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弯矩加载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918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弯矩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底座、轮毂、变桨轴承、变桨驱动总成、支架、转接筒、支撑臂、伸缩臂、上滑轮座、上滑轮总成、钢丝绳、下滑轮总成、弹簧总成。该装置的结构形式为:由变桨驱动总成驱动的变桨轴承的内圈与转接筒连接,支撑臂与转接筒连接,伸缩臂与支撑臂连接,上滑轮座与伸缩臂连接,上滑轮与上滑轮座连接,下滑轮通过钢丝绳与上滑轮连接,下滑轮下部与弹簧总成连接,弹簧总成通过螺栓与支架连接。

Moment loading test device for wind turbine pitch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弯矩加载试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机组
,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弯矩加载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变桨系统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子系统,对调节风电机组出力性能、保证整机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风电机组由于叶片长度大,对变桨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弯矩,有可能造成变桨轴承套圈严重变形、滚道卡滞等故障,维修或更换成本巨大。为保证风电机组运行安全,需要在厂内对变桨系统进行弯矩加载试验。变桨系统同时承受较大的弯矩和扭矩载荷,以往部分厂家采用液压缸顶推的方式模拟自然风产生的弯矩,不便于同时加载扭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弯矩加载试验装置,该装置能在厂内对变桨系统快速进行弯矩加载试验,载荷调整方便,试验工作效率高,同时还可以允许变桨系统同时加载扭矩,形成复合载荷,更接近真实工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轮毂安装于底座上;变桨轴承的内圈与转接筒下法兰连接;转接筒上法兰与支撑臂连接;支撑臂与伸缩臂连接;伸缩臂与上滑轮座连接;上滑轮座与上滑轮总成连接;上滑轮总成通过钢丝绳与下滑轮总成连接;下滑轮总成的下部与弹簧总成连接;弹簧总成通过螺栓与支架连接;底座与支架与厂房内的地梁连接。工作原理为:根据试验需要调节螺栓与弹簧总成的旋合长度对变桨系统产生不同等级的径向力和弯矩;从而模拟自然风对变桨系统产生径向力和弯矩载荷,进行弯矩加载试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弯矩加载试验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仰视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放大图。图5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8中弹簧总成拉伸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地梁、2底座、3轮毂、4变桨轴承、5变桨驱动总成、6支架、7垫块组、8转接筒、9支撑臂、10伸缩臂、11上滑轮座、12上滑轮总成、13钢丝绳、14下滑轮总成、15弹簧总成;2-1型钢(1)、2-2型钢(2);4-1外圈、4-2内圈;6-1螺栓、6-2厚垫圈、6-3腹板、6-4支架底板、6-5隔板、6-3-1操作孔;8-1转接筒下法兰、8-2转接筒上法兰;9-1支撑臂下法兰、9-2支撑筒、9-3滑块、9-4沉头螺钉、9-5锁定销、9-6支撑臂上法兰、9-2-1螺纹孔、9-2-2支撑筒滑道;10-1伸缩臂上法兰、10-2伸缩筒、10-2-1光孔、10-2-2伸缩筒滑道;11-1上滑轮座法兰、11-2上滑轮轴;12-1轴套(1)、12-2关节轴承(1)、12-3上滑轮、12-4挡圈(1)、12-5锁紧螺母、12-5-1工艺孔;14-1轴套(2)、14-2关节轴承(2)、14-3下滑轮、14-4挡圈(2)、14-5下滑轮轴、14-6下滑轮座、14-7挡板、14-5-1挡板槽;15-1顶板、15-2弹簧、15-3底板、15-4门形板、15-5螺母、15-6标尺、15-1-1标尺槽、15-3-1孔、15-6-1刻度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10所示,一种变桨系统弯矩加载试验装置,包括:1地梁、2底座、3轮毂、4变桨轴承、5变桨驱动总成、6支架、7垫块组、8转接筒、9支撑臂、10伸缩臂、11上滑轮座、12上滑轮总成、13钢丝绳、14下滑轮总成、15弹簧总成。底座2与厂房内的地梁1连接。轮毂3安装于底座2上,底座仅由两种规格零件组成,即2-1型钢(1)、2-2型钢(2);底座2作为试验装置的支撑,对于任意一组变桨系统(共三组)进行弯矩加载试验时,底座2均呈“A”型支撑,抗倾覆稳定性好。如图1、2所示。由变桨驱动总成5驱动的变桨轴承4的内圈4-2与转接筒下法兰8-1连接,转接筒下法兰8-1可以加工多组安装孔与不同规格风电机组的变桨轴承4连接,适用性广。如图1、2所示。转接筒上法兰8-2与支撑臂下法兰9-1连接;支撑筒9-2通过滑块9-3与伸缩筒10-2接触,可实现伸缩筒10-2的伸缩;伸缩臂上法兰10-1与上滑轮座法兰11-1连接;上滑轮轴11-2与上滑轮总成12连接。支撑筒9-2以及伸缩筒10-2沿圆周方向对应加工若干组滑道9-2-2、10-2-2(本例优选为六组滑道),滑块9-3通过沉头螺钉9-4安装于支撑筒9-2上,伸缩筒10-2可沿着滑块9-3伸缩,同时滑块9-3也限制住了伸缩筒10-2的旋转。支撑筒9-2沿轴向加工若干组螺纹孔9-2-1,伸缩筒10-2在相对应位置加工若干组光孔10-2-1,试验过程中,当伸缩筒10-2伸出到指定长度时,旋入锁定销9-5限制伸缩筒10-2轴向窜动。关节轴承(1)12-2具有一定调心能力,允许上滑轮12-3小幅度偏斜,便于调节钢丝绳13,有利于提高试验效率;锁紧螺母12-5上配有若干组工艺孔12-5-1,便于预紧实现轴向定位。如图1、2、4、5、6、9所示。上滑轮总成12通过钢丝绳13与下滑轮总成14连接。如图1、3、7、8所示。下滑轮总成14的下部与弹簧总成15的顶板15-1连接;弹簧总成15通过螺栓6-1、厚垫圈6-2、隔板6-5与支架6连接。关节轴承(2)14-2具有一定调心能力,允许下滑轮14-3小幅度偏斜,便于调节钢丝绳13,有利于提高试验效率;挡板14-7通过挡板槽14-5-1与下滑轮轴14-5连接,实现轴向定位并防止下滑轮轴14-5旋转。顶板15-1与下滑轮座14-6连接;弹簧15-2两端分别与顶板15-1、底板15-3连接,孔15-3-1可以容纳螺栓6-1向上移动;底板15-3与门形板15-4连接;螺母15-5与门形板15-4连接;标尺15-6与底板15-3连接,其上部穿过顶板15-1的标尺槽15-1-1,标尺15-6上部配有刻度线15-6-1。螺栓6-1上部与螺母15-5旋合,下部穿过厚垫圈6-2、隔板6-5;门形板15-4侧面与腹板6-3存在较小间隙。如图1、3、7、8、10所示。支架6通过支架底板6-4、垫块组7与厂房内的地梁1连接。本技术的试验过程如下:正式加载之前,预先通过调整螺栓6-1的旋合长度以及垫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弯矩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地梁、底座、轮毂、变桨轴承、变桨驱动总成、支架、垫块组、转接筒、支撑臂、伸缩臂、上滑轮座、上滑轮总成、钢丝绳、下滑轮总成和弹簧总成,其中,所述装置的结构形式为:底座与厂房里的地梁连接固定,轮毂安装在底座上,轮毂通过变桨轴承与变桨驱动总成连接,变桨轴承的内圈与转接筒的下法兰连接,转接筒上法兰与支承臂下法兰连接,支撑臂与伸缩臂连接,伸缩臂的上法兰与上滑轮座的法兰连接,上滑轮座的另一端与上滑轮总成连接,上滑轮总成通过钢丝绳与下滑轮总成连接,下滑轮总成的下部与弹簧总成连接,弹簧总成另一端与支架连接,支架上有垫块组与底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弯矩加载试验装置,包括:地梁、底座、轮毂、变桨轴承、变桨驱动总成、支架、垫块组、转接筒、支撑臂、伸缩臂、上滑轮座、上滑轮总成、钢丝绳、下滑轮总成和弹簧总成,其中,所述装置的结构形式为:底座与厂房里的地梁连接固定,轮毂安装在底座上,轮毂通过变桨轴承与变桨驱动总成连接,变桨轴承的内圈与转接筒的下法兰连接,转接筒上法兰与支承臂下法兰连接,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少辉宁文钢姜宏伟张建功常远王晓龙李达王岳峰王浩范润驰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