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496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其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相对于进料口的另一端设置有溢流出料口及与溢流出料口接应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底部设置有溢流矿口;容置在槽体内的传动轴;驱动传动轴转动的电机;螺旋带,所述螺旋带缠绕设置在槽体内的传动轴上,螺旋带包括旋向相反的外层螺旋带、内层螺旋带;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设置在槽体一侧底端;以及设置在槽体底端的机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钙镁泥分散器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可打散镁颗粒之间的粘结状态,使钙镁颗粒成悬浮状,以利于后续钙镁颗粒的脱盐和脱水。

Horizontal coaxial double screw belt calcium magnesium mud disper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钙镁泥分散器,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
技术介绍
目前制盐行业中会产生大量的钙镁泥废渣副产物,但因其含盐量高较难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通常制盐企业采用如下方式处理钙镁泥废渣:(1)让第三方环保公司处理,但要支付运费及处理费;(2)搅拌注井,但制盐企业需要投入人力和设备,且设备需要经常维护、维修,处理费用较高。上述两种钙镁泥的处理方式均会增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而对钙镁泥进行脱盐脱水,将钙镁泥做成产品对外销售,这样不仅解决了环保问题,又可将钙镁泥变废为宝,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钙镁泥的颗粒较细(5~30微米),颗粒极易团聚,增加了钙镁泥脱盐、脱水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打散镁颗粒之间的粘结状态,使钙镁颗粒成悬浮状,以利于后续钙镁颗粒的脱盐和脱水。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相对于进料口的另一端设置有溢流出料口及与溢流出料口接应的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底部设置有溢流矿口;容置在槽体内的传动轴;驱动传动轴转动的电机;螺旋带,所述螺旋带缠绕设置在槽体内的传动轴上,螺旋带包括旋向相反的外层螺旋带、内层螺旋带;排渣口,所述排渣口设置在槽体一侧底端;以及设置在槽体底端的机架。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槽体包括顶部开口的下槽体、可拆卸盖合在下槽体上的上盖体;所述进料口设置在上盖体上,所述溢流出料口及与溢流出料口接应的溢流槽设置在下槽体上。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进料口盖。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层螺旋带、内层螺旋带的宽度、螺距均相同。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为变频调速电机。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轴贯穿槽体容置在槽体内部,传动轴的前轴端与槽体的内壁连接,并采用石棉填料密封,传动轴的后轴端通过耐磨尼龙轴套与槽体进行内支撑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的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利用本装置可打散镁颗粒之间的粘结状态,使钙镁颗粒成悬浮状,以利于后续钙镁颗粒的脱盐和脱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省去溢流槽、溢流矿口时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中上盖体拆卸后的主视图;上述图中各标识的含义为:1-槽体,101-进料口,102-溢流出料口,103-溢流槽,104-溢流矿口,105-下槽体,106-上盖体,107-进料口盖,108-溢流矿口阀,2-电机,3-传动轴,4-螺旋带,5-排渣口,501-排渣口阀,6-机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请参阅图1至图5,其包括:槽体1、容置在槽体1内的传动轴3、驱动传动轴3转动的电机2、排渣口5、设置在槽体1底端的机架6;其中,槽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01、相对于进料口101的另一端设置有溢流出料口102及与溢流出料口102接应的溢流槽103,溢流槽103的底部设置有溢流矿口104,溢流矿口104上设有溢流矿口阀108;螺旋带4缠绕设置在槽体1内的传动轴3上,螺旋带4包括旋向相反的外层螺旋带401、内层螺旋带402;排渣口5设置在槽体1一侧底端,排渣口5上设置有排渣口阀501;本技术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的工作过程:先向槽体1内注水,使水位略低于溢流出料口102,然后开动电机2,带动传动轴3和螺旋带4旋转,电机2运转平稳后,再通过进料口101向槽体1内连续均匀输送钙镁泥物料;传动轴3上设置的旋向相反的外层螺旋带401、内层螺旋带402分别将含钙镁颗粒的浆料向不同方向输送,通常内层螺旋带402将浆料向溢流出料口102输送,外层螺旋带401将浆料向内部聚集,这样含钙镁颗粒的浆料在双层螺旋带的对流运动下,形成一个低动力高效的混合环境,带动浆料在槽体内翻动混合,使物料颗粒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悬浊均匀;而随着钙镁泥物料的不断投放,槽体1内的浆料会从溢流出料口102不断溢出,并流入溢流槽103内,最终从溢流矿口104内排出;当设备长时间对钙镁泥物料进行分散,槽体1内聚集了过多的废渣时,可打开排渣口5进行排渣。进一步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请参阅图1至图5,槽体1包括顶部开口的下槽体105、可拆卸盖合在下槽体105上的上盖体106;进料口101设置在上盖体106上,溢流出料口102及与溢流出料口102接应的溢流槽103设置在下槽体105上;这样可以将上盖体106从下槽体105上拆卸下来,以便对槽体1内部进行清洗,或进行维护、维修。进一步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请参阅图1、图2、图3,进料口101上设置有进料口盖107。进一步的,为了使钙镁泥物料颗粒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外层螺旋带401、内层螺旋带402的宽度、螺距均相同。进一步的,为了可以控制螺旋带4的旋转速度,同时节约能源,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电机2为变频调速电机;在生产量在小于5t/h时,电机2与传动轴3之间通过摆线针轮式减速机直联,其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度高,维护方便;在生产量在大于5t/h时,电机2采用皮带轮带动摆线减速机驱动,皮带传动的弹性连接有在超载时保护传动部件的优势。进一步的,为了使传动轴3在槽体1内运行更加稳定,同时减少设备的泄露点和便于检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传动轴3贯穿槽体1容置在槽体1内部,传动轴3的前轴端与槽体1的内壁连接,并采用石棉填料密封,传动轴3的后轴端通过耐磨尼龙轴套与槽体1进行内支撑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槽体(1),所述槽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01)、相对于进料口(101)的另一端设置有溢流出料口(102)及与溢流出料口(102)接应的溢流槽(103),所述溢流槽(103)的底部设置有溢流矿口(104);/n容置在槽体(1)内的传动轴(3);/n驱动传动轴(3)转动的电机(2);/n螺旋带(4),所述螺旋带(4)缠绕设置在槽体(1)内的传动轴(3)上,螺旋带(4)包括旋向相反的外层螺旋带(401)、内层螺旋带(402);/n排渣口(5),所述排渣口(5)设置在槽体(1)一侧底端;以及/n设置在槽体(1)底端的机架(6)。/n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槽体(1),所述槽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101)、相对于进料口(101)的另一端设置有溢流出料口(102)及与溢流出料口(102)接应的溢流槽(103),所述溢流槽(103)的底部设置有溢流矿口(104);
容置在槽体(1)内的传动轴(3);
驱动传动轴(3)转动的电机(2);
螺旋带(4),所述螺旋带(4)缠绕设置在槽体(1)内的传动轴(3)上,螺旋带(4)包括旋向相反的外层螺旋带(401)、内层螺旋带(402);
排渣口(5),所述排渣口(5)设置在槽体(1)一侧底端;以及
设置在槽体(1)底端的机架(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同轴双螺带钙镁泥分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包括顶部开口的下槽体(105)、可拆卸盖合在下槽体(105)上的上盖体(106);所述进料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小平阳启红蔡椿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九二盐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