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及其踏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80149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及其踏板装置,踏板装置包括:基体,基体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连接在底板的相对两侧且相对底板弯折设置,底板适于设置在全地形车的车架上,两个侧板设置有枢转孔;枢转轴,枢转轴穿设在两个枢转孔处;踏板,踏板包括臂部和踏部,臂部设置有穿孔,枢转轴穿设过穿孔,臂部的一端与踏部固定连接;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板和踏板的臂部上。由此,踏板装置相对车架可以安装拆卸,从而可以省去车架布置的多个部件,降低车架的制造难度,而且这样还可以方便更换踏板装置,充分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多个部件集于一体,其集成度高,可以整体进行安装拆卸,装配效率高。

All terrain vehicle and its ped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及其踏板装置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及其踏板装置。
技术介绍
在四轮全地形车的操纵系统中,通常需要设置一油门踏板操作机构,以实现对车辆的加速和减速的控制。传统形式的油门踏板是由安装套、踏板臂、踏板等零部件焊接成一整体。通过两个衬套、一个开口挡圈、与车架上一销轴连接,再通过一个弹簧与车架上一支架连接来实现车辆的加速和踏板的回位功能,这种方式零部件较多,装配繁琐,成本较高。但是上述形式的油门踏板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车架上需要焊接安装油门踏板的销轴和弹簧安装支架,导致不能与其他形式(电子式)油门踏板进行互换,从而使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下降;2、车架通过焊接一销轴来与油门踏板连接,该销轴通常为钢质焊接件,故而经常会出现尺寸、形状、位置偏差较大,导致装配不良的现象发生,甚至影响车辆的加速和操纵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的踏板装置,该踏板装置集成度高,而且易于更换,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地形车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且相对所述底板弯折设置,所述底板适于设置在所述全地形车的车架上,两个所述侧板设置有枢转孔;/n枢转轴,所述枢转轴穿设在两个所述枢转孔处;/n踏板,所述踏板包括臂部和踏部,臂部设置有穿孔,所述枢转轴穿设过所述穿孔,所述臂部的一端与所述踏部固定连接;/n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臂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且相对所述底板弯折设置,所述底板适于设置在所述全地形车的车架上,两个所述侧板设置有枢转孔;
枢转轴,所述枢转轴穿设在两个所述枢转孔处;
踏板,所述踏板包括臂部和踏部,臂部设置有穿孔,所述枢转轴穿设过所述穿孔,所述臂部的一端与所述踏部固定连接;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和所述臂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转轴为销轴,所述销轴的自由端设置有挡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套,所述衬套套设在所述枢转轴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的踏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且相对所述底板弯折设置,所述限位板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想袁董范戈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