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496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万向轮、升降杆、工作台、橡胶防撞套、电机和内螺纹杆,所述底座的下方均布设置有四个固定座,制动脚踏板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二安装座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工作台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块的上方设置在第二滑槽上;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所述底座下方的中间安装有电机,电机的上方插接有转轴,第一齿轮的上方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套接在外螺纹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橡胶防撞套能够防止施工时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碰撞到墙面,损坏墙面的玻璃、铝板或者石材幕墙。

A lifting platform that can move in all dire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
本技术涉及升降平台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升降平台是一种垂直升降人员或者货物的机械平台设备,常用于工地施工和应急救援,由于升降平台一般体积和重量均较大,移动起来耗时耗力,不是特别方便,因此大多数的升降平台底部均安装有滑轮或者万向轮,使升降平台能够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升降平台上为了更加安全均设置有金属防护架,但现有的升降平台在使用过程中,金属防护架容易碰撞到墙面,容易损坏墙面上安装的玻璃、铝板或者石材幕墙,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一般使用的现场施工环境比较简陋,升降平台上的工作人员经常会被雨淋或者被烈日暴晒,工作环境不够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万向轮、升降杆、工作台、橡胶防撞套、电机和内螺纹杆,所述底座的下方均布设置有四个固定座,固定座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弹簧,第一支撑杆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内设置有安装槽,第一限位块设置在安装槽内,第二支撑杆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万向轮上设置有制动脚踏板,制动脚踏板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左右两侧上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上均安装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上均连接有升降杆,左右两侧的升降杆之间交错设置,左右两侧的升降杆交错位置通过销轴活动连接,两根升降杆的上方均连接有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工作台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块的上方设置在第二滑槽上;所述工作台上安装有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第一防护架竖直安装,第二防护架水平安装,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上均套接有橡胶防撞套;所述底座下方的中间安装有电机,电机的上方插接有转轴,转轴的上方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上方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套接在外螺纹杆上;所述工作台上方的中间设置有防护门,右侧最上方的第二防护架的上方中间安装有第四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的上方连接有第二限位块,第四支撑杆的上方套接有转动环。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工作台的前后两侧中间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上连接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上方安装有折叠防水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螺纹杆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内螺纹杆,内螺纹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均连接在连接杆上,连接杆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一滑块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护门的中间设置有把手,左右两侧的防护门相互远离的一侧与第一防护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环的右侧设置有照明灯,转动环的上方中间设置有紧固阀,左侧最上方的第二防护架的上方中间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电机、照明灯之间均通过导线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的橡胶防撞套能够防止施工时第一防护架和第二防护架碰撞到墙面,损坏墙面的玻璃、铝板或者石材幕墙;通过设置的转动环能够使照明灯进行不同的方向进行旋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设置的防水布能够为工作人员进行挡雨和遮阳,使工作人员更加舒适;通过设置的凸起能够防止工作人员用脚踩制动脚踏板时打滑。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中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中连接杆和内螺纹杆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固定座;3、第一支撑杆;4、弹簧;5、第一限位块;6、第二支撑杆;7、安装槽;8、万向轮;9、制动脚踏板;10、第一滑槽;11、凸起;12、第一滑块;13、第一安装座;14、升降杆;15、销轴;16、第二安装座;17、第二滑块;18、第二滑槽;19、工作台;20、第三滑槽;21、第三滑块;22、第三支撑杆;23、防水布;24、第一防护架;25、第二防护架;26、橡胶防撞套;27、防护门;28、把手;29、铰链;30、控制器;31、第四支撑杆;32、第二限位块;33、转动环;34、照明灯;35、电机;36、转轴;37、连接杆;38、第一齿轮;39、第二齿轮;40、外螺纹杆;41、内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万向轮8、升降杆14、工作台19、橡胶防撞套26、电机35和内螺纹杆41;所述底座1的下方均布设置有四个固定座2,固定座2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限位块5,第一支撑杆3上设置有弹簧4,第一支撑杆3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6内设置有安装槽7,第一限位块5设置在安装槽7内,第二支撑杆6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8,万向轮8上设置有制动脚踏板9,制动脚踏板9上设置有凸起11,通过设置凸起11能够防止工作人员用脚踩制动脚踏板9时打滑。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的左右两侧上设置有第一滑块12,第一滑块12上均安装有第一安装座13,第一安装座13上均连接有升降杆14,左右两侧的升降杆14之间交错设置,左右两侧的升降杆14交错位置通过销轴15活动连接,两根升降杆14的上方均连接有第二安装座16,第二安装座16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滑块17。所述工作台19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槽18,第二滑块17的上方设置在第二滑槽18上,工作台19的前后两侧中间设置有第三滑槽20,第三滑槽2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滑块21,第三滑块21上连接有第三支撑杆22,第三支撑杆22的上方安装有折叠防水布23,通过设置防水布23能够为工作台19上的工作人员挡雨和遮阳。所述工作台19上安装有第一防护架24和第二防护架25,第一防护架24竖直安装,第二防护架25水平安装,第一防护架24和第二防护架25上均套接有橡胶防撞套26,通过设置橡胶防撞套26能够防止施工过程中,第一防护架24和第二防护架25碰撞到墙面,损坏墙面的玻璃、铝板或者石材幕墙。所述底座1下方的中间安装有电机35,电机35的上方插接有转轴36,转轴36的上方安装有第一齿轮38,第一齿轮38的上方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39,第二齿轮39套接在外螺纹杆40上,外螺纹杆40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内螺纹杆41,内螺纹杆41远离第二齿轮39的一侧均连接在连接杆37上,连接杆37的前后两侧均与第一滑块12连接。所述工作台19上方的中间设置有防护门27,防护门27的中间设置有把手28,左右两侧的防护门27相互远离的一侧与第一防护架24之间通过铰链29连接,右侧最上方的第二防护架25的上方中间安装有第四支撑杆31,第四支撑杆31的上方连接有第二限位块32,第四支撑杆31的上方套接有转动环33,转动环33的右侧设置有照明灯34,转动环33的上方中间设置有紧固阀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万向轮(8)、升降杆(14)、工作台(19)、橡胶防撞套(26)、电机(35)和内螺纹杆(4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方均布设置有四个固定座(2),固定座(2)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限位块(5),第一支撑杆(3)上设置有弹簧(4),第一支撑杆(3)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6)内设置有安装槽(7),第一限位块(5)设置在安装槽(7)内,第二支撑杆(6)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8),万向轮(8)上设置有制动脚踏板(9),制动脚踏板(9)上设置有凸起(1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的左右两侧上设置有第一滑块(12),第一滑块(12)上均安装有第一安装座(13),第一安装座(13)上均连接有升降杆(14),左右两侧的升降杆(14)之间交错设置,左右两侧的升降杆(14)交错位置通过销轴(15)活动连接,两根升降杆(14)的上方均连接有第二安装座(16),第二安装座(16)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滑块(17);所述工作台(19)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槽(18),第二滑块(17)的上方设置在第二滑槽(18)上;所述工作台(19)上安装有第一防护架(24)和第二防护架(25),第一防护架(24)竖直安装,第二防护架(25)水平安装,第一防护架(24)和第二防护架(25)上均套接有橡胶防撞套(26);所述底座(1)下方的中间安装有电机(35),电机(35)的上方插接有转轴(36),转轴(36)的上方安装有第一齿轮(38),第一齿轮(38)的上方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39),第二齿轮(39)套接在外螺纹杆(40)上;所述工作台(19)上方的中间设置有防护门(27),右侧最上方的第二防护架(25)的上方中间安装有第四支撑杆(31),第四支撑杆(31)的上方连接有第二限位块(32),第四支撑杆(31)的上方套接有转动环(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全向移动的升降平台,包括底座(1)、万向轮(8)、升降杆(14)、工作台(19)、橡胶防撞套(26)、电机(35)和内螺纹杆(4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下方均布设置有四个固定座(2),固定座(2)的下方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限位块(5),第一支撑杆(3)上设置有弹簧(4),第一支撑杆(3)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6)内设置有安装槽(7),第一限位块(5)设置在安装槽(7)内,第二支撑杆(6)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8),万向轮(8)上设置有制动脚踏板(9),制动脚踏板(9)上设置有凸起(1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10),第一滑槽(10)的左右两侧上设置有第一滑块(12),第一滑块(12)上均安装有第一安装座(13),第一安装座(13)上均连接有升降杆(14),左右两侧的升降杆(14)之间交错设置,左右两侧的升降杆(14)交错位置通过销轴(15)活动连接,两根升降杆(14)的上方均连接有第二安装座(16),第二安装座(16)的上方连接有第二滑块(17);所述工作台(19)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滑槽(18),第二滑块(17)的上方设置在第二滑槽(18)上;所述工作台(19)上安装有第一防护架(24)和第二防护架(25),第一防护架(24)竖直安装,第二防护架(25)水平安装,第一防护架(24)和第二防护架(25)上均套接有橡胶防撞套(26);所述底座(1)下方的中间安装有电机(35),电机(35)的上方插接有转轴(36),转轴(36)的上方安装有第一齿轮(38),第一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甫王成凯占露露孙超许津源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和胜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