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内齿圈的工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76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内齿圈的工装夹具,涉及内齿圈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固定板、把手、若干第三固定板和内齿圈,第一固定板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第一固定板周侧面开有若干第二槽孔,第二槽孔与第一槽孔相互连通,第一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压块的下降高度使得该装置可以对不同型号的内齿圈进行固定,从而使得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通过转动把手使得螺栓带动压块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若干圆辊上的防护垫与内齿圈内配合,将内齿圈固定在若干支撑板上,因为若干支撑杆以第一固定板为圆心呈圆形分布,所以内齿圈会被固定在中心位置,从而提高了内齿圈的加工效率。

A fixture for machining inner ring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内齿圈的工装夹具
本技术属于内齿圈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工内齿圈的工装夹具。
技术介绍
内齿圈,是指行星齿轮传动中,与行星架同一轴线的内齿轮,齿圈内孔在加工时,需先采用齿圈内孔盘将齿圈固定,然后通过加工工件对齿圈内孔进行加工,汽车、工程机械所用内齿圈多为中碳合金钢调质后氮化工艺或低碳合金钢渗碳淬火工艺,且多为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有较大的机械加工变形和热处理变形,不易达到精度要求,为了提高内齿圈精度,必须提高热处理前的机械加工精度和减小热处理变形,所以需要专业的夹具用于内齿圈的固定。现有的内齿圈加工用工装夹具只能固定单一直径的内齿圈,使得夹具的使用范围较小,不能满足多规格内齿圈的加工,影响内齿圈实际的生产;同时,现有的内齿圈加工用工装夹具不容易对内齿圈进行有效的定心处理,使得内齿圈的加工效率降低,且使得内齿圈在后续的加工中容易出现误差;最后,现有的内齿圈加工用工装夹具对内齿圈的支撑面较小,使得内齿圈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从而影响内齿圈的后续使用以及内齿圈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内齿圈的工装夹具,通过改变压块的下降高度使得该装置可以对不同型号的内齿圈进行固定,从而使得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解决了现有的内齿圈加工用工装夹具只能固定单一直径的内齿圈,使得夹具的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加工内齿圈的工装夹具,包括第一固定板、把手、四个第三固定板和内齿圈,所述第一固定板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周侧面开有四个第二槽孔,所述第二槽孔与第一槽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一表面开有螺纹孔,所述把手一表面固定有螺栓,所述螺栓通过螺纹孔与第二固定板螺纹连接,所述螺栓另一端穿过螺纹孔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块;所述第三固定板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四固定板,两所述第四固定板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圆辊,所述圆辊周侧面固定有防护垫,所述第三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表面开有倒角,所述支撑杆与第二槽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压块与倒角内壁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孔和压块均为正四棱锥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板横截面为U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一表面开有一组第三槽孔,两所述第三槽孔关于螺纹孔对称分布,所述压块一表面固定有一组固定杆,两所述固定杆关于螺栓对称分布,所述固定杆与第三槽孔内壁滑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固定板一表面固定有弹簧,两所述弹簧另一端均与第一固定板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周侧面固定有四个支撑板,八个所述防护垫均与内齿圈内壁间隙配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改变压块的下降高度使得该装置可以对不同型号的内齿圈进行固定,从而使得该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广,解决了现有的内齿圈加工用工装夹具只能固定单一直径的内齿圈,使得夹具的适用范围较小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转动把手使得螺栓带动压块向下移动,从而使得若干圆辊上的防护垫与内齿圈内配合,将内齿圈固定在若干支撑板上,因为若干支撑杆以第一固定板为圆心呈圆形分布,所以内齿圈会被固定在中心位置,从而提高了内齿圈的加工效率,解决了现有的内齿圈加工用工装夹具不容易对内齿圈进行定心处理,使得内齿圈的加工效率降低的问题。3、本技术通过若干呈圆形均匀分布的圆辊对内齿圈进行支撑和固定,使得内齿圈在夹固的过程中不易变形,且圆辊上的防护垫也会避免内齿圈内壁的损伤,使得内齿圈的加工更加的安全,解决了现有的内齿圈加工用工装夹具对内齿圈的支撑面较小,使得内齿圈在加工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的问题。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加工内齿圈的工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固定板、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把手、螺栓、固定杆和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支撑杆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固定板,2-第一槽孔,3-第二槽孔,4-第二固定板,5-螺纹孔,6-第三槽孔,7-把手,8-螺栓,9-压块,10-固定杆,11-第三固定板,12-第四固定板,13-圆辊,14-防护垫,15-支撑杆,16-弹簧,17-倒角,18-支撑板,19-内齿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加工内齿圈的工装夹具,包括第一固定板1、把手7、四个第三固定板11和内齿圈19,第一固定板1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2,第一固定板1周侧面开有四个第二槽孔3,第二槽孔3与第一槽孔2相互连通,第一固定板1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4一表面开有螺纹孔5,把手7一表面固定有螺栓8,螺栓8通过螺纹孔5与第二固定板4螺纹连接,螺栓8另一端穿过螺纹孔5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块9;第三固定板11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四固定板12,两第四固定板12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圆辊13,圆辊13周侧面固定有防护垫14,第三固定板11一表面固定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一表面开有倒角17,支撑杆15与第二槽孔3内壁滑动配合,压块9与倒角17内壁间隙配合。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槽孔2和压块9均为正四棱锥结构,第二固定板4横截面为U形结构。其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固定板4一表面开有一组第三槽孔6,两第三槽孔6关于螺纹孔5对称分布,压块9一表面固定有一组固定杆10,两固定杆10关于螺栓8对称分布,固定杆10与第三槽孔6内壁滑动配合。其中如图1和图5所示,第四固定板12一表面固定有弹簧16,两弹簧16另一端均与第一固定板1一表面通过焊接固定。其中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固定板1周侧面固定有四个支撑板18,八个防护垫14均与内齿圈19内壁间隙配合。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首先将内齿圈19放置在支撑板18上,然后拧动把手7,使得螺栓8带动压块9向下移动,从而推动支撑杆15沿着第二槽孔3内壁向外滑动,使得若干圆辊13上的防护垫14与内齿圈19内配合,并将内齿圈19固定,在此过程中,根据内齿圈19的内径大小,拧动把手7转动的圈数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内齿圈的工装夹具,包括第一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7)、若干第三固定板(11)和内齿圈(19),所述第一固定板(1)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2),所述第一固定板(1)周侧面开有若干第二槽孔(3),所述第二槽孔(3)与第一槽孔(2)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板(1)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二固定板(4)一表面开有螺纹孔(5),所述把手(7)一表面固定有螺栓(8),所述螺栓(8)通过螺纹孔(5)与第二固定板(4)螺纹连接,所述螺栓(8)另一端穿过螺纹孔(5)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块(9);/n所述第三固定板(11)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四固定板(12),两所述第四固定板(12)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圆辊(13),所述圆辊(13)周侧面固定有防护垫(14),所述第三固定板(11)一表面固定有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一表面开有倒角(17),所述支撑杆(15)与第二槽孔(3)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压块(9)与倒角(17)内壁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内齿圈的工装夹具,包括第一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7)、若干第三固定板(11)和内齿圈(19),所述第一固定板(1)一表面开有第一槽孔(2),所述第一固定板(1)周侧面开有若干第二槽孔(3),所述第二槽孔(3)与第一槽孔(2)相互连通,所述第一固定板(1)一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板(4),所述第二固定板(4)一表面开有螺纹孔(5),所述把手(7)一表面固定有螺栓(8),所述螺栓(8)通过螺纹孔(5)与第二固定板(4)螺纹连接,所述螺栓(8)另一端穿过螺纹孔(5)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压块(9);
所述第三固定板(11)一相对侧面均固定有第四固定板(12),两所述第四固定板(12)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圆辊(13),所述圆辊(13)周侧面固定有防护垫(14),所述第三固定板(11)一表面固定有支撑杆(15),所述支撑杆(15)一表面开有倒角(17),所述支撑杆(15)与第二槽孔(3)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压块(9)与倒角(17)内壁间隙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金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金华齿轮箱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