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倍氯米松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8625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丙酸倍氯米松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丙酸倍氯米松的杂质D和主峰的分离度进行优化,并对主要代谢产物(杂质H)进行检测,有利于丙酸倍氯米松质量控制和提高给药准确性。

Determination of beclomethasone propionate related substan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丙酸倍氯米松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质量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丙酸倍氯米松有关物质的检测和定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丙酸倍氯米松,分子式如下:系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止痒等作用,能抑制支气管渗出物,消除支气管粘膜肿胀,解除支气管痉挛。对皮肤血管收缩作用远比氢化可的松强。局部抗炎作用是肤轻松和去炎松的5倍。亲脂性较强,易渗透,涂于患处30分钟后即生效。外用可治疗各种炎症皮肤病,如湿疹、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牛皮癣、瘙痒等。气雾剂可用于慢性及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关于《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质量标准,EP9.0、USP41均未收载,BP2018收载中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有关物质进行检测,该方法为限度检查法,不能准确定量。中国药典2015版也有收载,但未对有关物质进行控制。中国药典2015版、USP41、EP9.0收载了《丙酸倍氯米松原料药》质量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与USP41有关物质均采用薄层色谱法,不能准确定量,EP9.0采用HPLC方法,但杂质D和主峰的分离度较差,且未对主要活性代谢产物杂质H(倍氯米松17-单丙酸酯)进行控制。而倍氯米松17-单丙酸酯为丙酸倍氯米松前体药物进入人体后的代谢产物,对前体药物中杂质H进行定性检测和控制对临床给药的准确性和可控性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丙酸倍氯米松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特别是对其中杂质H进行进行定性检测和控制,便于提高丙酸倍氯米松质量控制和给药准确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丙酸倍氯米松有关物质的检测和定量控制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丙酸倍氯米松的杂质D和主峰的分离度进行优化,并对主要代谢产物(杂质H)进行定量控制,具体包括以下色谱普条件:色谱柱:C18液相色谱柱;流动相:流动相A磷酸盐缓冲液,流动相B四氢呋喃-乙腈-甲醇混合溶液洗脱梯度:进一步地,所述洗脱梯度优先为:进一步地,所述色谱柱为C18色谱柱,进一步优选为AgilentZORBAXSB-C18250*4.6mm5μm。进一步地,柱温为为28-32℃,优选为30℃。进一步地,流速为1~2ml/min,1.4ml/min,进样量为10~20μl,优选为20μl。进一步地,检测波长为100~350nm,优选为254nm。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方案中,柱温、检测波长、进样量、流速等可在常见范围内选择。其中检测波长可以在前述公开的范围内通过常规手段进行调节选择。在寻找最佳检测波长时,可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配套使用的全波段扫描等方式进行,再配合HPLC检测器的检测效果(如避免溶剂干扰等),采用常规技术找到适宜的检测波长。本专利技术中定性检测,可以使用常规方法进行,例如选用对照品通过外标法进行对应分析,又或者通过HPLC将各成分分开以后,通过常规鉴定手段进行定性分析,如质谱、薄层、紫外等等。本专利技术中定量检测,可根据色谱结果定量,如采用外标法、面积归一法等常规方法进行含量计算。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分离度、杂质限度的控制均通过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进行调节,杂质限度可参照USP或EP药典。在定量分析时,若使用外标法,采用常规手段制作标准曲线进行计算即可;但在定性分析时,则无需制作标准曲线,可以通过保留时间来判定。进一步地,所述流动相A磷酸盐缓冲液的为磷酸二氢钾溶液,所述磷酸盐缓冲液浓度为2~3g/L,优选为2.72g/L,用磷酸溶液调节pH为2~3,优选为2.35,可用磷酸溶液调节得到,所述流动相B为四氢呋喃-乙腈-甲醇按照体积比5:23:25混合所得。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制备供试品溶液,优选制备供试品溶液的方法为,将供试品用稀释剂稀释,优选地,所述稀释剂为流动相A:流动相B按照45:55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的溶液。进一步地,该方法还包括制备对照溶液,优选制备对照溶液的方法为,取供试品溶液,用稀释剂稀释,优选地,所述稀释剂为流动相A:流动相B按照45:55的体积比混合得到的溶液。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杂质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As——供试品溶液中各杂质的峰面积;AR——对照溶液中丙酸倍氯米松的峰面积;f——供试品溶液中各杂质的校正因子;1000——对照溶液的稀释倍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关于《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质量标准,EP9.0、USP41均未收载,BP2018收载中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有关物质进行检测,该方法为限度检查法,不能准确定量。中国药典2015版也有收载,但未对有关物质进行控制。中国药典2015版、USP41、EP9.0收载了《丙酸倍氯米松原料药》质量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与USP41有关物质均采用薄层色谱法,不能准确定量,EP9.0采用HPLC方法,但杂质D和主峰的分离度较差,且未对主要活性代谢产物杂质H(倍氯米松17-单丙酸酯)进行控制。而倍氯米松17-单丙酸酯为丙酸倍氯米松前体药物进入人体后的代谢产物,对前体药物中杂质H进行定性检测和控制对临床给药的准确性和可控性至关重要。专利技术提供的丙酸倍氯米松有关物质的检测和定量控制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丙酸倍氯米松的杂质D和主峰的分离度进行优化,并对主要代谢产物(杂质H)进行定量控制。本专利技术将杂质D和丙酸倍氯米松主峰的分离度进行优化,并实现了对主要代谢产物(杂质H)进行定量控制,而杂质H为丙酸倍氯米松前体药物进入人体后的代谢产物,对前体药物中杂质H进行定性检测和控制对临床给药的准确性和可控性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本申请弥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白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对比例1的检测结果图谱;图2为对比例2的检测结果图谱;图3为实施例1的检测结果图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验筛选,对本专利技术所属方法做进一步说明。仪器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天平、pH计。试剂试药:磷酸二氢钾、四氢呋喃、甲醇、乙腈、磷酸。溶液制备:稀释剂:流动相A:流动相B=45:55供试品溶液:取本品1瓶,用乙醇将表面淋洗干净,冷冻30分钟,取出,切开瓶盖,将内容物转移至50ml量瓶中,待抛射剂气化挥尽后,加稀释剂分次洗涤铝罐及阀门内表面,合并洗液至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溶液:精密量取1.0ml供试品溶液,置于50ml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定容至刻度,摇匀,再精密量取该溶液5.0ml置于100ml量瓶中,用稀释剂稀释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计算公式:其中:As——供试品溶液中各杂质的峰面积;AR——对照溶液中丙酸倍氯米松的峰面积;f——供试品溶液中各杂质的校正因子;1000——对照溶液的稀释倍数。对比例1关于《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质量标准,EP9.0、USP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丙酸倍氯米松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杂质D和代谢产物杂质H进行定性检测,包括以下色谱普条件:/n色谱柱:C18或C8液相色谱柱;/n流动相:流动相A磷酸盐缓冲液,流动相B四氢呋喃-乙腈-甲醇混合溶液洗脱梯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丙酸倍氯米松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杂质D和代谢产物杂质H进行定性检测,包括以下色谱普条件:
色谱柱:C18或C8液相色谱柱;
流动相:流动相A磷酸盐缓冲液,流动相B四氢呋喃-乙腈-甲醇混合溶液洗脱梯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洗脱梯度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谱柱为C18色谱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柱温为28-32℃,优选为3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流速为1~2ml/min,优选为1.4ml/min;进样量为10~20μl,优选为20μl。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波长为10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朱柯武李丛菊杨丽韩佳许小军侯曙光吴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普锐特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