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芳醚)共聚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8348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4 22:34
本申请提供了聚(芳醚)共聚物。聚(芳醚)共聚物是包括一元酚和下式的二元酚的单体的氧化共聚产物,其中R

Poly (aryl ether) copoly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芳醚)共聚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合物领域,具体地涉及聚(芳醚)共聚物。
技术介绍
热固性树脂是固化形成热固性聚合物的材料,通常称为“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可以在多种消费产品和工业产品中使用。例如,热固性塑料用于防护涂层、粘合剂、电子层压物(包括在计算电路板的制造中使用的那些)、地板和铺设路面应用、玻璃纤维-增强管以及汽车部件(包括弹簧片、泵和电器部件)。由于残余杂质(诸如胺)可以例如与树脂反应并催化热固性树脂之间的固化反应,因此聚(苯醚)中残余胺的存在可能影响上述树脂的固化过程。有利地,提供用于在热固性塑料中使用的聚(苯醚),其中聚苯醚具有低残余胺以潜在改善固化过程,并借此改善固化材料的最终性质。因此,需要开发制备具有极低或无残余胺含量的聚(芳醚)的方法。这种聚(芳醚)组合物在制备多种制品,例如,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层压物的制剂中可以是特别有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聚(芳醚)共聚物是包括一元酚和二元酚的单体的氧化共聚产物,其中二元酚为下式其中R3和R4和R5和R6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氢、卤素、未取代的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芳醚)共聚物,/n其中所述聚(芳醚)共聚物是包括一元酚和二元酚的单体的氧化共聚产物,其中所述二元酚为下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008 EP 18199174.61.一种聚(芳醚)共聚物,
其中所述聚(芳醚)共聚物是包括一元酚和二元酚的单体的氧化共聚产物,其中所述二元酚为下式



其中R3和R4和R5和R6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氢、卤素、未取代的或取代的C1-12伯烃基或仲烃基、C1-12烃硫基、C1-12烃氧基或者C2-12卤代烃氧基,其中至少两个碳原子将卤素和氧原子分开;并且
Y具有以下结构



其中R7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为氢或C1-12烃基,并且R8和R9在每次出现时为氢、C1-12烃基或C1-6亚烃基,其中R8和R9共同形成C4-12亚环烷基;
其中所述聚(芳醚)共聚物包含小于或等于0.1重量百分比的引入的胺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芳醚)共聚物,其中所述一元酚包含2,6-二甲酚、2,3,6-三甲基苯酚或它们的组合,并且所述二元酚包含2,2-双(3,5-二甲基-4-羟苯基)丙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芳醚)共聚物,其中所述聚(芳醚)共聚物具有500至2,500克/摩尔的数均分子量,以及1,000至6,000克/摩尔的重均分子量,其中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是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芳醚)共聚物,其中在存在包含二正丁胺的催化剂组合物的情况下进行氧化共聚;并且其中所述聚(芳醚)共聚物包含小于或等于0.1重量百分比的引入的二丁胺基团,优选0.01至0.1重量百分比的引入的二丁胺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芳醚)共聚物,其中在存在不包含二正丁胺的催化剂组合物的情况下进行氧化共聚;并且其中所述聚(芳醚)共聚物不包含引入的二丁胺基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芳醚)共聚物,其中所述聚(芳醚)共聚物具有在25℃下在氯仿中测量的0.04至0.15分升/克、优选0.06至0.1分升/克、更优选0.075至0.090分升/克的特性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芳醚)共聚物,其中所述聚(芳醚)共聚物平均每个分子具有1.8至2个羟基。


8.一种制备聚(芳醚)共聚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存在催化剂组合物的情况下,使一元酚和二元酚在溶剂中氧化共聚以形成所述聚(芳醚)共聚物,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包含
金属源,优选铜源;
0.18至0.40重量百分比的亚烷基二仲胺配体,优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赛因·塔斯埃伊莱姆·塔尔金塔斯阿尔瓦罗·卡里略
申请(专利权)人:沙特基础工业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荷兰;NL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