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526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6: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三相分离器、布水器和污泥回流管,三相分离器位于罐体的顶部中央,布水器位于罐体的底部中央;罐体的顶部上方设有沼气出口,从三相分离器分离出的气相从该沼气出口排出;三相分离器设置有出水溢流槽,出水溢流槽与罐体的出水口之间通过出水管相连通,布水器与罐体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进水管相连通;三相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直接连通至进水管或布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污泥回流管直接将分离得到的固相(厌氧污泥)回流至布水器内使用,具有抗负荷能力强、效率高、不易跑泥的优点。

An anaerobic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反应器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直接将分离得到的固相(厌氧污泥)直接回流使用的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厌氧反应器,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过程,该厌氧反应器充分利用了厌氧颗粒污泥技术,通过内(外)循环为反应器提供充分的上升流速,保持颗粒污泥床的膨胀和在反应器内部的混和,该技术在淀粉废水、酒精废水和其他轻工食品等高浓度有机废水应用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随着废水处理项目对处理成本、节省占地面积、运行稳定性等要求提高,目前,常规的废水厌氧处理设备要么选择颗粒污泥,要么选择絮状污泥接种运行,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污泥切换过程容易跑泥、抗冲击负荷能力小、维护成本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厌氧反应器,通过污泥回流管直接将分离得到的固相(厌氧污泥)回流至布水器内使用,具有抗负荷能力强、效率高、不易跑泥的优点。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三相分离器、布水器和污泥回流管,三相分离器位于罐体的顶部中央,布水器位于罐体的底部中央;罐体的顶部上方设有沼气出口,从三相分离器分离出的气相从该沼气出口排出;三相分离器设置有出水溢流槽,出水溢流槽与罐体的出水口之间通过出水管相连通,布水器与罐体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进水管相连通;三相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污泥出口通过污泥回流管直接连通至进水管或布水器。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废水混合液经过三相分离器的分离后,气相经过罐体顶部的沼气出口排出、收集,液相流入至出水溢流槽中,通过出水管排出,固相通过污泥出口以及污泥回流管直接回流至进水管或者布水器,该污泥回流过程相较于传统的重力沉淀,能够能快速的回流至布水器参与处理过程,有利于厌氧污泥的高效率使用,保证了罐内污泥浓度。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罐体位于沼气出口处设有水封器,其中,在水封器的后端还可以连接有沼气处理单元。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包括供料泵、污泥泵,供料泵设置在进水管上并位于罐体之外,污泥泵设置在污泥回流管上并位于罐体之外。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罐体为钢制常压罐体,罐体的直径为2-26m,罐体的垂直高度为16-28m,其中罐体可以根据现场进行布置,具有适应性强的优点。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布水器呈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台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取样器,取样器包括沿罐体的高度方向分层设置的多个取样管,多个取样管的一端管口设置为伸出罐体之外,且每一取样管上均设置有阀门,其中通过开启阀门进行取样,以便及时反馈厌氧反应器各个高度层的运行指标。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分离器为双通道三相分离器,其包括分离室、位于分离室两侧的两个脱气室以及位于分离室与脱气室下方的沉淀室,其中出水溢流槽位于分离室内,沉淀室分别连通分离室与两个脱气室,污泥出口位于沉淀室的底部。进一步的,分离室、两个脱气室采用PP或HDPE材质一体预制成型,属一体式组合器件,三相分离器例如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罐体内部的支撑梁上。优选的,沉淀室设置为自上而下横截面逐渐变小的V型形状,在沉淀室外侧位于污泥出口的上方设有冲洗口。再优选的,沉淀室的中部位于污泥出口的上方设置有吹扫口,其中吹扫口优选为氮气吹扫口。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平面布置占地小、容积负荷高、反应器直经2-26米,高度垂直向上16-28米;2、双通道三相分离器有良好固、液、气三相分离能力,大大提高了抗冲击负荷3、使用范围广、反应器即可采用颗粒污泥、有可采用絮状污泥接种运行,适合于高COD、高SS、高电导率的有机废物;4、双通道三相分离器分离出的固相(厌氧污泥)直接通过回流管循环至布水器进行使用,相较于传统的重力沉淀方式,有着更直接的实用效果,厌氧污泥在布水器中充分搅拌、一方面避免底部形成死区,另一方面也提高混合的均匀程度,有利于污泥的高效率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厌氧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1、双通道三相分离器2、布水器3和污泥回流管4。罐体1为钢制常压罐体1,在罐体1上设有进水口11、出水口12、沼气出口13;双通道三相分离器2例如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罐体1顶部中央的支撑梁上,其包括分离室21、位于分离室21两侧的两个脱气室22以及位于分离室21与脱气室22下方的沉淀室23;其中在分离室21设有出水溢流槽24,在沉淀室23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25,出水溢流槽24与罐体1的出水口12之间通过出水管14相连通;污泥出口25通过污泥回流管4直接连通至进水管15。废水混合液经过双通道三相分离器2的分离后,气相向罐体1的顶部排出,从沼气出口13处经水封器6排出至罐体1之外,液相流入至出水溢流槽24中,通过出水管14排出,固相通过污泥出口25以及污泥回流管4直接回流至进水管15进行循环使用。具体的,沉淀室23设置为自上而下横截面逐渐变小的V型形状,为了避免出现堵塞现象,在沉淀室23的外侧设有冲洗口26。进一步的,在沉淀室23的中部位于污泥出口25的上方还可以设置氮气吹扫口27。布水器3位于罐体1的底部中央,布水器3呈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台状,其中,布水器3根据罐体1的大小可选择金属或者塑料材料焊接成型,布水器3上部与罐体1的进水口11之间通过进水管15相连通,底部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形式与罐体1的底部相连。本技术中在罐体1的外侧底部设有供料泵16、循环泵17,供料泵16设在进水管15上,循环泵17设在污泥回流管4上。为了及时反馈厌氧反应器内部各个高度层的运行情况,本实施例还设置了取样器5,其中取样器5包括沿罐体1的高度方向分层设置的多个取样管,多个取样管的一端管口设置为伸出罐体1之外,并在取样管上设置阀门,通过开启阀门进行取样过程。虽然本技术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依照本技术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技术的范围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罐体,其顶部上方设有沼气出口;/n三相分离器,位于所述罐体的顶部中央;/n布水器,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中央;/n污泥回流管;/n其中所述三相分离器设置有出水溢流槽,所述出水溢流槽与所述罐体的出水口之间通过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布水器与所述罐体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进水管相连通;/n其中所述三相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通过所述污泥回流管直接连通至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布水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其顶部上方设有沼气出口;
三相分离器,位于所述罐体的顶部中央;
布水器,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中央;
污泥回流管;
其中所述三相分离器设置有出水溢流槽,所述出水溢流槽与所述罐体的出水口之间通过出水管相连通,所述布水器与所述罐体的进水口之间通过进水管相连通;
其中所述三相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通过所述污泥回流管直接连通至所述进水管或所述布水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位于所述沼气出口处设有水封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供料泵、污泥泵,所述供料泵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并位于所述罐体之外,所述污泥泵设置在所述污泥回流管上并位于所述罐体之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钢制常压罐体,所述罐体的直径为2-26m,所述罐体的垂直高度为16-28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器呈上端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智赵立芬熊远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庞科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