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管状碳化硅发热元件压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989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10:32
一种中空管状碳化硅发热元件压制模具,包括外模件,套设于外模件内的中模件,套设于中模件内的内模件以及设置在内模件内的模芯;所述外模件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T”形所述外模件的竖直段的外壁为螺纹结构,所述外模件的水平段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中部中空的横向第一通孔;在所述外模件的中空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中模件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设置位置与外模件水平段的上平面在同一高度上,在中模件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将模具固定在压制机的压槽内,通过将糊状物注入压槽内,挤压后直接生产出成型产品,进而进行后续的生产工艺,采用可调节直径的模型,能够快速更换模具,制成不同内径的尺寸产品。

Pressing die for hollow tubular silicon carbide heating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空管状碳化硅发热元件压制模具
本技术涉及碳化硅发热元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空管状碳化硅发热元件压制模具。
技术介绍
碳化硅发热体是一种常用的加热元件,由于它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使用寿命长,使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发热材料中最经久耐用、价廉物美的一种。碳化硅发热元件加工工艺一般包括压制成型—烘干—烧结—镀膜—包装等工艺,对于碳化硅发热元件的制备首先需要压制成型,在压制过程中,需要压制模具,将一定粒径的粉料预处理后填充入模具空腔中,利用模具来压制而成,对于中空的管状碳化硅发热元件需要一种新型的压制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旨在提供一种中空管状碳化硅发热元件压制模具,使得碳化硅发热元件的制作更为快捷高效。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中空管状碳化硅发热元件压制模具,包括外模件,套设于外模件内的中模件,套设于中模件内的内模件以及设置在内模件内的模芯;所述外模件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T”形的所述外模件的竖直段的外壁为螺纹结构,所述外模件的水平段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中部中空的横向第一通孔;在所述外模件的中空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中模件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设置位置与外模件水平段的上平面在同一高度上,所述中模件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在中模件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内模件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内模件的水平段设置于第二凸台上,所述内模件的竖直段延伸至外模件内,并采用穿过第一通孔的螺栓固定,所述模芯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模芯的水平段放置于内模件的水平段上方,所述模芯的上平面上设置于用于穿过挤压物料的纵向第二通孔,所述模芯的竖直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内模件的中部中空的直径。进一步,所述内模件的上端开设有便于物料进入的圆锥形入口。进一步,所述模芯包括上模芯件和与之螺纹连接的杆状下模芯件,所述下模芯件直径等于碳化硅发热元件的内径,采用此种结构可以根据产品需求更换下模芯件,从而生产各种内径规格的产品。进一步,所述外模件、中模件、内模件、模芯均为横截面为T型结构的回旋体结构,所述外模件的水平段均匀间隔设置有3组第一通孔,所述模芯的上平面设置有3组横向的第二通孔,在保证内模芯强度的同时,开口尽量大,保证物料通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巧妙,将模具固定在压制机的压槽内,通过将糊状物注入压槽内,挤压后直接生产出成型产品,进而进行后续的生产工艺,采用可调节直径的模型,能够快速更换模具,制成不同内径的尺寸产品,本技术的外模件采用螺纹设计,能够快速的固定在压制机上,更换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炉体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炉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为外模件,2为中模件,3为内模件,4为模芯,5为第一通孔,6为第一凸台,7为第二凸台,8为螺栓,9为第二通孔,10为圆锥形入口,11上模芯件,12为下模芯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设备元件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设备元件。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中空管状碳化硅发热元件压制模具,包括外模件1,套设于外模件内的中模件2,套设于中模件2内的内模件3以及设置在内模件3内的模芯4;所述外模件1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T”形的所述外模件1的竖直段的外壁为螺纹结构,所述外模件1的水平段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中部中空的横向第一通孔5;在所述外模件1的中空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中模件的第一凸台6,所述第一凸台6的设置位置与外模件1水平段的上平面在同一高度上,所述中模件2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在中模件2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台7;所述内模件3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内模件3的水平段设置于第二凸台7上,所述内模件3的竖直段延伸至外模件1内,并采用穿过第一通孔5的螺栓8固定,所述模芯4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模芯4的水平段放置于内模件3的水平段上方,所述模芯4的上平面上设置有用于穿过挤压物料的纵向第二通孔9,所述模芯4的竖直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内模件3的中部中空的直径。所述内模件3的上端开设有便于物料进入的圆锥形入口10,采用圆锥形入口10能够使物料更好的压进模具内。更具体的,所述模芯4为实心结构,包括上模芯件11和与之螺纹连接的杆状下模芯件12,所述下模芯件采用上部为螺纹结构的钢杆,直径等于碳化硅发热元件的内径,所述内模件的内径等于碳化硅发热元件的外径,采用此种结构可以根据产品需求更换下模芯件,从而生产各种内径规格的产品。所述外模件1、中模件2、内模件3、模芯4均为横截面为T型结构的回旋体结构,所述外模件1的水平段均匀间隔设置有3组第一通孔5,所述模芯的上平面设置有3组横向的第二通孔,在保证内模芯强度的同时,开口尽量大,保证物料通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首先将中模件放入外模件内,中模件的上部水平段位于外模件的上端面上,但不超过外模件竖直段的最大外径,将内模件放置于中模件内,并旋紧外模件水平段上的螺栓固定好内模件,将下模芯件与上模芯件固定好后,放置于内模件内,后从压制机的压制槽的下端将组合好的模具固定在压制机上,从压制机的上部注入压制槽内,通过压制即可支撑碳化硅发热元件的所需形状,后经后续烘干、烧制、镀膜即可制的成品。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空管状碳化硅发热元件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件,套设于外模件内的中模件,套设于中模件内的内模件以及设置在内模件内的模芯;所述外模件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T”形的所述外模件的竖直段的外壁为螺纹结构,所述外模件的水平段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中部中空的横向第一通孔;在所述外模件的中空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中模件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设置位置与外模件水平段的上平面在同一高度上,所述中模件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在中模件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内模件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内模件的水平段设置于第二凸台上,所述内模件的竖直段延伸至外模件内,并采用穿过第一通孔的螺栓固定,所述模芯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模芯的水平段放置于内模件的水平段上方,所述模芯的上平面上设置于用于穿过挤压物料的纵向第二通孔,所述模芯的竖直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内模件的中部中空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管状碳化硅发热元件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件,套设于外模件内的中模件,套设于中模件内的内模件以及设置在内模件内的模芯;所述外模件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T”形的所述外模件的竖直段的外壁为螺纹结构,所述外模件的水平段上开设有至少两个连通中部中空的横向第一通孔;在所述外模件的中空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中模件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设置位置与外模件水平段的上平面在同一高度上,所述中模件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在中模件的中空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内模件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中部为中空结构,所述内模件的水平段设置于第二凸台上,所述内模件的竖直段延伸至外模件内,并采用穿过第一通孔的螺栓固定,所述模芯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所述模芯的水平段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涛勤吴一凯李浩钰
申请(专利权)人:登封市宏远电热元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