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面电梯机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825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面电梯机房结构,包括:机房(1)及其下方的现浇承重结构(2),所述机房(1)由若干个预制组件拼接而成,预制组件为包括墙体和顶板的模块化一体成型结构;预制组件的墙体下部设有预留后浇区(11),在预留后浇区(11)内该墙体和现浇承重结构(2)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并浇筑混凝土将预制组件与下方现浇承重结构(2)连接在一起;所述预制组件的墙体和顶板的外表面在拼接的一侧边沿设有凹位,凹位内相邻拼接的预制组件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并浇筑混凝土将相邻预制组件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梯机房结构施工方便快捷,安全性高,无需安装板模和脚手架,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并缩短了工期。

Roof elevator machine room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天面电梯机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涉及一种位于天面的电梯机房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梯机房整体需和天面以上其他结构在现场一起浇筑建造,施工难度较大,在天面以上施工需较多的工人进行危险复杂的高空操作,安全性较差。而且电梯机房墙体和顶板施工需搭建大量的板模与脚手架,需要较多的木工和钢筋工。混凝土浇筑后,板模与脚手架需支撑十六天,才可以拆除。从电梯机房狭窄通道运走拆除板模和脚手架难度较大,至少需要花费十天。另外,因现场现浇混凝土表面质量参差,修补混凝土表面又需要额外四天。因此,传统的电梯机房的结构和建造方式不仅安全性较差,需要的人工和材料成本较高,而且需要的施工时间也很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天面电梯机房结构,机房的墙体和顶板采用预制结构,可以大大节省现场浇筑的工作量和节省施工时间。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天面电梯机房结构,包括:机房以及支承于该机房下方的现浇承重结构;所述机房由若干个预制组件拼接而成,所述预制组件为包括墙体和顶板的模块化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预制组件的墙体下部设有预留后浇区,所述墙体和现浇承重结构均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伸出至该预留后浇区内,该墙体和现浇承重结构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通过在所述预留后浇区内浇筑混凝土将所述预制组件与下方的现浇承重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预制组件的墙体和顶板的外表面在拼接的一侧边沿设有凹位,该墙体和顶板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伸出至该凹位内,相邻拼接的预制组件凹位内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通过在所述凹位内浇筑混凝土将相邻预制组件连接在一起。所述预留后浇区为设在所述预制组件墙体下部朝室外或室内一侧表面的内凹位,该预留后浇区处的墙体厚度为90-120毫米。所述预制组件拼接一侧边沿的凹位贯穿其墙体和顶板的拼接边,该凹位的宽度为300-500毫米。所述凹位的外侧边沿设有朝向外侧逐渐向下的斜面。所述现浇承重结构包括高于天面结构楼面的现浇承重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天面电梯机房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电梯机房的墙体和顶板在工厂内提前完成模块化的构件制作,天面以上其他结构可同步进行施工,降低现场施工难度,且提高了机房的工程质量;2.模块化预制电梯机房的安装方法简便,减少了现场高空操作、提升了安全性;3.无需安装板模与脚手架,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木工和钢筋工,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4.无需等待机房混凝土强度足够后再派工人去拆除板模和脚手架,节省了等待和拆模所需的额外时间,可加快工程进度;5.工厂完成的混凝土表面完好,无需额外安排工人进行表面修补处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天面电梯机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中钢筋未示出);图2是本技术天面电梯机房结构的平面图(图中钢筋未示出);图3是所述预制组件与下方现浇承重结构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图4是相邻预制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剖面图;图5是所述预制组件与下方现浇承重结构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所示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天面电梯机房结构包括:机房1以及支承于该机房1下方的现浇承重结构2。其中,将所述机房1按照其设计形状和尺寸以及运输超宽、超高限制,模块化设计并划分成合适尺寸的若干个钢筋混凝土的预制组件,每块预制组件均包括墙体16和顶板17,并在工厂采用铁模模块化一体成型生产,然后将各预制组件运输至工地现场拼接而成机房1的主体结构。所述现浇承重结构2可以是承重墙或楼面支座等承重结构。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机房1由预制组件101、102、103、104、105、106、107和108拼接而成,当然根据不同的设计和尺寸,还可以划分成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预制组件。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预制组件的墙体16下部设有预留后浇区11,该预留后浇区11在本实施例中是设在墙体16下部朝室外一侧表面的内凹位,该内凹位可以贯穿墙体16的整个长度方向,也可以仅设置于部分长度的墙体16下部,预留后浇区11处的墙体厚度为90-120毫米。当然,根据现场施工环境,如果室外无楼面、悬空时,所述预留后浇区11也可以设在墙体16下部朝室内一侧的表面。所述墙体16设有预留外露钢筋51伸出至该预留后浇区11内,所述现浇承重结构2顶部也设有预留外露钢筋53伸出至该预留后浇区11内,通过在预留后浇区11内绑扎钢筋52、将墙体16和现浇承重结构2的预留外露钢筋51和53连接起来,并且在该预留后浇区11内浇筑混凝土将预制组件的墙体16与下方的现浇承重结构2连接在一起。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预制组件的墙体16和顶板17的外表面在与相邻预制组件拼接的一侧边沿分别设有凹位12和13,墙体16和顶板17的边沿均设有预留外露钢筋54分别伸出至凹位12和13内,为了方便运输和施工,预留外露钢筋54均未超出凹位之外。本实施例中,该凹位12和13分别贯穿预制组件的墙体16和顶板17的整条拼接边,且凹位底面与其内侧的墙体16和顶板17外表面呈垂直的阶段状相接,凹位12和13的宽度为300-500毫米,与预留外露钢筋54的锚固范围相应。通过在凹位12和13内绑扎钢筋55、将拼接边两侧预留外露钢筋54连接起来,并且在凹位12和13内浇筑混凝土将相邻预制组件连接在一起。为了适应安装误差,相邻两预制组件之间设有约15毫米的接缝15,该接缝15两侧的顶板17凹位12的外侧边沿设有朝向外侧逐渐向下的斜面14,这样在向凹位内浇筑混凝土时,接缝15内能更好地填满混凝土,预制与现浇部分结合得更好。如图3所示,当电梯机房的设计层高超过3.5米时,考虑到运输超高限制,所述现浇承重结构2要浇筑至高于天面结构楼面3形成天面之上的现浇承重墙21,该现浇承重墙21的厚度可与上部的预制组件的墙体16的厚度一致。本技术的天面电梯机房结构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机房1的形状尺寸和运输超宽、超高限制,将机房1模块化设计划分成合适尺寸的组件,采用铁模模块化一体成型生产出各预制组件,生产预制组件时还可以同时预安装有天花吊梁、门和窗;2.在工地现场完成电梯机房下方的现浇承重结构2,当电梯机房的设计层高超过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面电梯机房结构,包括:机房(1)以及支承于该机房(1)下方的现浇承重结构(2),其特征在于:/n所述机房(1)由若干个预制组件拼接而成,所述预制组件为包括墙体和顶板的模块化一体成型结构;/n所述预制组件的墙体下部设有预留后浇区(11),所述墙体和现浇承重结构(2)均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伸出至该预留后浇区(11)内,该墙体和现浇承重结构(2)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通过在所述预留后浇区(11)内浇筑混凝土将所述预制组件与下方的现浇承重结构(2)连接在一起;/n所述预制组件的墙体和顶板的外表面在拼接的一侧边沿设有凹位,该墙体和顶板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伸出至该凹位内,相邻拼接的预制组件凹位内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通过在所述凹位内浇筑混凝土将相邻预制组件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面电梯机房结构,包括:机房(1)以及支承于该机房(1)下方的现浇承重结构(2),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房(1)由若干个预制组件拼接而成,所述预制组件为包括墙体和顶板的模块化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预制组件的墙体下部设有预留后浇区(11),所述墙体和现浇承重结构(2)均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伸出至该预留后浇区(11)内,该墙体和现浇承重结构(2)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通过在所述预留后浇区(11)内浇筑混凝土将所述预制组件与下方的现浇承重结构(2)连接在一起;
所述预制组件的墙体和顶板的外表面在拼接的一侧边沿设有凹位,该墙体和顶板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伸出至该凹位内,相邻拼接的预制组件凹位内的预留外露钢筋连接在一起,通过在所述凹位内浇筑混凝土将相邻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祥黄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有利华建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