鼓5;烘箱罩6沿烘干箱1内壁设置,对应该区域内转鼓5的烘箱罩6上均布有若干热风出口,于预热区3的烘干箱1侧壁设布料进口7,于烘燥区4的烘干箱1侧壁设布料出口8,于隔板2上设布料通过的开口9,开口9上设刮片。热风系统包括热交换器11和热风管12,如图1结构所示,热交换器11通过热风管12连接烘燥区4和预热区3的烘箱罩6,热风管12上设控制阀V1和V2。真空抽吸系统包括设于转鼓5内的真空抽吸泵13和连接真空抽吸泵13的送风管14,如图1结构所示,位于烘燥区4内的真空抽吸泵13通过送风管14连接预热区3的烘箱罩6,位于预热区3内的真空抽吸泵13通过送风管14连接热风交换器的进风管,连接真空抽吸泵13的送风管14上设有除湿器15和控制阀V3和V4。本实施例涉及的烘干设备适用于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工艺中,经水刺成布后的湿布由轧车除水后的热风干燥过程。使用前,对烘干箱1进行预热,开启进风管上的控制阀V5,启动热风交换器,调节控制阀V1和V2,分别对预热区3和烘燥区4内的温度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1)、真空抽吸系统和热风系统,烘干箱(1)由隔板(2)分隔形成预热区(3)和烘燥区(4),预热区(3)和烘燥区(4)内均设有转鼓(5)以及配合转鼓(5)使用的烘箱罩(6),于预热区(3)的烘干箱(1)侧壁设布料进口(7),于烘燥区(4)的烘干箱(1)侧壁设布料出口(8),于隔板(2)上设布料通过的开口(9);热风系统连通烘箱罩(6);真空抽吸系统设于转鼓(5)内,位于烘燥区(4)的真空抽吸系统连通位于预热区(3)的烘箱罩(6),位于预热区(3)的真空抽吸系统连通热风系统的进风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1)、真空抽吸系统和热风系统,烘干箱(1)由隔板(2)分隔形成预热区(3)和烘燥区(4),预热区(3)和烘燥区(4)内均设有转鼓(5)以及配合转鼓(5)使用的烘箱罩(6),于预热区(3)的烘干箱(1)侧壁设布料进口(7),于烘燥区(4)的烘干箱(1)侧壁设布料出口(8),于隔板(2)上设布料通过的开口(9);热风系统连通烘箱罩(6);真空抽吸系统设于转鼓(5)内,位于烘燥区(4)的真空抽吸系统连通位于预热区(3)的烘箱罩(6),位于预热区(3)的真空抽吸系统连通热风系统的进风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区(3)和烘燥区(4)内均设有导轮(10),预热区(3)内的导轮(10)设于预热区(3)内的转鼓(5)与布料进口(7)之间;烘燥区(4)内的导轮(10)设于烘燥区(4)内的转鼓(5)与布料出口(8)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呈“S”形依次绕过预热区(3)和烘燥区(4)的转鼓(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刺非织造布工艺的节能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5)表面为蜂巢状结构。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蒋渝嘉李文波何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雅丽兴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丽雅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