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039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定模板的面板上设置有装有弹性件的孔道、与弹性件一端抵接的顶针板和安装于顶针板上的顶针,弹性件在脱模时将顶针板顶出,前移一段顶出距离;动模板包括回针杆;定模板还包括定模镶件、套装于定模镶件内的第一圆柱套、套装于第一圆柱套内的第二圆柱套,第二圆柱套的一端设有外凸的扣位,第一圆柱套和第二圆柱套设有限位结构,限制第二圆柱套的下移距离,顶出距离大于下移距离;顶针套装在第二圆柱套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经过顶针的二次脱模,产品向外扩张,可以保证结构稳定强制脱模,避免因为强制脱模导致拉裂或撕开等问题,也达到了产品装配的要求。

A kind of secondary strong detachment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l cylinder buckle of the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脱模结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
技术介绍
储物箱子类产品在我们生活用品也比较常见的产品,箱子底部有四个位置是要和轮子装配,量产性都是百万次以上,因此模具要求稳定性很关键。储物箱子底板轮子类产品的结构,产品参看图1,内圆柱扣位如图1的标号13所示,倒扣空间狭窄使用常规的模具结构进行抽芯脱模这种强行脱模方式,容易造成产品扣位处拉裂和无法保证装配尺寸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强脱倒扣的脱模方案,该方案在强脱倒扣的时候创造塑胶弹性变形的空间,避免了一般强行脱模造成的拉裂或尺寸变形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定模板的面板上设置有装有弹性件的孔道、与弹性件一端抵接的顶针板和安装于顶针板上的顶针,所述弹性件在脱模时将顶针板顶出,前移一段顶出距离;所述动模板包括回针杆,所述回针杆合模时将顶针板复位;所述定模板还包括定模镶件、套装于所述定模镶件内的第一圆柱套、套装于所述第一圆柱套内的第二圆柱套,所述第二圆柱套的一端设有外凸的扣位,所述第一圆柱套和所述第二圆柱套设有限位结构,限制所述第二圆柱套的下移距离;所述顶针套装在第二圆柱套内;所述顶出距离大于所述下移距离。第一圆柱套、第二圆柱套和顶针所围成的空腔构成了产品的圆柱结构体,当注塑完成后,产品在空腔内成型。此时动模板开始向下移动,此时弹性件将顶针板顶出下移,带动顶针和第二圆柱套随着产品一起向下移动,在第二圆柱套到达第一圆柱套限位的位置后,到达下移距离的极限,此时产品外径已经脱离第一圆柱套,得到了向外扩张的空间,但是产品还贴附与第二圆柱套的外壁。由于顶出距离大于下移距离,顶针板带动顶针继续顶出一段距离,达到顶出距离的极限后,停止动作,顶针顶出产品,产品的扣位通过向外扩张脱离第二圆柱套的扣位,实现强行脱模。模具复位,通过回针杆将顶针板带动回原来的位置。优选的,所述顶针与所述第二圆柱套共用同一轴心线。优选的,所述顶针在靠近所述第二圆柱套的一端设置有凸头,所述凸头的外径小于所述扣位的外径。在顶针复位的时候,由于凸头与扣位相抵,能够带动第二圆柱套一起复位,减少其他辅助复位的构件的设置。优选的,所述顶针和所述第二圆柱套过渡配合,所述第一圆柱套和所述第二圆柱套间隙配合。顶针在向下运动的时候,与第二圆柱套贴合紧密,更容易带动第二圆柱套一起向下运动,而第二圆柱套与第一圆柱套间隙配合,避免与第一圆柱套发生摩擦,影响运动。优选的,所述动模板设置有回针镶件,所述回针杆安装与所述回针镶件上。回针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所磨损,当产品对于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时候,需要保持回针杆的规格尺寸,而回针镶件方便回针杆的更换。优选的,所述定模镶件与所述第一圆柱套为过盈配合。第一圆柱套与定模镶件紧密配合,避免脱模时候发生向下的运动,导致产品没有脱离第一圆柱套,没有足够的向外扩张的空间。更优选的,所述定模镶件设置有定位台阶,所述第一圆柱套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台阶契合的定位凸块。定位台阶和定位凸块的配合能够进一步防止第一圆柱套在脱模的时候发生向下移动。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模具弹簧。优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圆柱套的限位孔道,设于所述第二圆柱套上或另一端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所述限位孔道内上下移动。采用结构简单的限位结构,加工制造备件以及更换维修更加便利。更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孔道为花键联结。花键联结避免了第二圆柱套在第一圆柱套内发生旋转,在注塑的时候影响产品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占用模内的空间小;经过顶针的二次脱模,产品向外扩张,可以保证结构稳定强制脱模,避免因为强制脱模导致拉裂或撕开等问题,进而也达到了产品装配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产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3的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定模板;2、动模板;3、弹性件;4、顶针板;5、顶针;501、凸头;6、回针杆;7、定模镶件;8、第一圆柱套;801、限位孔道;9、第二圆柱套;901、限位块;902、扣位;10、回针镶件;11、空腔;12、产品;13、内圆柱扣位。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实施例1如图2至4所示,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包括定模板1和动模板2,定模板1的面板上设置有装有弹性件3的孔道、与弹性件3一端抵接的顶针板4和安装于顶针板4上的顶针5,弹性件3在脱模时将顶针板4顶出,前移一段顶出距离;动模板2包括回针杆6,回针杆6合模时将顶针板4复位,定模板1还包括定模镶件7、套装于定模镶件7内的第一圆柱套8、套装于第一圆柱套8内的第二圆柱套9,第二圆柱套9的一端设有外凸的扣位902,第一圆柱套8和第二圆柱套9设有限位结构,限制第二圆柱套9的下移距离;顶针5套装在第二圆柱套9内;顶出距离大于第二圆柱套9的下移距离。进一步的,顶针5与第二圆柱套9共用同一轴心线。顶针5和第二圆柱套9围成产品的形状且发生相对的运动,如果两者不同一轴心线,运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偏移,影响产品的成型。更进一步的,顶针5在靠近第二圆柱套9的一端设置有凸头501,凸头501的外径小于扣位的外径。在顶针5复位的时候,由于凸头与扣位相抵,能够带动第二圆柱套9一起复位,减少其他辅助复位的构件的设置。进一步的,动模板2设置有回针镶件10,回针杆6安装于回针镶件10上。回针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有所磨损,当产品对于稳定性要求较高的时候,需要保持回针杆的规格尺寸,而回针镶件方便回针杆的更换。进一步,定模镶件7与第一圆柱套8为过盈配合。第一圆柱套与定模镶件紧密配合,避免脱模时候发生向下的运动,导致产品没有脱离第一圆柱套,没有足够的向外扩张的空间。进一步的,弹性件3为模具弹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包括定模板(1)和动模板(2),所述定模板(1)的面板上设置有装有弹性件(3)的孔道、与弹性件(3)一端抵接的顶针板(4)和安装于顶针板(4)上的顶针(5),所述弹性件(3)在脱模时将顶针板(4)顶出,前移一段顶出距离;所述动模板(2)包括回针杆(6),所述回针杆(6)合模时将顶针板(4)复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1)还包括定模镶件(7)、套装于所述定模镶件(7)内的第一圆柱套(8)、套装于所述第一圆柱套(8)内的第二圆柱套(9),所述第二圆柱套(9)的一端设有外凸的扣位(902),所述第一圆柱套(8)和所述第二圆柱套(9)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圆柱套(9)的下移距离限位结构;所述顶针(5)套装在第二圆柱套(9)内;所述顶出距离大于所述下移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包括定模板(1)和动模板(2),所述定模板(1)的面板上设置有装有弹性件(3)的孔道、与弹性件(3)一端抵接的顶针板(4)和安装于顶针板(4)上的顶针(5),所述弹性件(3)在脱模时将顶针板(4)顶出,前移一段顶出距离;所述动模板(2)包括回针杆(6),所述回针杆(6)合模时将顶针板(4)复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板(1)还包括定模镶件(7)、套装于所述定模镶件(7)内的第一圆柱套(8)、套装于所述第一圆柱套(8)内的第二圆柱套(9),所述第二圆柱套(9)的一端设有外凸的扣位(902),所述第一圆柱套(8)和所述第二圆柱套(9)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二圆柱套(9)的下移距离限位结构;所述顶针(5)套装在第二圆柱套(9)内;所述顶出距离大于所述下移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5)与所述第二圆柱套(9)共用同一轴心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5)在靠近所述第二圆柱套(9)的一端设置有凸头(501),所述凸头(501)的外径小于所述扣位(902)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模具内圆柱扣位二次强脱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川彭进辉陈伙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