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铣刀端齿分屑槽的磨削轨迹求解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铣刀结构设计
,具体为一种立铣刀端齿分屑槽的磨削轨迹求解方法。
技术介绍
立铣刀一般用于加工平面、键槽、台阶、凹槽等,具有其良好的切削性能和几何通用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数控铣削工艺。但当立铣刀切削刃齿数增多时,可能会因容屑槽减小,导致排屑性能变差和切削力变大。目前常用的解决方式是在立铣刀的通用结构上,在端刃侧面额外增加端齿分屑槽的结构,通过减小切削后刀面宽度并连通容屑槽,实现控制切屑的流出方向,达到降低切削力,提高被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和延长刀具寿命的目的。因此,针对立铣刀端齿分屑槽磨削方法和相应的轨迹算法开展研究,对提高立铣刀的加工质量、效率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端齿分屑槽的功能和结构设计方面,楼希翱等提出了在麻花钻、铰刀、铣刀、成型刀具上分屑槽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延长刀具寿命,增强人们对分屑槽的实质、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1]。郭伟明等通过理论和试验分析,证明了分屑槽钻头对翻卷毛刺的抑制作用并确定了分屑槽有关参数的选择[2]。任兆应等对具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铣刀端齿分屑槽的磨削轨迹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定义端齿分屑槽结构参数:/n(1)定义端平面为:过立铣刀端齿,并垂直于回转轴线的最外侧平面;/n(2)定义端平面中心点为:刀具轴线与端平面的交点;/n(3)定义分屑槽深度d为:以刀具回转轴线为基准,端平面中心点至分屑槽槽底的距离;/n(4)定义分屑槽角度α为:端平面与端平面中心点处的分屑槽槽底切线的夹角;/n(5)定义横向位置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铣刀端齿分屑槽的磨削轨迹求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定义端齿分屑槽结构参数:
(1)定义端平面为:过立铣刀端齿,并垂直于回转轴线的最外侧平面;
(2)定义端平面中心点为:刀具轴线与端平面的交点;
(3)定义分屑槽深度d为:以刀具回转轴线为基准,端平面中心点至分屑槽槽底的距离;
(4)定义分屑槽角度α为:端平面与端平面中心点处的分屑槽槽底切线的夹角;
(5)定义横向位置l1为:在端平面上,分屑槽与其相邻切削刃的距离;
(6)定义槽底宽度l2为:在端平面上,端齿分屑槽槽底的宽度;
(7)定义旋转角度θ为:在端平面上,端齿分屑槽与其对应的端齿切削刃夹角;
(8)定义齿偏中心量h为:在端平面上,端齿分屑槽对应的端齿切削刃到回转轴线的距离;
步骤2:定义磨削坐标系与砂轮初始姿态:
(1)以立铣刀端平面中心点为坐标系原点Od、回转轴线为坐标系Zd轴、过端平面中心点且平行于端齿刃线最高点切线的直线为Xd轴,建立磨削坐标系Od-XdYdZ;
(2)以端齿刃线为基准定义砂轮初始姿态,即砂轮大端平面与刃线最高点处切矢量平行,定义初始砂轮轴矢量Fg0为砂轮大端平面指向小端面的法线方向,即:
式中,fgX、fgY和fgZ分别为轴矢量Fg0的坐标值;
旋转角度θ控制了磨削过程中砂轮实际轴矢,即砂轮实际轴矢Fg为:
(3)定义砂轮进退刀路径:定义砂轮中心点Og从初始点沿着Zd轴负方向平移到砂轮初始姿态的距离为砂轮进刀距离L1;定义砂轮中心点Og沿着Zd轴正方向平移到退刀点的安全距离为砂轮退刀距离L2;
步骤3:计算砂轮磨削轨迹:
(1)砂轮进刀过程:根据砂轮的初始姿态和砂轮进刀距离定义,得在磨削坐标系下的进刀起点处的砂轮大端圆中心点坐标Og1(xg1,yg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磊,丁国富,唐军,马忠宝,马术文,张剑,梁红琴,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