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奎良专利>正文

一种炊事、取暖民用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9259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既能保持取暖功能作用,又能优化炊事功能而且燃烧效率较高的民用煤炉,包括炉体、炉面、炉盖、烟囱以及烟气围圈,其特征是在炉面上设有一挡火圈,该挡火圈与烟气围圈和炉盖围成一烟气回拢槽。挡火圈、烟气围圈与炉面、炉体不连为一体,可分解拆卸。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火焰不发生倾斜,提高了燃烧效果,在不影响排烟、取暖作用的前提下,增大了炊具的受火面积和火力强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炊事功效,节约了能源。(*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民用煤炉,尤其涉及一种兼备炊事、取暖两用功能的民用煤炉。现有的炊事、取暖两用煤炉一般在炉面上设有烟气围圈,烟气围圈上放有与炊具相匹配的炉盖,烟气围圈壁上开有一孔与烟囱壁散发,以达到取暖的作用,其缺点是烟气从烟囱排出时,由于气流的作用,势必使火焰偏向设有烟囱的一侧,不但降低了燃烧效果,而且也影响了炊事功能,造成能源浪费。且烟气围圈等取暖部件固定在炉体上,不能分解拆卸。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保持取暖作用又能优化炊事功能而且燃烧效率较高的民用煤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在煤炉的炉面上增设了挡火圈,该挡火圈低于烟气围圈,并使挡火圈与炊具底部间留有空隙。挡火圈的直径不小于炉胆的内径,这样可形成一个由挡火圈、烟气围圈、炉盖围成的烟气回拢槽。煤燃烧时,火焰和烟气由于挡火圈的作用,先升至炊具底部,然后通过挡火圈与炊具底部间的空隙进入烟气回拢槽,再从烟囱排出。本技术的特征是在炉面上设有一挡火圈,该挡火圈与烟气围圈和炉盖围成一烟气回拢槽。所述的挡火圈、烟气围圈与炉面、炉体不连成一体,便于拆卸。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火焰不发生倾斜,提高了燃烧效果,在不影响排烟、取暖作用的前提下,增大了炊具的受火面积和火力强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炊事的功效,节约了能源。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技术包括炉体8、炉面1、炉盖4、烟囱5以及烟气围圈3,在炉面上设有挡火圈2,该挡火圈与上述的烟气围圈及炉盖围成一烟气回拢槽7。所述的炉盖位于烟气围圈的上沿,用以搁置炊具,其直径与炊具相匹配;所述挡火圈的直径不小于炉胆9的内径,烟气围圈的直径小于炉面外径,以便搁置固定;所述挡火圈与炊具底部留有空隙,以便烟气从炉膛10进入烟气回拢槽。权利要求1.一种炊事、取暖民用煤炉,包括炉体(8)、炉面(1)、炉盖(4)、烟囱(5)以及烟气围圈(3),其特征是在炉面上设有一挡火圈(2),该挡火圈与烟气围圈和炉盖围成一烟气回拢槽(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炊事、取暖民用煤炉,其特征是挡火圈(2)、烟气围圈(3)与炉面(1)、炉体(8),可分体拆卸。专利摘要一种既能保持取暖功能作用,又能优化炊事功能而且燃烧效率较高的民用煤炉,包括炉体、炉面、炉盖、烟囱以及烟气围圈,其特征是在炉面上设有一挡火圈,该挡火圈与烟气围圈和炉盖围成一烟气回拢槽。挡火圈、烟气围圈与炉面、炉体不连为一体,可分解拆卸。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火焰不发生倾斜,提高了燃烧效果,在不影响排烟、取暖作用的前提下,增大了炊具的受火面积和火力强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了炊事功效,节约了能源。文档编号F24B1/00GK2422549SQ9924270公开日2001年3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5日 优先权日1999年9月5日专利技术者郭奎良 申请人:郭奎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炊事、取暖民用煤炉,包括炉体(8)、炉面(1)、炉盖(4)、烟囱(5)以及烟气围圈(3),其特征是在炉面上设有一挡火圈(2),该挡火圈与烟气围圈和炉盖围成一烟气回拢槽(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奎良
申请(专利权)人:郭奎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