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57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7:08
一种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装置,包括脱酸塔,在脱酸塔的顶部设有进油口,在进油口处连接有进油管,在脱酸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转轴,转轴设置在脱酸塔内,在转轴上依次转动连接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在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桨,转轴的顶部延伸至脱酸塔外,转轴与脱酸塔转动连接,在脱酸塔外设有电机,在电机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在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从动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套设有皮带;转轴的内部中空,在转轴的侧面设有交错的出液孔,在转轴的顶部设有轴承,转轴与轴承的内圈配合,在轴承外套设有碱液管,碱液管与轴承的外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毛油与碱液的接触,提高毛油中游离脂肪酸与碱液的中和效率,缩短整体脱酸时间。

A deacidification device for vegetable oil ref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装置
本技术涉及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装置的
,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装置。
技术介绍
植物油精炼过程一般需要对毛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和脱臭等工艺。脱酸是油脂精炼的主要工序,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可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油厂中通常用碱炼法即用酸碱中和的方法,除去油脂中的这类杂质,从而为油脂脱色、脱臭、氢化及油脂制品深加工打下良好基础。目前一般是在脱酸塔中加入毛油和一定量的碱液,然后再搅拌,进行酸碱中和,由于毛油粘稠度较大,采用一般的搅拌装置,使毛油与碱液的混合时间较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装置,增加毛油与碱液的接触,提高毛油中游离脂肪酸与碱液的中和效率,缩短整体脱酸时间。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装置,包括脱酸塔,在脱酸塔的顶部设有进油口,在进油口处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的底部延伸至脱酸塔内,在脱酸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转轴,转轴设置在脱酸塔内,在转轴上依次转动连接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间隔设置,在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桨,转轴的顶部延伸至脱酸塔外,转轴与脱酸塔转动连接,在脱酸塔外设有电机,在电机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在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从动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套设有皮带;转轴的内部中空,在转轴的侧面设有交错的出液孔,在转轴的顶部设有轴承,转轴与轴承的内圈配合,在轴承外套设有碱液管,碱液管与轴承的外圈配合,在轴承底部设有环形的挡板;进油管的底部设置在第一筛网的上方;在进油管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喷头。转轴设置在脱酸塔的中部,在脱酸塔内设有关于转轴对称的进油管。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的中部呈网状结构。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呈开口向上的弧形网。本技术中毛油从进油管进入喷头,然后呈喷淋状态进入脱酸塔内,碱液从碱液管进入,依次通过轴承内圈和转轴,然后从转轴上的出液孔喷出,毛油和碱液在落至脱酸塔底部的时候进行预接触并进行初步的中和反应,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使毛油和碱液进行停留,进行二次接触并进行二次中和反应,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转轴转动,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随转轴转动,使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上的毛油和碱液及时更新,搅拌桨对毛油和碱液的混合液进行最终的搅拌混合,毛油和碱液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充分接触,并进行中和反应,提高毛油中游离脂肪酸与碱液的中和效率,缩短整体脱酸时间;转轴设置在脱酸塔的中部,在脱酸塔内设有关于转轴对称的进油管,提高毛油和碱液分布的均匀性,保证毛油和碱液最大限度的接触;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呈开口向上的弧形网,增大毛油和碱液的接触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筛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装置,包括脱酸塔10,在脱酸塔10的顶部设有进油口,在进油口处连接有进油管4,进油管4与脱酸塔10的顶部螺纹连接,便于拆卸,进油管4的底部延伸至脱酸塔10内,进油管4的底部处于脱酸塔10的上部,在脱酸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转轴5,转轴5设置在脱酸塔10内,在转轴5上依次转动连接第一筛网11和第二筛网12,第一筛网11和第二筛网12间隔设置,在转轴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桨14,转轴5的顶部延伸至脱酸塔10外,转轴5与脱酸塔10转动连接,在脱酸塔10上安装有轴承2,转轴5与轴承2配合,实现转轴5与脱酸塔10转动连接,在脱酸塔10外设有电机8,电机8可以固定在脱酸塔10的外壳上,在电机8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7,在转轴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从动轮6,在主动轮7和从动轮6上套设有皮带,主动轮7和从动轮6,通过皮带传动;转轴5的内部中空,在转轴5的侧面设有交错的出液孔13,即在转轴5的位于脱酸塔10内的部位设有交错的出液孔13,出液孔13的孔径为1mm-2mm,具体根据毛油的浓度进行调整,在转轴5的顶部设有轴承2,转轴5与轴承2的内圈配合,在轴承2外套设有碱液管1,碱液管1采用不易被酸碱腐蚀的管道,可以采用304不锈钢管,碱液管1与轴承2的外圈配合,在轴承2底部设有环形的挡板3,挡板3用于遮挡轴承2的底部,避免碱液流出;进油管4的底部设置在第一筛网11的上方;在进油管4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喷头9。在脱酸塔10上还设有出油口、排皂口、酸碱传感器,在酸碱管上设有计量泵等,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转轴5设置在脱酸塔10的中部,在脱酸塔10内设有关于转轴5对称的进油管4,提高毛油和碱液分布的均匀性,保证毛油和碱液最大限度的接触。第一筛网11和第二筛网12的中部呈网状结构。第一筛网11和第二筛网12呈开口向上的弧形网,增大毛油和碱液的接触面积。在使用时,毛油从进油管4进入喷头9,然后呈喷淋状态进入脱酸塔10内,碱液从碱液管1进入,依次通过轴承2内圈和转轴5,然后从转轴5上的出液孔13喷出,毛油和碱液在落至脱酸塔10底部的时候进行预接触并进行初步的中和反应,第一筛网11和第二筛网12使毛油和碱液进行停留,进行二次接触并进行二次中和反应,电机8插上电源,电机8工作,电机8带动主动轮7转动,主动轮7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6转动,从动轮6带动转轴5转动,第一筛网11和第二筛网12随转轴5转动,使第一筛网11和第二筛网12上的毛油和碱液及时更新,搅拌桨14对毛油和碱液的混合液进行最终的搅拌混合,毛油和碱液通过上述三个层次的充分接触,并进行中和反应,提高毛油中游离脂肪酸与碱液的中和效率,缩短整体脱酸时间。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装置,包括脱酸塔,在脱酸塔的顶部设有进油口,在进油口处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的底部延伸至脱酸塔内,其特征在于:在脱酸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转轴,转轴设置在脱酸塔内,在转轴上依次转动连接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间隔设置,在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桨,转轴的顶部延伸至脱酸塔外,转轴与脱酸塔转动连接,在脱酸塔外设有电机,在电机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在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从动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套设有皮带;转轴的内部中空,在转轴的侧面设有交错的出液孔,在转轴的顶部设有轴承,转轴与轴承的内圈配合,在轴承外套设有碱液管,碱液管与轴承的外圈配合,在轴承底部设有环形的挡板;进油管的底部设置在第一筛网的上方;在进油管的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喷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油精炼用脱酸装置,包括脱酸塔,在脱酸塔的顶部设有进油口,在进油口处连接有进油管,进油管的底部延伸至脱酸塔内,其特征在于:在脱酸内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转轴,转轴设置在脱酸塔内,在转轴上依次转动连接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第一筛网和第二筛网间隔设置,在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桨,转轴的顶部延伸至脱酸塔外,转轴与脱酸塔转动连接,在脱酸塔外设有电机,在电机上固定连接有主动轮,在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从动轮,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上套设有皮带;转轴的内部中空,在转轴的侧面设有交错的出液孔,在转轴的顶部设有轴承,转轴与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红阳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