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用无空腔复合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776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无空腔复合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外侧面设有保温层,混凝土层与保温层通过若干连接件连接固定,保温层外侧设有外防护层,混凝土层内侧面设有内防护层;保温层与外防护层之间设有通过工字型限位结构支撑的空腔,空腔内浇筑有保温过渡层;所述的外防护层、保温过渡层、保温层、混凝土层和内防护层从外至内依次排布,并通过贯穿于其中的若干卡位结构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用无空腔复合墙体结构在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浇筑时无需模板、减少了传统工艺中的找平工序、结构稳定性强,能同时满足节能与防火要求,实现了与建筑结构同寿命。

Composite wall structure without cavity for prefabricated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用无空腔复合墙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无空腔复合墙体结构,属于建筑

技术介绍
随着北方地区建筑节能标准分别提高到了65%~75%,对墙体保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往往需要12cm-15cm才能满足节能要求,但是新的防火规范对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为了能同时满足节能和防火要求,一些改性的保温材料被用于外墙保温工程中,但是由于其表面易粉化、强度低等缺点,当被用在外墙保温工程中时,由于保温材料自身强度低、容重大、粘结不牢等原因,易出现空鼓、开裂等问题,甚至发生保温系统整体脱落的安全事故,严重降低了建筑的使性能,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为了提高建筑节能工程质量,解决传统外墙外保温质量的通病问题,广大专家学者和保温材料生产企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与产品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但是,随着在工程中的应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传统外模板现浇混凝土保温体系,虽然外模板可以替代传统模板,但是墙内侧仍需设置模板,且因受工人素质的影响,在将外模板与钢筋绑扎的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无空腔复合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层(8),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层(8)外侧面设有保温层(1),混凝土层(8)与保温层(1)通过若干连接件(5)连接固定,保温层(1)外侧设有外防护层(2),混凝土层(8)内侧面设有内防护层(7);保温层(1)与外防护层(2)之间设有通过工字型限位结构(4)支撑的空腔,空腔内浇筑有保温过渡层(3);所述的外防护层(2)、保温过渡层(3)、保温层(1)、混凝土层(8)和内防护层(7)从外至内依次排布,并通过贯穿于其中的若干卡位结构(9)连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无空腔复合墙体结构,包括混凝土层(8),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层(8)外侧面设有保温层(1),混凝土层(8)与保温层(1)通过若干连接件(5)连接固定,保温层(1)外侧设有外防护层(2),混凝土层(8)内侧面设有内防护层(7);保温层(1)与外防护层(2)之间设有通过工字型限位结构(4)支撑的空腔,空腔内浇筑有保温过渡层(3);所述的外防护层(2)、保温过渡层(3)、保温层(1)、混凝土层(8)和内防护层(7)从外至内依次排布,并通过贯穿于其中的若干卡位结构(9)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用无空腔复合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5)一端置入混凝土层(8),置入混凝土层(8)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设置有圆形卡盘(6),另一端设置有十字花型卡盘(12),固定在保温层(1)的外侧,实现对保温层(1)的限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用无空腔复合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5)的直径为20mm~35mm,圆形卡盘(6)和十字花型卡盘(12)的直径为40mm~60mm,厚度为10mm~2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用无空腔复合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位结构(9)一端设有六边形卡件(11),另一端为带有内螺纹结构的圆柱形空心结构,通过把十字花型螺杆(10)旋入所述的圆柱形空心结构,将外防护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方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